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岁博尔特输给35岁加特林:伟大的对手总是惺惺相惜

 慧跑 2020-08-27

伦敦世锦赛没有预热,直接进入高潮,第二天赛事迎来重量级对决——男子100米大战,将本场比赛作为自己退役之战的博尔特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人们当然乐于看到他实现全胜退役。但体育的最大魅力就是不确定性,牙买加“闪电”以9秒95的成绩遗憾收获铜牌,结束了自己退役前的最后一场个人比赛,当然他后面还会参加4×100接力队比赛。这也再次验证了那些基本规律——体育赛场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之常事。

一、一代飞人落幕

美国老一代和新一代的两名运动员,35岁老将加特林以9秒92收获冠军,21岁的科尔曼0.02秒之差摘得银牌,一老一少两个美国人联手将“不可战胜”的博尔特推下了“神坛”。

这场比赛观赏性极强,博尔特照例起跑偏慢,0.183秒的起跑反应,使他在全部8名决赛选手中排在倒数第二,因此比赛一开始他就被两侧的对手甩在了身后,当然博尔特无数次上演起跑落后后程追上的好戏,使得我们仍然对他的后程冲刺能力充满信心,但这一次牙买加人失算了,虽然他在后五十米大步流星地追赶,但三道之隔的加特林已跑在他的身前并率先撞线。

博尔特的落败其实早有“先兆”。昨天的预赛中,他是六个小组第一中成绩最慢的一个,赛后他就抱怨赛场的起跑器是他见过的“最差的”,导致他起跑不稳。5日晚率先进行的半决赛中,博尔特落后科尔曼0.01秒排名小组第二,0.166秒的起跑反应时排名小组最末。

巅峰时期的博尔特可能根本不在乎自己羸弱的起跑能力,强势的后程能力使得他哪怕起跑最慢,他也能自信赶上,但这一次博尔特赛后也承认:“起跑真的害死我了。通常情况下我的起跑会一轮比一轮好,但这一次并非如此”。

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包揽100米、200米两金后,博尔特十年间在世界大赛的个人项目决赛中从未输给过任何对手,只是在2011年的大邱世锦赛上因抢跑被罚下。由于此次仅报名100米和4X100米接力两项,100米决赛失利也意味着博尔特无法给自己传奇的职业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当然,这并不妨碍全世界喜欢博尔特的人为他祝福、被他感动。

央视解说员点评道:“9秒95,对博尔特来说是无关胜负。还是要向闪电致敬!这是博尔特最伟大的地方,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可能赢不了的时候,他有这种不怕失败,或者叫向死而生的勇气,享受竞争、享受乐趣,这是伟大的运动家的精神。

站在赛道上、享受竞争,这才是真正的博尔特,而不是为了那个看似完美的结局,(我们)要向博尔特说一声再见,实际上也讲不出再见。这样的传奇在延续,博尔特的表现在他伟大职业生涯的巅峰十年,真正体现出了见证巅峰、成就未来。他的影响力在持续不断地影响着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体育,爱上田径,而不是说完美不败是博尔特追求的唯一目标。希望他后面的接力还有表现的机会。”

二、与博尔特缠斗了10年,屡战屡败的加特林

事实上,这场比赛无论输赢,其实全场的焦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博尔特。赢了他将以全满贯的成绩笑着离开热爱的田径场,输了人们同样会歌颂他的伟大。但当我们回过头去看看这场比赛真正的胜利者加特林时,我们会发现他的光芒虽然无法盖过博尔特,但同样伟大和值得尊敬。

贾斯廷·加特林是地道的美国纽约人,加特林在进入田纳西大学后连续六次获得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比赛冠军。随后,加特林开始了其职业运动员的生涯。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获得男子100米冠军,2006年5月,加特林在多哈追平了鲍威尔创造的9秒76的男子100米世界纪录。

