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搞不懂籽料皮色分类?听和玉大叔详细聊聊和田玉皮色种类图解

 和玉大叔 2020-08-27

和田玉籽料的价值,有一半其实归功于皮色的美感,玩玉明明是品味透闪石油润的美丽,为何要跟皮色有如此紧密的捆绑?今天和玉大叔就来聊一聊和田玉皮色,看看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科学和历史文化小知识。

古人其实对原石也是非常感兴趣的,比如《孟子· 惠王下》有记载: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这个璞玉就是指没有雕琢过的玉石,当然在那个远古年代还没有渠道能获得籽料,这里指的璞玉应该是讲千辛万苦从山巅上采得山料,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原石也有它自然的魅力。

业内有句老话叫籽料无皮,神仙难断,就是因为人们需要通过籽料独有的毛孔、皮色去判断它的真实身份。毕竟籽料在千万、亿万年前也曾经是山料。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国民党将领谢彬考察新疆后,在他撰写的《新疆游记》一书中有这样的记录:有皮者价尤高。皮有洒金、秋梨、鸡血等名,盖玉之带璞者,一物往往数百金,采者不曰得玉,而曰得宝。可见早在100年前有皮色的料子,就已经是值钱的玩意儿了。

令人趋之若鹜的皮色究竟是什么呢?现在的科学发现可以帮助我们窥得其中的奥秘,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和田玉的外皮分为三种,分别为:石皮,糖皮和普通皮色

所谓的石皮,其实就是附着在玉石表面的围岩,主要成分是大理石,也有一些例外,比如玉石最外层的透闪石,因为玉化交代不彻底变成半玉半石的粗晶状,我们称之为透闪石岩,仅从外表上来观察,石皮和玉石本身的肉质还是存在明显的分界的。

还有一些山料表面会裹着一层糖皮,在显微镜下观察,这层糖皮其实也是透闪石(微晶状),属于和田玉含有的铁氧化所致,同样属先天形成,所以这种糖皮往往会比较厚,成分也与普通的玉石相差不太大。

不过籽料与这两种皮都不太一样,最常见的籽料皮色,不管是红的、黄的还是黑的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它的科学原理是和田玉中的二价铁在氧化作用下形成了三价铁,慢慢形成了一些比较艳丽的颜色,这种自然界后天形成的我们称之为次生色

了解了皮色成因的科学常识,大家应该就能理解为什么类似洒金皮这种淡淡的皮色会非常走俏了,较淡皮色对玉质的侵蚀并不是很厉害,肉质完整利于玉雕师俏雕,我们说籽料皮色实际上属于一种蚀变反应,外界的铁、锰等带颜色矿物成分在透闪石表面附着的时间过长,就会对透闪石本身产生影响乃至变质,所以我们拿放大镜仔细观察籽料有皮色的区域,往往会发现附着皮色区域带一点微微凹坑或者凹陷的蚀变效果,这一特征对我们判断皮色的真假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说皮色非常美丽,俏雕也很生动,有趣的是在古代,人们却认为无暇的玉石才是最美的,比如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曾有记载:凡璞藏玉,其价无几。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于无瑕玷者,古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也不易得。起纵横五六寸无瑕者,治以为杯,此已当之重宝也。

历史记载,自西汉时期就已经有带皮色俏雕的玉石作品存世,然而保留下来的却不多,大部分古玉匠人都选择把皮子完全剥干净(暴殄天物呀~),近些年却因为真假的问题再度流行保留皮色,不得不说冥冥中好似文化的轮回。文章结尾我们不妨留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如果不考虑真假,您觉得是有皮色好看,还是没有皮色好看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