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谒辛公墓 感受词韵美

 信江人家 2020-08-27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晚年寄居终老铅山,安葬在稼轩瓢泉之以西的阳原山上。为此,许多喜爱辛词的人对阳原山多了一份牵挂,特别是身居铅山的文人墨客,更是如此。清明前夕,铅山鹅湖文学的二十多位会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谒了辛公墓。

        从永平镇出发往南,大约十多分钟车程就到阳原山脚下。新修的水泥台阶像一把卧倒的琴键,弯弯曲曲地铺到辛公墓前,似乎象征着辛公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大家列队伫立在辛公墓前,献上了黄澄澄的菊花。辛公喜菊,在《鹧鸪天》中,他专为菊花作词,“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事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辛公的词即景抒情、咏物言志,他若能看到鲜艳的菊花,定是欢喜。

        辛公墓前原有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修缮后却没见到,这令大家纳闷,好在修缮还在进行中,相信这副对联会安放到当处。

        向辛公三鞠躬后,文友们以吟诗诵词的方式表达缅怀崇敬之情。县作协主席姚增华吟诵了自己创作的《鹧鸪天·祭扫辛公墓》:“春绿阳原艳丽天,吟词祭拜在山巅;银丝在颊春无奈,功德岂能比稼轩。三叹息,效先贤,辛公事迹记心间;青山有幸埋忠骨,更喜文坛有续篇。”姚主席的朗诵声情并茂,字字传情。

        辛公的名作《青玉案·元夕》,大家都喜欢几位文友都爱朗诵这首词。当朗诵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一人,众人和,声情并茂的声音回荡在阳原山上空。

        诸葛文忠是文学里的才子,他喜欢辛公的豪放,最爱辛公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賦壮词以寄之》,当过语文教师的他,也许心怀一种憧憬,他的朗诵,抑扬顿挫,非常奔放,把大家带入词的意境之中。 似乎能看见辛公腾空而起,醉里挑灯看剑又好象能听见辛公沙场秋点兵随着诗词韵律的起起伏伏,我们感叹辛公生不逢时,难了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的无奈。

        辛公,您安息吧!您播撒的诗词火种浸润着这片土地。铅山的诗词文学爱好者正在茁壮成长,日臻成熟,有的已露尖尖角,有的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文学刊物签约作家。让人欣慰的是,这次扫墓活动有四位年轻会员加入,其中有位叫邵菊珍的乡村女教师,还是获葛仙山情缘主题征文一等奖的作者。她是跟着爷爷长大的留守儿童,她说,如果没有文学,没有诗歌相伴,她的童年会暗淡无光。她感谢小学语文老师给她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是老师要求她每天读诗,写日记,诗歌让她内心快乐,诗歌让她的童年充满幻想。希望在稼轩乡任教的老师也象她的老师那样,引导并影响学生,将诗词融入孩子们的生活,让更多的孩子从诵读诗词中得到成长,找到快乐,我想,这也是辛公想要看到的。

2010年冬摄于铅山河口辛弃疾广场

2011年9月摄于铅山永平陈家寨辛弃疾墓

2011年9月摄于辛弃疾墓

2014年8月摄于铅山河口辛弃疾文化园

2014年8月摄于辛弃疾文化园


2014年8月摄于辛弃疾文化园

2015年4月摄于赣州郁孤台

(图片柯援生拍摄)


分 享 · 交 流

关 注 · 订 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