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杜子明:“骆驼精神”万岁——参观任弼时同志故居

 阿拉善文学 2020-08-27

作者:杜子明    图片:网络

图文编辑:阿拉善未来文化艺术传媒


“骆驼精神”万岁

    ——参观任弼时同志故居


在前往长沙市的路上,我们特意绕道去汨罗县(原湘阴县)弼时镇参观了任弼时同志的故居。

为我们介绍的工作人员说:

任弼时同志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是延安时期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并列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之一。他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和政治家。

他于1904年4月30日出生在湖南省汨罗县城南45公里处的

弼时镇唐家桥新屋里。父亲是进步的小学教师,母亲是进步的农村妇女。他5岁读小学,11岁考入中学,16岁参加革命。

参加革命前他都住在这里。

他从小热爱劳动,纺纱技术过硬。他自己打得草鞋现在还存在北京博物馆里。他到长沙上学,90华里的路程从未坐过一次车。他从小就怀有深厚的阶级感情,有一次放学回家看到门口站着一个衣裳褴褛冻得发抖的孩子,就领他进家烤火,并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他穿上,走时怕地主的狗咬他,又送出两华里路程。

毛泽东举办的《湘江评论》、“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对他都有很大影响。

在他初中差一学期就要毕业时,学校以“言行不规”的罪名,把他开除了;后党组织发现,介绍他到上海学俄文,去苏联求学。他与肖劲光两人一个化装成泥水工人,一个化装成理发工人一起去苏联,路上被抓,受虐,但未发现破绽,两天后释放。到苏联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在此入党。

回国后,1926年任团中央代理书记,1927年任书记。他小时候就有过硬的绘画技术,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常以卖画人身份出现。1929年9月在上海第二次被捕,被敌人电刑,在背上烙出

两个拳头大的凹印,出狱后三个月还没有好。

任弼时同志最讲原则性,如1949年养病时,警卫员陪他散步,回来时走得小道,发现前面有一木牌,上写“禁止从这里通行”,他就教育警卫员走大路。又如,他的大妹妹培辰解放前未参加工作,解放后到北京找弼时给她找工作,弼时批评她说:“革命的时候见不到你,享福的时候你来了。你回去吧,政府安排你什么工作,你就做什么工作。”后在长沙当医生。

他的二妹培星和三妹培月都为革命而牺牲。

长征时,他爱人陈琮英生下一个婴儿,他怕影响别人工作,就寄托在一个老乡家里,至今未找到。

人们说任弼时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

“三怕”精神是任弼时一生恪守的人生训条。他始终以此要求自己,约束家人。

1950年10月病重,还打电话给××区研究“土改”工作。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第二天,即10月26日晚,他查看着朝鲜地图,长时间研究战局,并思考对策,病情突然加重,于1950年10月27日12时36分在北京逝世,时年46岁。

毛主席亲笔为弼时同志题词:“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叶剑英同志曾在《党和人民的骆驼》一文中写道:“弼时同志终身都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一心只有党和人民的利益,从不计较什么名誉地位,不管人家知不知道,他总是三十年如一日地为党、为人民贡献出他的一切。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任何的个人计较。”

任弼时同志英年早逝,他以脚踏实地、不辞重负的“骆驼精神”为中国革命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在任弼时同志旧居,我们还参观了任弼时同志的部分遗物:他在解放前后穿过的衣服和他的亲笔文字材料。

这些实物见证了他革命奋斗的一生和在工作中表现出的“骆驼精神”。

“骆驼精神”是任弼时同志留给中国共产党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在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肩上担负着多种多样而又繁重的任务,尤其需要发扬和践行“骆驼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骆驼精神”万岁!

作者简介

杜子明,曾在阿盟教育处成人教研室和普通教研室工作。2003年退休,现在呼和浩特市定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