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线下的人做不好互联网,线上人也做不好医疗?

 小饭桌 2020-08-27

+

- 整理丨岳珊 -

姜巍,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拥有20年互联网从业经验,曾任宝宝树产品、运营与内容的负责人。目前任北京崔玉涛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有限公司COO。在小饭桌举办的医疗班分享会上,姜巍以《打造儿童健康管理线上线下闭环模式》为主题,分享了育学园在线上和线下的探索。

育学园可能是中国互联网比较少见的线上和线下都有独特发展模式的企业,我会通过对育学园线上和线下业务的分析,来讲我们是如何探索儿童健康管理领域的O2O模式的。

把线上和线下都做好,团队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三位联合创始人经验特别互补,大V是崔玉涛,他是国内知名儿科医生CEO邵宗宗在上海复旦医疗集团做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医院医生和整个医疗行业系统都比较了解我是互联网人,创业之前在宝宝树负责产品运营和内容了解用户

线下的人做不好互联网,线上的人也做不好医疗,后面我会讲我们怎么融合。

  

表面很好,做起来很难

育学园介乎两个行业中间,一个是母婴,一个医疗,这两个行业都比较有特点。

二胎政策放开之后,中国每年新生儿在1800万到2000万之间,但这个行业有一个特点——人群永远是流动的,也就是说很多企业尽管是一个老牌公司了,但是很难建立一个先发优势这和其他行业相对稳定的固定用户非常不一样

▲ 北京崔玉涛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有限公司 COO 姜巍

另外,我们经常谈孕婴童产业两万亿,但是它分的太散了,奶粉、纸尿裤、玩具、早教、医疗……很难有一家公司把所有都做好。

人群需求母婴用户的需求概括方面记录、知识获取交流购物。这四个方面几乎涵盖了所有互联网上的主流需求也就是说在这个行业,如果你想面对用户,把服务做好的话,其实是不太可能的

另外,从孕期到六周岁,妈妈每年的需求都不一样,我们都知道一个App如果要做好,功能越简单越好用。如何做到既简单又好用这是面对母婴人群做服务很难的一点。

所以母婴行业是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很大,但是实际做起来不那么容易的行业。

医疗行业也比较分散第一频度低,可能一年才需要看一两次病,用户不会因为这个就下一个新App,他倾向于使用既有应用来满足偶发性需求;第二,不同医疗种类需求差异特别大,疑难病症挂号、慢病管理、常见病咨询等要求都不一样。

但是儿科在移动医疗方面比较有利,一是需求频度高,小宝宝生病比成人频繁;二是95%以上都是常见病,真正的疑难杂症比例非常少。除此之外,家长经常会有一些养育的需求需要咨询其他人,比如孩子的身高体重、发育是否正常等。

最后还有一个有趣的小特点——儿科是唯一一个患者不是主诉的科室,都是家长代为叙述,但是家长作为一个旁观者,他很难说出来这个疾病究竟是什么情况医疗是经验医学,当病情和病因说不清的时候,医生如何诊断这其实是儿科的一个问题。

  

育学园的线上怎么做

育学园的线上以儿童健康管理为核心,面对母婴人群进行服务的。App的所有功能都围绕儿童健康管理来做,而没有做其他的母婴需求功能。

比如母婴应用都以圈子和论坛为核心功能。因为在移动领域论坛和圈子带来的留存率活跃度非常高但是它很难产生真正精华的内容,而且你没法把控她聊些什么育学园的定位是儿童健康管理应用,我们要侧重权威性和专业性,因此一上线我们就坚持不做论坛和圈子。

我们有让用户交流的地方,就是妙招系统。育学园的内容分成两部分,一个是知识,一个是妙招,知识是权威的,由专家讲授,条知识下面,妈妈发表她的育儿妙招,这是用户提供UGC的地方

第二是记录功能每个妈妈在孩子刚出生时都有一个客观需求——她要拿纸笔记录孩子每天的情况,包括喂奶便便饮食身高体重发育等,这是一个非常适合用移动互联网来替代的事情而且还能生成各方面的统计趋势图,来告知孩子的生长发育趋势。

