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经典你记得多少?王和尚点评经典元宵节诗词,值得收藏

 六不和尚 2020-08-27

和尚有话说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古代,每逢此夜,君王可携大臣王公出宫游玩,与民同乐。而百姓更可以张灯结彩,燃放花灯,共庆佳节。是夜,女子纷纷盛装外出,争芳斗艳,男子们也难得有机会看到平日轻易不抛头露脸的大家闺秀。元宵节可说是北宋的情人节,于是痴童怨女,秋波暗送,有情无情,都不妨凑个热闹。

    宋朝《东京梦华录》有载: 别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春情荡扬,酒兴融怡,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宝骑骎骎,香轮辘辘,五陵年少,满路行歌,万户千门,笙簧未彻。

     因此,上元节也成为传统文人笔下重要的节日之一。或捕捉热闹喜庆的场景,或描绘看灯的窈窕女子,或记述上元节发生的情事,或回忆上元节所代表的的辉煌与美好。文人多才思,每逢佳节,更有许多借景抒怀的佳作。

     值此元宵节来临,和尚搜集古典诗文中关于元宵节描写的经典作品,加以短评,敬献诸位诗友。(六不和尚:midouwei)

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隋·杨广)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

幡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王和尚评诗

     隋炀帝杨广在传统历史中政声不佳,但是其文治武功确是不可磨灭,其文采风流更是历代帝王中佼佼者。他的诗歌融合了帝王的豪雄气概与诗人的细腻情怀,融合了北方诗人的贞刚质朴与南方诗人的清绮纤丽,从而具有了帝王霸气和文士秀气的双重特点。

      如“寒雅飞数点,流水绕孤村”一句,被秦观化用为“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描写也分外细腻。

      这首诗隋炀帝于正月十五夜登南楼时所作。诗起笔写寺庙在此夜钟磬齐鸣,分外热闹。二联也有佛光普照之意。三联写月影如流水,非常细腻形象,对句写春风萌动,梅花开放,一派生机。尾联照应首联写南楼道场之盛。这首诗极力刻画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三联是名句,写时光悄悄流逝,春天到来。这首诗很能代表杨广细腻、华贵、秾艳的风格。

 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王和尚评诗

     这首诗是名作。唐朝元宵节已经是重要节日,此日烟花爆竹此起彼伏,游人如织,处处莺歌燕舞,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这首诗主要刻画上元节的盛况,刻画得层次丰富,面面俱到。给人熙熙攘攘,目不暇接的画面感。所以结句说“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感叹时光流逝,须要以尽情玩乐的希望。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王和尚评诗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其诗对于扭转六朝以来秾艳纤丽的诗风有很大作用。这首诗主要写元宵节观灯的景象。其中二联描写很细致,二联写灯市之远阔,三联写花灯的高和亮。尾联以游冶之女的笑声做结,写得有声有色。

     题外话:元宵节观灯,是古代重要的游玩社交之时,所以很多诗都是刻画其灯的繁复华丽,和月下美人的倩影幽思。虽无高深立意,但作为节庆之作,是非常合时宜的。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唐·李商隐)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王和尚评诗

     李商隐性格敏感细腻,其仕途和感情却颇多坎坷。所以李氏作品多流露出伤感情绪。

     这首诗也不例外,元宵节京城一定张灯结彩热闹非常,但是作者偏居在外,对京城的繁华只有艳羡和怀念。作者自嘲“身闲”,其实有怀才不遇之叹。首联着力刻画帝都元宵节的繁华,以不得目睹都中之盛,也不愿追随乡民去看本地的迎神庙会作结,蕴意深婉。一个“闲”一个“羞”字,含有无限伤感。

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

(宋·赵佶)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行行指月行行说。

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

人前不敢分明说。

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王和尚评是

     宋徽宗赵佶诗词书画皆属上乘,可惜不会做皇帝,但是却是一个深情的人。

     这首词就是怀念明节皇后的作品,写得细腻多情,感人至深。以“无言哽噎”起句,今日花灯之盛,更增伤感,直欲凝噎。上阕记述之前两情相悦一起看灯的浪漫情景和两人之间的盟约。

