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白青:公交车上的温暖

 阿拉善文学 2020-08-27

图文作者:白青

图文编辑:阿拉善未来文化艺术传媒


公交车上的温暖

如果不是特别紧要事,上街办事我喜欢乘坐公交车,高高的车体,让你坐高而望远,随着一个个建筑物和自然景观交替的出现和隐去,整个城市风貌便一览无余--养眼。不急不徐的车速,慢悠悠的格调,又可安抚一颗躁动而焦虑的心,任你无限遐想--养神。

当然,总有一些小感动,让你经历了就过目不忘。

一个小个子的男人上了车,60或70多岁,径直向里走,外面有点冷,男人脸红红的,司机紧急叫停,示意投币,小个子男人,东张张西望望,只一个劲地摇头,不投币,不前走,也不下车,僵在那,任凭司机几声催促几经解释,都不作反应,只是一个劲地摆手,一车人也被眼前的这种情况愣住了,没钱还是不愿意掏,不就一块钱吗?事情正胶着时,旁边的女人反应快递给老人一块钱,老人给了司机,公交车重新启动,大家对这个执意不肯出钱的老人议论纷纷。司机:“都好几次啦,上车就直接找座位”。乘客甲:“是不是还不知道公交车已开始收费了?”司机:“知道,他上来一次我就告诉他一次,这种情况我们也无奈,让下吧,可怜巴巴的老人,让坐上去吧,车又不是我的,我还要被罚款。”乘客乙:“是不是聋哑人?你有儿女吗?”老人点点头,噢,大家松了一口气,能听得到,只是不会说。乘客丙:“你有几个儿女?”老人伸了一个指头。看老人穿的还算清爽。“那他平时给你零花钱吗?”老人摇摇头,用手比划一下没有的意思,表情象咧嘴要哭的样子一下攫住大家的心,车里开始七嘴八舌,就目前独生子女和残疾老人的社会现状,各抒己见,深度剖析又无限担忧,一车人尽然很快熟络起来,像一个大家庭般的热烈讨论,献计献策,深表同情。门口的一个中年妇女,手掏进兜里,抽出,又掏进,又抽出,最后勇敢的下座给了老人五块钱,就下站了,一个卷发女人下站时也塞了钱,一个领孙子的老汉,每一个人自发的塞过钱后下车了,一场爱的接力赛,默默地在车里进行,就象上车时人们排队默默投币一样,钱不多,足够老人乘坐多次公交车,外面春寒料峭,车内却暖意融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就会汇成一个大爱,老人一定在这个世界上不再孤苦无助。

熊孩子,曾多次上了热搜,被大家诟病和吐槽,贴了很多标签的--自以为是,目无尊长,为所欲为,公共场合,不懂规矩,不守规则,曾一度被批判和大妈一样,是社会公害。

放学高峰,上来一群小学生,聒噪一片,大人们不免皱起了眉头,哪里有熊孩子,哪里就有灾难。

只是这帮小学生,嘴里嚼着零食,却不落座,明明有空座位。上来一个乘客,一个肉墩男孩,就声音洪亮的吆喝一声:“有座位”并指挥落座或喊:“让一下,大家给老人让一下座位”,身旁的几个男女同学就一起附和:“让一下,大家给老人让一下座位”,毕竟公交车上,老年人坐的多,这时正是上下学的高峰期,沿路上来的学生拥挤不堪,叽叽喳喳,都被这几个熊孩子吆喝的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主动让座,聒噪嗓音,变成悦耳的指挥棒,车里的人默默地注视着这群熊孩子,自然对他们刮目相看,有个老人甚至用手摩挲了下胖墩的后脑勺,经此推翻了熊孩子在大人心目中的那么多的负面评判。

同样是帮助,有些人表示感谢,有些人表情木然,不作反响,我曾帮过几次付钱的事(不是因为面额太大,就是公交卡刷不成),有人千恩万谢,有人脸上平静的不曾掠过一丝涟漪,仿佛你的善意帮助就是自讨没趣或那区区一元钱,根本就不足挂齿,本来举手之劳,不求回报,一个微笑足矣,但是就是有人吝啬到假装一下都不肯,可能修养还没到,而有些人就自带光芒,同样是让座,就会让出感动,让出境界,一次一个年轻人,靠着柱子站着,旁边就是他的座位,他可能路程稍远点,上来一个老人,他就站起来,让给别人,等别人下了车,他就坐回去了,等到再上来人,他又站起让出,他不断重复这个动作,一直到他到站要下车,一个转身,让大家目瞪口呆,他的一条腿的裤管是空的,腋下一个拐杖,是啊,一个需要别人让座的人,却把方便和舒坦让给了别人,等他下车离去时,他当然不知道,全车人投去肃然起敬的目光,公交车迟疑了几分钟才开启。

公交车就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和缩影,车内乘客的一举一动都折射出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社会风气和民众素养,也是一个大家庭,它的和谐与否取决于每一个乘客的谦让和互相尊重。每天看到这个油绿色外衣的“大匣”穿梭于正街外巷,构成这个城市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就会知道每天都会有温暖的故事上演。

某个早上和下午,我会静静的站在公交站台上,沐浴着和煦的微风和温暖的阳光,翘首张望的等待着,等待它徐徐向我驶来……

【作者简介】

白青,简单的生活,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