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猪厂的猪尿猪粪的处理,需要做什么工艺和做什么处理?

 文豪学者 2020-08-27

处理方法很多,关键是哪些方法实用,运行成本低,安全可靠。

这里讲一下目前为止,处理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可以变废为宝,甚至可能成为“新的盈利点”的模式。这就是“污染面生物除臭+异位发酵床”生物技术集成。



前提是,养猪场要采取“干清粪”工艺。这样,粪污收集池只要使用原猪场的沉淀池,或新建一个不大的收集池即可。

一、污染面生物除臭技术集成

采用先进的生物除臭剂,定期喷洒在污染面上,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消除氨氮、硫化氢、吲哚等粪污中产生恶臭味道的物质。其效果是:

1、使畜舍内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养殖动物等呼吸道、胃肠道健康得到改善。减少保健药物,降低养殖成本。

2、抑制有害菌繁殖,降低畜舍消毒、防疫压力。可以长时间不消毒,通过建立微生物平衡,达到抑制有害菌致病的作用。降低消毒成本。

3、全场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定期使用生物除臭剂,消除有害气体污染。整个养殖场内外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减少了投诉,提升了员工健康水平。同时,员工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会有很多提高。

4、养殖动物的生长效率会得到改善。良好的环境,养殖动物身心愉快,生长效率也会有明显改善。生长速率的提高,意味着生产效益的提高

所以,采用高效、安全、易操作的模式,是实施这一技术集成的关键。实际上,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行:微生物制剂高效、安全、成本适合;现场操作规程简单易懂、易操作;无需过多投入运营设施。

二、异位发酵床技术集成

有关“异位发酵床技术集成”已经有大量文章介绍。本人在这里只提醒几个要点:

1、异位发酵床以“深垫料”为宜,建议保持在1.2~1.5米厚度的垫料层。实际操作表明,原来80厘米左右厚度的垫料,不太适宜中、大规模养殖场使用。

2、异位发酵床的使用,不要“超负荷”。每立方米垫料每天可消纳粪污的能力是一定的,长时间超出其“消纳能力”,很快会造成“死床”。一旦发生“死床”,重新让发酵床“活”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3、异位发酵床上的水分,要保持在40~50%范围,最大水分含量不要超过60%。否则,也会导致“死床”发生。

4、异位发酵床每天喷洒一次粪污即可,喷洒量是前一天排出的全部粪污。喷洒粪污后,翻抛机翻抛一次。这样,使粪污与垫料充分混合,粪污均匀分布于垫料中,消纳效果更好。

5、异位发酵床内垫料、微生物都需要定期补充。一般垫料经过消耗,整体厚度降低20厘米,就补充垫料;微生物发酵剂一般1.5~2个月可以补充一次。这是保证异位发酵床正常运行的必要补充。

采取两种生物技术集成,基本可以解决养殖场空气污染、粪污污染问题。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并变废为宝。现场采样(发酵物)实测结果,使用一年的发酵床上的发酵物,有机质含量大于45%,氮磷钾总和超过5%。完全符合“有机肥”的营养指标。

这就意味着,养殖场可以按一定的标准,生产“有机肥”。备案标准后,可以按市场价格出售。真正实现“变废为宝”了。至少,销售收入可以平衡“环保”运行费用吧。

以上个人观点,敬请指正。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