      下阙转笔写现在:一样的好灯,一样的繁华,但是那人已不在。尤其“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一句描写得非常细腻。心中有话不知对何人说,也不好意思对别人说,更不忍看月亮。月亮还是以前的月亮,但是心情却不同,深情款款,读起来荡气回肠。

 蝶恋花·密州上元(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王和尚评诗

     苏轼在京城受到变法派的攻击,所以自请外放。在杭州做两年多通判后,又去密州做知州。在密州做知州期间,苏轼开始着力写词,其逸怀旷达的气质,优游淡然的心情开创了豪放词风。在地方任职,苏轼是一个称职的一把手,他勤政爱民,重视文教,闲暇之余写诗作词,倒也自得其乐。

    这首词就是在此时创作的。上阕写他在钱塘过上元节的景象:明月如霜,灯火灿烂,笙歌不断,但是却又不太拥挤。下阙笔触由灿烂转入暗淡,作者内心的情绪也渐渐表露了。虽然在地方任职,但是作者心系朝局,不禁感叹寂寞和苍老,虽然周遭依然热闹,但是作者在灯火阑珊处,看到夜深霜露既下,远处阴云堆积,让作者的心情慢慢变得沉重。

生查子(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古人评注

这首词作者一说是欧阳修。

     这首诗是写元宵节的名作,全词明白如话,但是感情真挚动人,其手法也非常巧妙。首先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去年两人约会,浪漫并且充满欣喜。下阙却写分离,花灯依旧人已不在,孤独乃至于泣下。其二,其选取细节精准。“月上柳梢头”,画面感极强。

     下阙“泪湿”写情非常细腻,不必写为何分离,但是已在情中。第三这首词的回环往复值得注意,比如“去年”“今年”“花市”“月与灯”等,读起来音韵和谐,非常具有音乐美。

 水龙吟 其四(宋·晁端礼)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

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阙,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

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凭栏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

王和尚评诗

     晁端礼是北宋词人。这首词写对往事的追忆,写得伤感动人。上阕以倦游病酒起笔,写尽今凄凉境况。然后转入写昔日宴饮的豪兴与奢华。如今年华将老,已无当初风流才思,相信老友再见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最后以无语凭栏做结。

       题外话:诗词中以对昔日辉煌灿烂的追忆来对比如今凄凉寥落的近况,是一种常见的写法。其中多是感叹往事不再,年华衰老,宦海浮沉之意。这是传统诗词中常用的母题之一。

病中上元(宋·吕本中)

病久仍多事,深居未识春。

殷勤今夜雨,且为阻游人。

王和尚评诗

       这首小诗写得无理而妙。作者久病无聊,但是又不能外出寻春散心。这种欲出而不能的矛盾心理,作者不去写。反而说夜雨有情,故意阻挡他出游。并且他还希望夜雨也能阻挡其他游人,不要让他们破坏了春天的完美,给自己留一个新颖的春天。诗人之痴,可供莞尔。

浣溪沙·上元游静林寺(宋·毛滂)

花市东风卷笑声。柳溪人影乱于云。

梅花何处暗香闻。

露湿翠云裘上月,烛摇红锦帐前春。

瑶台有路渐无尘。

王和尚评诗

      这首词写作者在上元节夜游静林寺。作者无意追随花市人笑声,也略有鄙薄柳溪之下游玩人之意。而对梅花有很强的亲近之感。这就活化出作者的性格和内心之高洁。下阙写静林寺之游。“露湿翠云裘上月,烛摇红锦帐前春”,这一句对仗工整,写得幽静恬淡。作者对月遐思,不禁有飘飘欲仙之意。

思越人/朝天子 其一(宋·贺铸)

紫府东风放夜时。

步莲秾李伴人归。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

天涯寒尽减春衣。

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王和尚评诗

      贺铸为北宋著名词人,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

         这首词寓情于景,写景明丽清新,写情含而不露。上阕写元夜游人观灯,作者以旁观者角度写元夜歌姬夜深而散,十里长街只剩月明而灯火渐稀,下阙微露作者的感情。歌姬游玩,罗袜生香,夜深尽睡,幽梦依依,而春天将近,天气渐暖,北雁也将南归。