加特林多次与博尔特对决,但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颇有些既生瑜何生亮的味道,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加特林以9秒80输给博尔特,男子200米决赛同样输给牙买加闪电。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加特林再次负于波博尔特。可以说加特林对阵博尔特可谓屡战屡败,但他屡败屡战。这就是运动员拼搏精神的体现:你赢我,我敬你,但我绝不服你。

三、两次经历兴奋剂事件颇有争议的加特林

2001年在上大学期间,加特林因被查出服用禁药安非他明,而被判禁止参加国际比赛两年。加特林随后提起上诉,称这是因为自己年幼时患有注意力不足多动症,连续多年服药而造成的。上诉最终到国际田联的认可,解除了禁赛。

2006年4月,加特林一次赛后药检结果呈阳性,他当时服用的就是巴尔科实验室研发的“著名兴奋剂THG”, 从加特林、蒙哥马利到科林斯,直到女飞人琼斯,这些名将都与该实验室有染。除了美国田径界以外,巴尔科实验室风波还牵扯出5名棒球选手和7名橄榄球球员,以及不少欧洲田径名人,该丑闻涵盖的人数之大、项目之多,是世界兴奋剂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例,巴尔科实验室也成了服用禁药的代名词。

由于这已是他第二次被查出使用禁药,按规定应当受到终身禁赛处罚,但加特林表示,他愿意与美国反兴奋剂机构合作,以根除在体育比赛中滥用兴奋剂的现象。同时考虑到加特林首次使用兴奋剂是为了治疗精力分散的病症,美国反兴奋剂机构决定禁止加特林参赛8年,但保留他向仲裁委员会上诉的权利。2006年5月,加特林曾跑出9秒77、平百米世界纪录(当年)的成绩,不过由于被查出使用了兴奋剂,他的这个成绩也被宣布无效。

加特林因“认罪”态度较好且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对巴尔科实验室的调查,一个由3人组成的仲裁委员会决定对他从宽处理,把此前对他实行的8年禁赛期缩短为4年。这样,加特林没有资格参加北京奥运会,但他仍有机会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伦敦奥运会上,他在100米决赛中获得铜牌。

四、伟大的对手彼此都惺惺相惜

在今天这场百米对决结束后,狂喜的加特林做了两个有意思的动作:

第一、35岁的加特林做了一个“嘘”的动作,示意观众安静点,今晚的冠军是他加特林,不是博尔特!

第二、随后博尔特走到加特林面前,后者竟单膝跪地双手放在额前,做出了一个拜见帝王的动作。博尔特拉起他,两位短跑巨星紧紧抱在一起,多少年来,加特林一直扮演追随者的角色,但这一次,他让博尔特输得心服口服。当然,作为彼此间最为敬重的对手,同一时代,出道更早,年龄更大的加特林显示了自己的翩翩风度,他的下跪相信是发自内心的,这既是对于伟大对手的致敬,也因为失去一位伟大对手而惆怅落寂。

这一幕无疑是感人的,这也完美诠释了体育精神,赛场上是对手,赛场下是朋友。伟大的对手彼此都惺惺相惜!

五、牙买加压倒美国时代结束?美国重新统治田径不是靠明星而是体制

以博尔特、鲍威尔为代表的牙买加短跑选手一度打得美国短跑选手满地找牙,正是因为他们在这个项目的强势崛起,打破了美国对于短跑项目的垄断,但随着一代巨星的退役,短跑会重回美国统治时代吗?本次世锦赛,35的老将加特林仍然显示了一流的水准和状态,而21岁的美国小将科尔曼已经开始崛起。博尔特已经难以抵挡新老两代美国运动员的进攻。

美国作为世界田径强国,其人才辈出绝不是靠几个明星撑场面,而是有其背后的运作机制发挥基础作用。目前在田径这个大项上,美国除了竞走不具备竞争力意外,其他所有项目都能看到美国人的身影,并且水平不差,美国中长跑之前较为落后,但以男子选手Rupp和女子选手Hasay为代表的美国白人选手现在也具备了挑战肯尼亚好手的实力。为什么美国田径傲立于世界,本文将美国与我国情况做了简要分析对比。

