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大学生报名后,最尴尬的3件事情,每一件都感同身受

 时尚BIG拍档 2020-08-27

9月份,又到了大学新生入学的时间。经历了高考磨砺的毕业生,终于能进第一志愿的大学,很多大一新生一件掩盖不在心里的开心。而一些来自农村的大一新生,来到大城市上大学,不免得有一些“拘束”。在大学校园跟同学、老师相处也遇到过不少尴尬的事情。一位大学学姐说出了,农村大学生报名后,最尴尬的3件事情,每一件都感同身受。

第一、家庭背景的差异。

平等,在社会上每个人都希望被平等对待。但仍然不可否认,确实存在着“阶级分层”的观念。在城市里的大学生,从小生活条件就比在农村的大学生好很多。他们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参加各类补习班,学习先进的学习方法。而农村大学生,除了“啃书本”,多做练习,根本没有额外学习培训的机会。这样的家庭背景差异,让农村大学生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

第二、“蹩脚”的普通话。

在农村读书的大学生,上学时由于老师跟学校对学生的普通话没有太高的要求。很多农村大学生讲的普通话都带有“浓重”的家乡味。到了大学,报名后跟新同学交流起来,才发现自己的普通话,真的很普通。常常会遇到跟同学讲了好多遍,同学却回一句:“你刚才说什么了,能重复一次吗?”瞬间让人尴尬。据说很多大学学长的普通话,都是在大学时才“纠正”过来的。

第三、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

农村大学生在初中,高中的学习环境中,很多人都是“沉默寡言”的学霸。每天埋头学习,课后时间都用来做练习题,看书,对学校的一些活动很少参与。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来了一个大变样,学习压力没那么大,大学有各种的社团,丰富多彩。这时,对没有才艺的农村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尴尬的事情。为避免这样的尴尬,学长建议来自农村的同学,敞开心扉,大胆去尝试,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加入进去。不但能够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还能认识到更多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