       但是作者的出路呢?作者一生屈居下僚,志向得不到伸张,夜深人静之时,看到雁归,作者的心情也变得寂寞。所以寥落星河之下,作者徘徊复徘徊,雁也是自己孤独身影的映照。

解语花·高平元宵(宋·周邦彦)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画,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遂马。

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王和尚评诗

      这首词是周邦彦的名作。周邦彦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他是“结北开南”的大宗师,也开创了“以赋为词”的先河。

     这首词主要写元宵节的盛况,其文字工致典雅,音韵和谐,意象丰富,层次错综,但是其感情不免单薄了。细看来也是写“旧情衰谢”之意。需要指出的是,周邦彦年轻时鼓吹新法,但是年老时,新法尽废,作者既无推动新法的才能和志向,也惧怕政治倾轧,所以其词多写得隐晦含蓄。从这首词中,或许能窥见作者内心藏而不露的忧郁之情。

     如果单纯文字和元宵节描写来说,这首词也是非常值得细看的。

永遇乐(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古人评注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女词人,她生活在两宋之交,饱经忧患,所以其词风也也有南渡前后之分。南渡前,李清照写词清新可爱,闲情逸致之中的春秋秋悲都显得清丽婉转。南渡之后,作者经历繁复,家人离散,国家陆沉,生活颠沛,让李清照的词风显得凄凉哀婉,但又不失宗师气度。

      这首词是南渡之后所写,表面是追忆当初元宵节的繁华,其实是哀叹国家不幸和自己年华易逝。起句苍凉宏阔,一句“人在何处”含有无限伤感。如今漂泊江南,春意虽萌,但是更显其悲。元宵佳节,作者却担心风雨骤至,历经沧桑的作者不愿意出城游玩,更不愿见“酒朋诗侣”。

      下阙作者回忆昔日元宵节的盛况。而如今憔悴,年华将老,作者却心慕年轻人的青春活力。所以她说“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句写得凄楚动人,也写得自己凄凉满怀。一个年华已逝,孤苦无依,心怀故国的女词人形象跃然纸上,怎不令人潸然落泪?!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宋·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王和尚评诗

     赵鼎是南宋初年政治家,其人耿介莽苍,韩世忠称其为“真敢为者”。南宋初朝局混乱,高宗赵构颠沛仓皇,全赖赵鼎一力维持朝局。但是宦海沉浮,赵鼎和秦桧政争失败被贬潮州。

     这首词写于建康,当时抗金形势严峻,上元节,作者心中更多的是黍离之悲。南宋初年,金兵不断追击和袭扰,朝局一日百变,作者一路奔波操劳,所以春天到了也也没感觉。在悲凉危险之地,作者深切怀念北宋的辉煌和安泰。但是如今回头看,却像一场梦,萧然回首只有无尽感慨而已。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和尚评诗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名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更被王静安推崇为做人做事第三境界。诗词就是这样,它不会主动去阐说哲理,但会引领读者去感悟和领会其中的哲理。这种哲理来源于生活,但是却更生动更有生命力。

    这首词重点在最后两句。前面作者以细致的笔法刻画元夕之夜的繁华和热闹,但是作者却着眼于灯火阑珊之处的那人。这人未必是作者的情人,也未必就是作者自己。但是作者的眼光不在热闹出,偏偏在寥落处,作者遗世独立,耿介不拔的性格就不难看出了。作者无意繁华,也无意离开,而是在灯火萧条之处冷眼旁观,这种淡然与孤独,恐怕也是作者在官场的体现吧。

郡中上元灯减旧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其五   (宋·杨万里)

不是东风巧剪裁,如何春夜碧莲开。

江城寂寞无歌舞,唤得梅花劝一杯。

王和尚评诗

    杨万里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其诗善于捕捉生活,以轻灵巧妙的笔法抒写自己的闲情逸致。其诗多语言浅白,清新自然,有时也富有幽默情绪。这首诗就是一例。