➡  田径是运动之母,美国中小学重视走跑跳投基础能力训练,而进入大学后,扎实的身体基础使得他们从事任何一个专项都能迅速上手;而我们要么是不重视青少年体育,要么青少年过早专项化,使得一些项目运动员尽管专项水平不错,但连基本的跑步动作都做不好,限制了他们最终走向高水平。有专家曾经说过,中国田径不崛起,足球不可能崛起,这句话其实寓意深刻;

➡  美国体育人才的涌现是在大学,而我们是在专业队,美国发达的大学体育使得其人才辈出,而我们的大学体育几乎不可能让普通大学生成长为高水平大运动员,那些免试进入大学的运动员几乎都走向退役和半退役,基本没有心思也没有条件再练体育;

➡  美国尽管大学体育发达,但决不允许以牺牲学习作为代价,其大学校队训练决不允许超时或者挤占学习时间,大学校队成员成绩不合格照样被退学,而我们却可以让运动员为了取得好成绩,暂时放弃学习,或者大大压缩学习时间,降低学习难度,使得其从学习中获得的成长远远落后于从训练中获得的成长;

➡  美国科技创新世界一流,这也极大影响了体育行业,美国重视科技对于体育的助力作用,加特林以35岁高龄仍然参加世锦赛,这显然不能用老当益壮来解释,强大的科技保障才是美国运动员运动生涯长青的根本秘诀。我国的运动员与之相比,运动生涯时间过短,人才淘汰率过高,训练科技含量低仍然是很大的痛点;

➡  美国人崇尚体育,父母从小就鼓励和引导孩子参与体育,体育成绩好对于家庭是无上荣耀,中学体育好也能够直接帮助学生考入更好的大学、获得更多奖学金,大学体育好也能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当美国的孩子在运动场上经受历练、身心全面发展的时候,中国的孩子还在教室里学习书法、绘画、钢琴,对于体育的认知水平不同,造成在中国孩子体育好不认为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似乎只有艺术好,学习好才是好孩子。

➡  一谈到体育锻炼和进行专项训练,我们往往想到的是学习和训练是矛盾的,训练多了,孩子累了,学习精力不够,学习时间也少了。但在美国,早就已经明确运动改造大脑,参加剧烈运动后,孩子进行复杂思维的能力更强。在美国,最好的学校里,最难学的课程都在体育课之后,而在中国,中小学文化课老师都生怕自己的课放在体育课之后,因为怕孩子上完体育课半天静不下来,这就是认知的差距;

➡  当我们以安全为理由不断降低体育课标准、取消某些有风险的运动项目时,美国孩子则在很好的运动防护下,参加很多有一定风险的运动。其实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温室里是养育不出抵抗风寒的花朵,不经历锤炼怎么能造就体格强健的下一代;

➡  当我们还在谈论体教融合,让体育回归教育的时候,这不恰恰说明我们已经让体育与教育错误地分离若干年了?殊不知体育就是教育的有机组成,体育也是最好的教育形式之一。在美国教育和体育从来就没有分过家。美国从来没有专门的体育院校,但其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却可以获得奥运会冠军,而在中国,专业的体育院校几乎培养不出来奥运冠军,即使培养出来了,也不是按照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综合性大学就更不要说了;

当然,我们仍然欣喜地看到,我们的体育正在回归教育,新一代家长也更加注重孩子体育技能的培养,运动员文化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同时越来多人投入体育,大家都乐于谈论体育,我们正迎来一个体育最好的时代。

你可能还喜欢:

●  听说,南马报名人数越多,中签率越高

●  比下蹲更有用的腿部力量训练动作,跑者必做

●  人鱼线马甲线是练出来的还是瘦出来的

●  运动恢复神器大盘点:哪一个是你的最爱

——end——

“轻如羽  跑无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