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传统道德的反叛者,李白为何任侠?第4个原因让人心疼

 六不和尚 2020-08-27

王和尚读诗:李白为何崇尚侠客?

李白,满足了后代诗人的所有幻想。

他“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他的超级粉丝魏颢记载李白的样貌是,双眼炯炯有神,目光凌厉犹如饿虎,神情潇洒,风流蕴藉,冠袍束带,犹如仙人。难怪大诗人贺知章一见他就说:公非人世之人,乃天上谪仙也。

他一生漫游大江南北,恣情山水,求仙访道,出入红尘。他佩戴宝剑,跨名马,挥金如土,不事产业,轻财重施。他曾经东游维扬,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经常接济落魄公子。他在诗中说“千金散尽还复来”,何其潇洒!

李白在当时已经是“巨星”,连唐玄宗都是他的粉丝。他42岁奉诏入长安,唐玄宗一见,就降阶相迎,亲自调羹,以七宝床赐食,并且说“卿是布衣,名为我所知,若非你素蓄道义,何以至此?”即便后来被唐玄宗疏远,也是被“赐金放还”,保有着十足的明星范儿。

但是,今天所说的重点却不是这些,而是李白的任侠。

 01.李白的任侠,是其反叛精神的象征

李白是一个“反传统”的典范,绝不安守本分,游侠四方,报仇杀人,所谓“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游侠儿。他在诗中热情地歌颂游侠,所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其实也是他内心的渴望。

李白自称他15岁喜好剑术,据说他曾跟唐朝著名剑师裴旻学习剑法。魏颢记载他:少任侠,曾手刃数人。他曾有一匹马,名叫“黄芝”,他爱如珍宝,常常骑着它招摇过市,纵览名山大川。

李白也很会鉴赏宝剑,他有一个朋友叫做韦景珍,乃是陇西豪客,韦景珍胁下常佩戴一把宝剑,李白曾写诗夸赞他说:玉剑谁家子,西秦游侠儿。

仗剑行侠“白刃仇不义”,以血腥报复逞快眼前,这是文明法治社会所禁止的,即便在唐朝,随便杀人也是为法令所禁止。但是李白之所以勇敢“犯禁”,本身就带有挑战的意味,“侠以武犯禁”,对他却是光荣的风采。

 02.精彩绝伦,李白描写侠客的经典诗句

李白热衷于描写“侠客”,这是他热血的冲动,也是冲破藩篱的表现。豪饮千杯,血溅七步,是李白认为最痛快过瘾的事情。所谓“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是他心底压抑不住的热望,他在诗中说“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这不仅仅是他笔下的侠客,也是他想象中的痛快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李白不仅渴望做侠客,描写侠客生活,他还有一首诗描写女侠客,这首诗名为《秦女休行》。他笔下的女侠,美艳冷峻,果敢潇洒,他写道“手挥白杨刀,清昼杀仇家。罗秀洒赤血,英气凌紫霞”。何等英姿飒爽!李白在诗中激赏她的做法,如此泼野绚烂的想象,似乎足可以抚慰李白心中的不平之气。

 03.狂傲与责任,在李白身上完美融合

李白的精力极为充沛,他的傲骨更是为人称道。在当时就流传说李白腰间有一块硕大的傲骨,因此他不能弯腰。这个故事自然不是真的,但却反映出李白是多么自信和狂傲。所谓“天子呼来不上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正是他傲气的表现。

但是最感动我的却是他的不服老,李白从未老去,一直到他去世,胸中都澎湃着着热血。唐肃宗上元二年四月,李光弼率领百万军队,要扫荡东南,已经61岁的李白,听闻消息后竟然要请缨参军,并且称自己尚有“一割之用”。

只可惜,年迈的李白已经举不起刀剑了,徒步从军途中,病倒在金陵,这离他去世之日还不到一年。这就是李白所说的“心雄万夫”,如此高龄还渴望着沙场征战,可见他壮怀之浩荡,活力之充沛。