     此时的上元节灯火不盛,作者微感寥落。但是无灯火可,无歌舞亦可,只要有酒,有梅花作者就容易开心起来。作者说春风弄巧,碧莲夜开,如此美景岂可无酒,所以作者对花自酌,倒也自得其乐。

女冠子· 元夕(宋·蒋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王和尚评诗

     蒋捷是宋末词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蒋捷写词善于用俗语和白语,略带曲风,所以其词显得浅白易懂,不似姜夔词深邃隐晦,但蒋捷词感情或有过之。

      蒋捷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词中寄寓了他对故国的深切缅怀之情。全词起笔“蕙花香也 。雪睛池馆如画。”即沉入了对过去元夕的美好回忆 :兰蕙花香 ,街市楼馆林立,宛若画图,一派迷人景象。极度地渲染了元宵节日氛围 。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春风和煦 ,酒旗飘拂,笙箫齐奏,仙乐风飘。灯市的壮观,使词人忆起如昨天一般。“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而今 ”二字是过渡,上写昔日情景 ,下写今日元夕景况。“灯漫挂 ”,指草草地挂着几盏灯 ,与“琉璃光射”形成鲜明的对照。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既写今夕的萧索,又带出昔日的繁华 以上是从节日活动方面作今昔对比 。“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今昔不同心情的对比 。蛾儿,即闹蛾儿,用纸剪成的玩具。写今日的元宵已令人兴味索然,心境之灰懒,更怕出去观灯了。这种暗淡的心情是近些年来才有的,是处境使然。

      “江城人悄初更打 。”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今宵的冷落 ,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即江城随之用了“问”、“但”、“待把”、“笑”等几个领字,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恨酸楚。“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提出有谁能再向天公借来繁华呢?“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 ,词人剔除烛台上烧残的灰烬入睡了 。梦中那辚辚滚动的钿车、佩戴香罗手帕的如云士女,隐隐出现。

      “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以最精美的吴地的银粉纸 ,把“旧家风景”写成文字,以寄托自己的拳拳故国之思。银粉砑,碾压上银粉的纸。旧家风景,借指宋朝盛事。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 。现在居然有人能唱这首词,而这歌词描绘的繁华景象和“ 琉璃光射 ”、“暗尘明月”正相一致。心之所触,心头不禁为之一动,略微感到一丝欣慰,故以“笑”而已。

 观灯口号十首 其四(宋·姜夔)

花帽笼头几岁儿,女儿学著内人衣。

灯前月下无归路,不到天明亦不归。

观灯口号十首 其八(宋·姜夔)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王和尚评诗

     这两首诗是同时写的。元夕之夜,姜夔携儿带女一起去观灯赏月,这两首诗都在重点刻画游玩时的情事,笔触自然,语带幽默,和姜夔其他作品中的清涩冷峭风格很不同。

       上首写和家人一起看灯。儿子带着花帽,女儿学着穿大人的衣服,作者很是开心,计划要尽情游玩到天亮。第二首诗作者刻画街边叫卖的小贩。元夕之夜,街列奇珍,人头熙熙攘攘,叫卖声嘈杂而热烈,立志要把游人的钱赚到自己口袋里。

      这两首诗写得轻松自然,富有情趣,很细腻的刻画出元宵节游玩的景象,虽无深意,但是富有生趣。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宋·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王和尚评诗

     据考证,姜夔在安徽一带漫游时曾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后来作者虽然成家但是也不能忘怀。这首词正是记述这件事。这是一首名作,很能代表姜夔温柔细腻的风格。水流不尽,即代表当初的遗憾不可挽回,也代表作者的思念绵延不绝。而“不合”恰恰反映出作者的懊悔和遗憾之情:早知如此相思,倒不如当初不相遇。

      作者梦里常常思念,但是山鸟啼叫却把他拉回现实。春天还未到来,但是双方应该都已苍老。“人间别久不成悲”,正是写离别已久的切肤之痛。每到元夕,作者思念对方,对方或许也在思念他吧。沉吟二字很可回味。而“各自知”,仍然是不能忘怀,也不能重圆旧梦,可伤,可叹!

