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天一:伏牛堂背后的社群运营逻辑

 小饭桌 2020-08-27

+

编辑/吕漠晗

编者按:

北大法学硕士毕业后,张天一从卖湖南米粉开启了创业之路,成立于2014年4月的伏牛堂被视为与黄太吉、雕爷牛腩等齐名的互联网餐饮品牌,并获得险峰华兴、IDG、真格基金的投资。

在他看来,伏牛堂不等于米粉,而是等于“霸蛮”,等于今天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以下为张天一在第30届北京站小饭桌创业课堂现场的分享,推荐给大家。

互联网真正改变的是人才结构

伏牛堂作为一个所谓的餐饮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开店这个事,有一个还相对好玩的东西,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社群,把社群和业务作为两条线在一起跑,这也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

餐饮大概交易环节就是三个:到货,用货,卖货。互联网能够改造餐饮交易的哪个环节呢?这是我思考一年的问题。互联网对到货、用货的改造是有限的,只能说是先优化,互联网对整个餐饮行业最大的影响是在卖货端,就像伏牛堂这样的没有任何积累的情况下,因为熟悉一些这个时代的逻辑,能够快速做出来一个品牌。

餐饮过去很重要的一个困境是什么呢?第一个问题是行业存在的品牌议价能力很弱,第二个问题是有一些品牌能做出品牌议价之后,因为其业务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没有办法把这个品牌议价感化掉。就比如说伏牛堂,我们最早的时候只有一家店,但是可能全国人都知道,等于我大量的品牌流量被浪费掉了,因为你知道你在广州也吃不到,可能别的地方就转化不了,我认为这是餐饮在卖货端的缺陷。

实际上互联网可以优化这两个问题,去年开始品牌可以轻易做出品牌议价,支付宝和微信在卖货端完善了支付和交易环节,对餐饮行业的效益进行了极大的优化。以上是互联网对行业第一层的影响,其实第二层的影响更重要,就是高素质的人才正在从事这个行业,因为他们学的东西能够在这个行业用上,比如说做营销、做品牌。于是你会发现体现在卖货端餐饮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六个字,叫做“小生意,大连接”,过去小生意是小连接,这样的一个转变其实在改变这个行业最本质的一个什么问题呢?是人才结构。回到说餐饮的到货和用货端的效率低下,本质上需要什么来解决呢?不是依靠互联网的系统,而是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来做。所以互联网真正影响的是品牌端,品牌端产生了这样人才结构改变的趋势,最终会倒逼前两个环节整体上的人才结构的改变。

“三级火箭”的品牌逻辑

在讲社群之前我先讲讲伏牛堂的品牌逻辑,我的品牌逻辑是三级火箭:最底层是产品和服务;基于产品和服务,可以做出一个场景;基于这个场景,可以做出属于我这个品牌的价值主张。在伏牛堂这个体系怎么构建的呢?我们最早做伏牛堂牛肉粉,产品服务聚焦牛肉粉这东西在做。所以今天你基本上去百度上搜湖南牛肉粉,或许前三页绝大多数是伏牛堂,过去这个品类没品牌,现在有品牌了,那就是我专注的产品。

除了“湖南牛肉粉”这个词,我们把“辣米粉”在百度上也基本上垄断了,我牢牢把这个品牌等于辣,建立了一个挂钩。因为这是涉及到在场景上我的产品到底是给谁吃的问题,我的定位是重口味,今天你想嘴里有点淡,想吃点有味道的东西,那或许伏牛堂就可以选择。也就是伏牛堂等于辣,等于重口味。


第三个我们在创业两年过程中,基于我们的产品和场景做出了我自己的价值主张,那就是霸蛮,所以我们的品牌自己很清楚,牛肉粉、辣、霸蛮。霸蛮这是我的价值主张,基于我的价值主张去做我的社群,这是我们品牌逻辑一条线。

霸蛮社和“传教士”

最初创业的时候没有钱,在环球金融中心的地下一层租了一个小店,那个地方房租很便宜,之前的店基本上开一家死一家,因为没有人流量。当时需要解决的就是生存和流量问题,我们觉得没有人来,我们就去找人吧。于是我当时找了几十个我的朋友、同学,就在微博上搜人,抓一点种子用户。