 04.侠义为本,李白千里运送朋友尸骨

李白的侠不仅有忠,还有义。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自述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他年轻时候,曾和蜀中友人吴指南一起漫游楚地,吴指南在洞庭湖上病逝,李白嚎啕大哭,若丧天伦,当时围观之人无不洒泪。

夜晚时分,有老虎来觅食,李白挺剑与之对峙,直到天明。当时天气炎热,尸体不宜移动,李白就将吴指南就地掩埋。数年之后,李白又去探访朋友的遗骨,看到尸体已经腐烂,想到朋友离乡千里,魂难归乡。李白就“雪泣持刃”,剔出朋友的遗骨,包入背囊中,负骨前行,跋涉数百里将他安葬在鄂城之东。

这就是李白的仁侠忠烈之义,也是李白不同寻常之处。

 05.四大原因揭秘李白为何崇尚游侠

李白的侠义是如何养成的呢?这既有其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其自身性格和经历的原因

其一,李白所处的时代可谓是“盛唐之盛”,这是一个自信、开放和不拘一格的时代。唐朝一统天下,各民族文化融合,李唐王族身上的胡人血统,具有原始粗犷的生命力,也有总括海内,自信昂扬的气魄和胸襟。再加上盛唐社会安兴,经济富庶,就产生尚武任侠的社会风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当时大多数读书人的思想状态。

其二,科举制度虽然在唐朝已经开始实行,但是却不像宋明那样完善。读书人要想出人头地,建功立业,仅仅靠科举是不够的,还要自我宣传。或者以诗文结交权贵,或者先去外地州郡拜谒官长,谋得幕僚职位,或者求仙访道,标新立异,自我吹嘘,凡此种种都是为了制造声势,以求得官位。杜甫、高适就曾经四处漫游,寻找机会。

李白自然也不例外。在漫游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自然也就见识到各种游侠豪客,也就会在笔下描绘这种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李白身上固有的侠气,自然不可抑制地蓬勃滋生。

其三、李白的家世也有助于他胸中侠气的滋生。据考证,李白可能是一个混血儿,他的母亲和祖母都可能是外国人。李白祖上在西域碎叶城定居,也有考证说李白少年时曾在碎叶城生活,后随着父亲迁居四川。

李白身上不仅有外国血统,更有在荒漠生活的经历,这对他的成长和性格塑造有着关键的作用。不受拘束,崇尚自由,高傲自信的性格基因,狂野洒脱,精力充沛的成长过程,自然让他亲近侠客,向往任侠的生活。

其四、崇尚侠客,是李白内心压抑的外在表现。虽然李白的生活绚丽多姿,他的性格又自信狂傲,但是他依然有建功立业的热望。但是,首先由于父亲是大商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其次,他的性格又不愿意屈意附就;这就使得他仕进的道路变得极为狭窄。

虽然皇帝征召,供职翰林,但是李白很快又被“赐金放还”,这种不得伸张志向的压抑和苦恼,又使得他急于发泄。因此,他热衷于刻画侠客,向往游侠的生活,或许也是内心压抑所致。

06.结语:怎能不爱李白?

李白的豪情和任侠,既是他野性品格的原因,野性翻过来也更加刺激他向往游侠生活。李白说“儒生不及游侠人”,这是他对传统道德的反叛,也是他内心不平之气的宣泄。

李白重视意气,鄙视道学;赞美侠客,蔑视儒生;渴望自由,反对束缚;充满活力和豪情至死不衰。

这样的李白,谁能不爱?

头条新闻


天才少女一天写2000首诗,揭露出社会的浮躁,诗词的悲哀

读诗其实很有趣,王和尚领读古诗,7首侠客诗,你喜欢哪首

东北爷们的慷慨悲歌,艮谦佳作集(4):一瞬相知便是禅

刀尖上跳舞的杜秋娘,你读懂金缕衣了么?唐诗三百首中的遗珠

不自矜 不自屈 不断读书

不崇古 不媚俗 不违初心


 

六不和尚

个人微信号 : tianxie14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