永遇乐 其一(宋末元初·刘辰翁)

序: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谁主。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王和尚评诗

     这首词,从词的前面序文里推知是作于公元1278年。因乙亥为宋德祐元年(1275年)。“今三年矣”,实为1278年,宋亡于1276年,这时已亡国二年了。易安南奔,犹存半壁。辰翁作词,国无寸土。说“虽辞情不及”,是谦词,“而悲苦过之”,是实情。

  此词一起三句,以对句写景,月明云淡,景色可嘉。然而一句抒情,“春事谁主?”问得突兀,实以伤心人别有怀抱,何堪对此。接着再写临安宫苑,湖堤天气,寒暖适宜,但却何匆匆乃尔,实悲叹春之易逝,国已沦亡。三接复以对句写香陌华灯之热闹美丽,一结又“长是懒携手去”。心情可知,痛何如之!上片最后“谁知”二句,在断烟禁夜气氛中,“满城似愁风雨”。这里是以景物作比喻。临安已沦陷,元朝统治者在彼发布命令,宰割人民,哪能不使人悲愤。这一句如似重槌,发人猛省。

  下片首段三句与上片末句,似断实连,但却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宣和旧日”,实指北宋。“临安南渡”,杭州变作汴州。“芳景犹自如故”,一总南北宋之繁华景象。又寓有不堪回首之叹。国事如此,是从大处着墨,而又系结合易安的身世来抒写的。因为李清照的《永遇乐》曾写“中州盛日”的情况,但南奔后,是“而今憔悴”。是如词序所云“又托之易安自喻”。“缃帙”下三句,记述易安南奔时书籍丧失,三五月明时感怀,写下很多“凄凄惨惨戚戚”的词,真是凄苦之至。“江南”下三句,再申述乱离流落之苦,用杜甫有安史乱中寄家鄜州的故事。无路可走,无家可归,苦情自不待言,而却以“此苦又谁知否?”反语出之,情更深痛,笔势陡起。一结“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极写一己之悲与他人之乐,和李清照的词是遥相承应,更有无可奈何之叹,哀惋无穷。

   全词每小段都是先景后情,情景交织,疏密相间。两片末尾,均是大力铺写当时情景,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上片以此来勾起下片,下片末尾以景抒情,给人以无限回味。

元夕二首 其一(明·王守仁)

题注:赴谪诗。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场驿作。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王和尚评诗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明武宗正德元年,宦官刘瑾擅政,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贵州龙场在当时是蛮荒偏僻之地,作者才华出众,胸怀大志,却被奸佞贬谪至此,其心情之凄凉可知,适逢元夕作者独坐蛮存,感觉到寂寞和孤独。虽有经书作伴,也无俗客打扰,但是作者仍然不开心。并且“喜无”句应是反语,来写自己的孤独悲哀。元夕之日,春风萌动,梅花已开,但是积雪尚未融近,作者内心有希望更有悲凉。作者独处荒村,想念家乡,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之慨。

    这首诗简洁明了,但是感情几经波澜,作者有思念有孤独,有自我安慰,也有反思。这个元夕,作者百感交集,凄凉之境不问可知。

元夕咏冰灯(明·唐顺之)

正怜火树斗春妍,忽见清辉映夜阑。

出海蛟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王和尚评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展开想象,摹写出冰灯亦真亦幻的神采。“正怜”“忽见”,写出作者见到冰灯的欣喜之情。火树银花璀璨辉煌,但是冰灯却显得更加明亮和神奇。冰灯好似东海之珠放出光辉,这光明而不热,反而让人生出寒意,切中冰灯之“冰”。

     三联作者远看冰灯,晕彩恍惚,好似月亮一样。这一联把冰灯摹写得细致而且真切。作者在尾联不禁感叹,明天还要来观赏。

     这首诗咏物很贴切,并且很有步骤。写其形,其光,其晕,其影,面面俱到,并且把作者好奇欣喜的感情融入诗中。以咏本物来看,确实是一首不错的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