最后大家微博上找来两千个微博用户,他们是在北京的湖南人,是我这个产品直接的消费者,也是微博的活跃用户,有一定的意见表达能力和意愿,就这样我们开业了。

因为我是学文科的,喜欢写,开业两个星期以后,我把我的品牌故事写下来了,现在已经很恶俗了,大家创业标配都会写一个品牌故事,后来文章火了,当时很多人说伏牛堂和互联网思维有关。我其实心里挺爱吐槽的,我觉得没有什么互联网思维。今天看起来,可能因为当时团队年龄、受教育程度有关,我们有一些本能的做法还是符合那些所谓的互联网方法论的。凭着本能找了两千个种子用户,完成了新品牌冷启动,所以我就想伏牛堂因为互联网尝到这个甜头了,就想要把微信粉丝群也做大,给微信群起了名字叫霸蛮社,很快我的粉丝群达到一万人。


搞到一万人的时候我们发现,女性用户在我的客群里占到70%以上。从年龄上来讲,85年以后出生的人群在我的客群里占了80%以上。我当时突然灵光一闪,我发现原来伏牛堂不仅是一家米粉店,一般的餐饮客群肖像是分散的,但我们是非常集中的,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伏牛堂你可能还是一个女性的小平台或者年轻人的小平台。

当时我就想那伏牛堂能不能超越米粉本身,如果做成一个年轻人的平台好了,我把社群里的一万人,分成了N个兴趣小组,比如篮球小组、跑步小组、摄影小组,组织者都是某一个特别活跃的粉丝。

兴趣小组虽然脱离了米粉产品,但里面其实是伴随着整个伏牛堂品牌价值观的输入和输出的,粉丝会认可我的价值观,最后还是变成了我的消费者用户,就是逻辑稍微绕一点。

再往下演化我觉得挺好的一个事情,出现了用户和员工的混同。餐饮行业是一个买卖招人的行业,因为我跟这些年轻人相互比较愉快,认同我们的价值观,会导致买到我今天一个基层的服务员工的招聘渠道不是58和赶集,而是我的社群的微信群微博自媒体,我要招聘到高层次的人才,你想一个十万以上的组织,你想找什么人找不到。

但是在去年的8月份,我对社群的认知发生了一些变化。那时我们在微信上办了一个发布会,我觉得发布会办得不好,因为当时那个技术人员跟我讲,技术暂时没办法同时给50万人直播,我就说没关系,战略上解决就行,我们就办了。最后我们通过工具直播的形式覆盖了7万人,出现了很多问题。


开完了发布会后,我发现了社区失控的问题,开始认真琢磨,最后觉得首先社群不应只看数量,也就是说很多人以为搞社群能够发展你的信徒,不是的。其实做社群真正发展的是传教士,你这个人建教堂和发展信徒的能力,而不是说你直接跟他沟通。

从这个角度来讲,要培养多个传教士,不是说我要培养一百万、一千万,我培养一千个,就足以保证了我的基督教遍布。基于这个逻辑,我砍掉了霸蛮社一部分僵尸用户,剩下20万人。

所以今天的一个品牌,就在座各位你一个创业公司,你认真想一想,如果你真的能够找到一千个人,他跟你的关系就像你跟你妈一样好,你这个品牌就已经成了,你分分钟可以搞出一个大品牌,但其实是很少品牌能做到。

然后根据最新的逻辑,我们开始重点运营了三五百人的“传教士”,去年还做了一个伏牛校园计划,培训了一批又一批我们核心的用户。

总结起来,我需要通过高度的运营,让用户变成传教士。用户首先是你的产品的购买者和体验者,第二也可能是你的员工,能帮你参与到你的某一份业务上来,第三基于兴趣还会成为你业务整个流程的参与者,这三点做到以后,他才是一个合格的传教士,是你的整个传播者。作为一个品牌让一个用户同时具备这样几个属性,其实运营难度是非常高的。所以我想再一次强调,社区用户的数量不重要,你能搞出一百个“传教士”,我觉得这个平台就了不得了。

我的分享大概就是这样,谢谢大家!

小饭桌

创业课堂

小饭桌创业课堂,创业者的第一堂课。在这里,早期创业者可以系统化学习创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参与价值不菲的创业实战沙盘,与明星导师面对面交流,并且获得小饭桌独家的一对一融资问答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创业课堂可以加入小饭桌这个国内最大的优质创业者社群,收获同学情谊,结识各地优秀创业者!

【31届深圳站】:3月18、19、20日

【32届杭州站】:3月25、26、2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