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膝关节痛!试试新九针疗法

 大医精诚a5n0ls 2020-08-27

膝关节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矮胖女性为多见。早期以膝关节周围疼痛、屈伸不利或者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晚期多出现关节畸形、行走困难等。

诊断要点

1、有外伤、劳损史,或受风寒湿邪侵袭史。

2、膝关节周围疼痛,多为始动痛,即开始活动时僵硬、疼痛,活动后缓解,运动久则疼痛加重。受凉、气候变化会加重。

3、肿胀:膝眼饱满、髌上囊饱满,按压有波动感。

4、畸形:晚期可见膝内翻、膝外翻畸形,或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独大,形成“鹤膝风”。

5、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一.长针三通止膝痛

取穴:(1)大肠俞、代秩边(或环跳);

    (2)膝阳关—曲泉、阳陵泉—阴陵泉 ;

    (3)膝中。

操作:大肠俞、代秩边(或环跳),要求麻胀感下传过膝至足,此为上下通;用透刺法从阳经至阴经:膝阳关透曲泉、阳陵泉透阴陵泉沟通阴阳经气,此为内外通;针刺膝中,从膝下向关节腔后方刺入1.5-2寸,关节腔内充满憋胀感,此为前后通。

本法速刺不留针,得气快、针感强烈,具有强通经络,疏通气血,缓急止痛的功效,适应于膝痛较重的患者。

             二.毫针微通调气血

  取穴:梁丘、血海、内外膝眼、足三里、阳陵泉

  操作:梁丘刺向内下方,血海刺向外下方,内膝眼针向外上方,外膝眼针向内上方,成四面包围之势。足三里补益气血,阳陵泉荣筋活络。

  本法手法轻巧,调和局部气血,适应于年老、体弱或疼痛较轻者。

             三.火针温通祛寒湿

  取穴:膝周诸穴、风市、阴市

  针具:中、细火针

  操作:用快而速刺法点刺上穴。

  注意事项: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针后三天针眼忌见水,一周内禁食辛辣刺激物。

  火针频刺髌周诸穴以温通经脉,祛风散寒除湿。适用于因风寒湿邪引起,疼痛每因遇冷或气候变化而加重者。

            四.火针加罐消肿胀

  取穴:梁丘上方肿胀最高点。

  针具:粗火针

  操作:先用粗火针在髌上囊处刺三、五针,当有积液流出。针后拔火罐抽吸出积液,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

  适应症:关节腔积液浮髌试验(+)者。本法功能祛瘀除湿,对消除关节滑膜炎症,有良好的效果。

             五.苍龟探穴刺髌周

  取穴:髌尖、髌底、髌周内外侧上下三分之一处,共六针。

操作:患者取仰卧伸膝位,用毫针刺入髌骨的内侧面,即髌股之间。

  适应症:适用于髌骨软化症,髌股关节骨关节炎。

             六.钩针松解除顽痛

    取穴:阿是穴

  针具:锋钩针

  操作:取准痛点,用锋钩针刺入后钩拉数下,以松解粘连之部位。必要时可以局麻下操作。

  适应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副韧带损伤。

             七.锋针放血祛瘀痛

  取穴:委中或腘静脉

  针具:三棱针

  操作:腘窝上方扎止血带,用锋针缓刺入腘静脉最明显处,放血至其流自止或血色由暗变红。

  适用于瘀血阻滞者。

  注:有研究认为引起膝痛的主要原因是髌骨内高压和骨内静脉瘀滞。髌骨有四组静脉沿关节囊壁内走行,在腘窝处注入腘静脉,故在此放血有助于静脉回流,以减低骨内压和疏通静脉瘀滞。

             八.深刺骨膜治骨痹

  取穴:髋骨(梁丘左右旁开1.5寸)。

  针法:患者仰卧伸膝,用粗针深刺骨膜,留针1小时。可加用毫针刺对侧曲池,疗效更佳。

  针感:患者自觉抽胀感强烈,传过膝关节。

  适应症:久治未愈之骨痹。

  中医将痹证分五痹,久病不愈,穷必及肾,则为骨痹。肾主骨,故需深刺至骨。

              九.手法矫正骨错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