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在心底的记忆(三堡街留影之一)

 信江人家 2020-08-27

        铅山县城河口古镇,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2014年3月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口古镇有一条全长约5华里的明清古街,街道平均宽度约6米,街面以长条青石铺就,以前沿街多为店铺、手工作坊,曾经热闹繁华。2013年6月,这条古街入选第五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河口明清古街分为三段,分别为一堡街、二堡街、三堡街(二堡、三堡之间一小段为棋盘街)。二堡街保护较为完好,且有一批经典古建筑和老字号店铺;一堡街也算保存较好;而三堡街值得保护的建筑很少,所以政府今年把三堡街列为棚户区进行改造。大面积的拆除工作不久就要开始,居民正陆续搬迁。

        为了给即将拆除改造的三堡街留下影像,5月底的一天上午,我行走在河口三堡街,一边拍摄,一边打开存放在心底的记忆。

坐落在三堡街的“观音堂”

观音堂在三堡街的历史我不清楚,看里面的环境,应该是修缮过若干次。记得小时候走过这里,往里面一看,有黑森森的感觉。

路过观音堂的老人,在门口一拜。据说,观音堂不在拆除之列。

铅山盛产毛竹,竹器制作,历史悠久。清光绪年间,河口竹器店达50余家,多数在靠近三堡街的信江河沿。1955年,从事竹器生产的手工业工人成立竹器合作社,后改为“铅山县竹器厂”,这栋老房子就是原竹器厂的厂房,靠近三堡街。上世纪60年代,因父亲在该厂任会计,我有时会到这里来玩。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铅山县竹器厂最兴旺的时期,其产品多达二百余种,出口10多个国家和香港地区,并多次获省、地优质产品奖,还有产品被选送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西宾馆陈设。这栋红石结构的厂房是竹器厂是七十年代为了扩大生产而建造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铅山县竹器厂产品逐渐被市场淘汰,厂子也因不景气直至最后停产。但是,铅山竹器产品曾经的辉煌在全县手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世纪七十年代建在三堡街的铅山县竹编厂,其前身为河口蔑器社,该厂主要生产竹编工艺品,八十年代生产的产品曾荣获国家经贸部颁发的荣誉证书,销往20多个国家。

铅山县竹编厂的命运与竹器厂一样,到八十年代后期渐渐衰落。尚存的破败厂房即将拆除,这个厂子曾经为铅山工艺品发展创造的光荣历史也只能记载在县志中。

经过三堡街的这栋老宅,看上去保护较好,听居住在里面的主人说,保留不拆。

三堡街青石埠弄的盱江会馆

盱江是发源于江西抚州广昌的河流

进入盱江会馆的深深小巷

小巷由鹅卵石铺就

盱江会馆与建在三堡街的建昌会馆相通,应该是同一家会馆,名字有异。

保留的建昌会馆,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0,为旅居湖河口的建昌府商人筹建。古时的建昌府为如今的抚州市,所以河口的建昌会馆又称抚州会馆。

建昌会馆内

这栋老宅叫听说叫“崔家大院”,墙上不见“拆”字,可能属于保留之列。

没有列入拆除的老宅

棚改惠民谱新篇  旧城旧貌换新颜


分 享 · 交 流 · 关 注 · 订 阅 

2017年第164期(总第882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