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墓主“失踪”,金饼惊现!

 袁承志dtau70na 2020-08-27

2016年4月27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实验室中,一位已经“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君王正在接受DNA提取……

就在几个月前,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内棺成功开启。然而令人大失所望的是,墓主人的遗体竟然不见踪影

经鉴定,遗体并未被盗,更没有凭空消失,而是在南方湿热环境和酸性水土的腐蚀下,骸骨基本化成了粉末,只剩股骨、腿骨残片,以及上下牙齿。

由于仅存的遗骨过于碎小,研究人员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相对完整的牙齿上,希望借助先进的DNA技术,探寻墓主人刘贺的更多信息,特别是他33岁突然离世的真正死因。

但是,一次次实验,坏消息不断传来。由于遗骨保存条件太差,DNA提取失败。人们不得不将目光再次转向墓中文物。

在那些散落于遗骨周围的文物中,能否找到刘贺之死的关键线索呢?

海昏侯墓曾出土78公斤纯度99%的黄金,在大量金器中,有四枚金饼引发关注。

金饼上留有墨书字迹:“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

“元康”是汉宣帝年号。史料记载,元康三年,刘贺被封为海昏侯。

“酎金”是汉代的一种礼金制度,每年皇帝举行宗庙祭典时,各地王侯必须按封地人口比例上缴足数黄金。也就是说,刘贺墓中出土的金饼原本是要献给汉宣帝的。

那么,它们为何留在了刘贺墓中呢?

史书记载,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的同时,也宣布了他不必每年进京参加祭典。说得更直白一些,汉宣帝刘询还是不信任这位前任皇帝刘贺,表面上免去了刘贺每年进贡的负担,而实际上剥夺了他的政治权利与前途。

刘贺本想靠上缴礼金赢得宣帝的好感,靠参加祭典返回政治舞台,没想到宣帝不给他机会。

然而刘贺并没有放弃。

海昏侯墓中的竹简木牍

在随后出土的几千枚竹简木牍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刘贺夫妇分别给汉宣帝和皇太后的奏折。其中几片断断续续写着:“南藩海昏侯臣贺昧死再拜上书言”,“再拜为秋请”,“元康四年”等等。

也就是说,在刘贺被封海昏侯的第二年,他又冒死向宣帝上书,请求参加秋季进京朝拜的活动。

种种信息表明,刘贺心有不甘,他对朝见帝王、重返长安仍然抱有期望。只可惜,直到去世,他也未能再踏入长安一步。

在海昏侯主墓室西侧的淤泥中,曾经出土一块半米多高的漆木板,上面绘有文字和一组人物画像。令人惊讶的是,画中人物居然是孔子及其弟子。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

孔子他整个形象是比较清瘦的,长胡子,身着长袍,面前就是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的形象。

墓中孔子像与当今流传的孔子像对照图

画像中题写着孔子对颜回的教诲:“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是受重用时就积极进取,被舍弃时就韬光养晦。

显然,刘贺把孔子的教诲当作对自己的告诫:当初做皇帝时得意忘形,如今被弃如敝屣,若不谨言慎行,早晚还会大难临头。

尽管刘贺天天想着克己复礼,谨言慎行,可变故还是发生了。当时,刘贺到底经历了什么?看视频👇,了解详细故事!

珍贵的文物为揭秘海昏侯刘贺的死亡之谜提供了一连串线索。在接下来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又会发现怎样的物证,最终破解海昏侯的死亡谜题呢?


【本期编辑:郭冉】

来源:CCTV4《国家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