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祝袁隆平院士90岁生日快乐

 谢楚军 2020-08-27

本文参加了【热点话题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

        刚才在朋友圈里看到今天是袁隆平90岁生日的消息,不禁想写一段回忆文字,以此祝袁隆平院士生日快乐!

        2002年的时候,我上班的地方离农科院不远,没事的时候经常去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试验田边散步。散几次步后我就想:“杂交水稻这么有名,但杂交水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正好有同学在杂交水稻中心工作,就去同学那里要了很多关于杂交水稻方面资料回去研习,谁知深陷其中,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研习杂交水稻的学术了。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个大学数学老师零基础研习杂交水稻,难度自然很大,但是因为强烈的兴趣爱好,还是能坚持。

        我当时的目标并不是想成为杂交水稻专家,而是觉得“杂种优势”可以运用到社会领域和思维领域,或者说,“杂种优势”不再是一个生物学概念,而是可以上升为一个哲学概念。然而,我又不是哲学专业,不敢妄称自己有什么哲学发现。

         我究竟要干什么呢?是创立杂交哲学,还是创立杂交论?我不知道。阅读大半年的资料后,真的开始动笔了。

        那几年混得很落魄,连生存都困难,也是因为强烈的兴趣爱好,还是坚持了。

          2003年暑假的时候,经过了几次修改,一部书稿完成了。写完后,我通过同学介绍,拜访了几位杂交水稻中心的专家,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我又拜访了几位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教授,将著作定名“杂交——一种哲学新视野”。

         我对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专家说:“其实我好想请袁隆平院士作序,只是他那么忙,担心打扰他。”专家说:“你试一试吧,也许他愿意呢。”

         我的同学与袁隆平院士的秘书取得联系后约好了见面时间。我按约定的时间进了袁隆平院士的办公室呈上打印稿,袁院士开始翻阅,我坐在沙发上心里很紧张。过了一会儿,袁院士抬起头对我说:“小伙子,你很有创意,把杂交水稻上升为杂交论了,不错,不错。这样吧,你先把书稿拿回去继续修改,修改好后我帮你签字。”

        我不好自己写序言交给袁院士签字,就请一位杂交水稻专家写了一篇短评,我将那篇短评打印后交给袁院士,袁院士立即签字了。

         2003年年底,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杂交——一种哲学新视野》。

        此后的年月我没有继续朝哲学方向发展,因为基本生存难以保障,哲学与远方只能搁置,于是又开始了数学与物理生涯。就社会现实以及我个人的境况来说,数学与物理既能满足我眼前的苟且,也能满足哲学与远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