分享

【原创连载】殷自兰:野记(三)

 阿拉善文学 2020-08-27

文字、摄影作者:殷自兰

图文编辑:阿拉善未来文化艺术传媒


 ☆原创连载

(写于2011年5月13日)


点击阅览:

【原创连载】殷自兰:野记(一)

【原创连载】殷自兰:野记(二)

我们把工地上的集体伙食,称之为“大锅饭”。

曾在博客上看过一些摄影人拍的“大锅饭”,那是农村遗留下的习俗,但具体有啥说法和讲究,还不得而知,但全村人你拥我挤的围在几口大锅跟前的热闹场面,让我记忆犹新。那是民俗摄影的好题材。

而我们工地的“大锅饭”和民俗摄影里的“大锅饭”,是两码事。在我们公路人的眼里,我们的更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锅饭”。

作者摄影作品欣赏

以前,公路人待遇不是很好,工资低,职工都舍不得吃,每月伙食摊多了,便会有意见,因每个人还都承担着家里的几张嘴。于是,那时的伙食,以白菜土豆为主,偶尔买些绿菜改善一下。尽管那个时候伙食标准不高,可是职工们热情很高,尤其一到开饭,几十号人拿着饭盆,拥挤在厨房里,都想争抢着吃头一碗,有人挤不到跟前,便伸长胳膊从别人肩膀探过去,捞一筷头面越过别人肩膀盛到自己碗里,甚至一不小心就把滚烫的面条搭在别人肩膀上,引来尖叫和怒骂。有了拥挤,便有摩擦,有了摩擦,便有矛盾,有了矛盾,便有了欺负人的顺口溜。记得单位有一职工为了一次性吃饱,特意端着一个小盆子,那小盆子足够我家的和面盆了,于是,有人嘲笑:吃饭端盆子,干活装聋子。

作者摄影作品欣赏

后来,尤其近几年,我们公路人待遇大幅度提高和改善,工程机械化是主要的,但更主要的是工资涨幅犹如芝麻开花,工资够花了,甚至我们的大锅饭也有了每人每天额外十块钱的伙食补贴,于是,职工们对大锅饭伙食没那么苛刻了,对伙食标准要求高了,茄子辣子西红柿都不稀罕了,每顿饭得炒三四个菜,有荤有素,照顾要吃肉的,还要照顾要减肥的。当然,每顿饭三四个菜,也就没人争没人抢,虽说还是一锅饭,却没有以前那样的热闹气氛和场面了。

日子好了,却也想念大白菜时代的生活热情。

作者摄影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殷自兰,喜欢业余写作和摄影多年,供职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公路管理局达来呼布公路养护管理工区。现已退休,定居甘肃省酒泉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