在这一功能上,我们开发了 “智能育儿提醒的专利功能,可以通过妈妈的记录来提醒其对错,比如一个妈妈写“我今天给孩子吃了米粉”,但是她刚写这个记录,软件就会弹出 “根据我们的育儿建议,孩子应该在满6月龄才能添加辅食,你的孩子现在才刚刚四个半月,添加过早了”。用户越多,得到的反馈就会越来越精确,刺激用户再去记,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循环。

在移动互联网上做出好产品第一个就是以用户为核心,怎么才能知道用户需求呢一个就是要多用自己的产品,当你一遍遍用自己产品的时候,你才能知道面对你产品的用户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第二就是要不断去和用户交流,我们虽然没有在APP里面做用户的社群,但是我们把用户社群做到微信群里面去了,以此和重度用户进行交流。

母婴行业手机App功能这么多年几乎没发生什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仍然觉得用户的有些深层次需求其实还没有满足。“智能育儿提醒”抓住了妈妈在养育方面的深层次需求;另一个是孕育学院,把育儿问题做成按天解决的课程,比如把孩子的夜醒问题做成了一个“14天让你的孩子安睡整夜”的课程,通过对宝宝客观情况的了解,帮用户逐一排查问题。现在大概有20几万的用户进入到这个课程里,90%以上的用户都发表感言说这对宝宝的睡眠质量提升非常有帮助。

另一个我想谈的产品观是克制,做产品的加法特别容易,做减法很难,但是我们有的时候要去避免自己被诱惑而做一些没用的功能对于每个创业公司来讲,资源都是我们需要掌控的东西,我们一共才这么点人,怎么才能保证产品不走弯路?其实这个就是我想说的,有的时候创业者的思维会被所谓风口牵着走,但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想清楚什么是适合我们团队做的,什么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我举一个例子,去年直播盛行,几乎所有的母婴App都上了直播功能,但是母婴行业为什么需要直播?我们能把直播功能怎么用?医疗行业的专家时间是有限的,在线上的时候要让他尽量发扬线上的优势我让他做一件事,能产生10倍的价值这事才值得做但直播不是这样的事,直播只会消耗专家的时间和精力,为用户和专家本人带来的效果却非常有限,这种运营方式很难长期为继。

  

文化打通是难点

一开始,育学园的目标就是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协同。

线上和线下的打通概括为三方面,一个是服务流程的打通,在线上叫崔粉号,在线下他有一个就诊号,这两个其实是一个号码用户在预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在即将走进诊所的这一家子,他的小孩什么时候出生出生时候什么情况现在的生长发育情况如何……既节省了问诊时间,我们比一般的医院对这个孩子有更多的了解。

孩子就诊后的诊断情况会反馈到线上,补充到档案里去医生可以在线上进行随诊,这个是数据的打通

最关键的是文化打通,育学园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对这一块深有体会。

我们的线上和线下两个团队文化完全不一样。线上队是一个标准的互联网创业团队,线下是一个标准的医疗团队,所以我们公司连员工手册都得是两本,线上团队一本,线下团队一本。比如线下的手册要求员工着装必须规范,必须穿工作服或者商务正装,因为这是我们的专业的形象,也是对患者的尊重;但如果这个要求放在线上,恐怕工程师就没有衣服可以穿来上班了。所以两个团队差别特别大。

当然这只是规定上的表现,两个团队在处事方式工作方法上也特别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团队磨合方面有很多经验和教训,但是也有很多的收获。以内容为例,互联网有两类公众号,一个是职业编辑写的科普内容,一个是医生写的医学内容。职业编辑写的科普内容业性不是特别强,但是读的人会很多医学专家写的正好相反很专业,但是读不懂。我们把两个融合在一起,编辑先选题,请医生来写,编辑再把医生的行文改成用户喜欢的风格。所以上线之后特别受欢迎大大提升了育学园的内容质量和专业性。医生来讲也是一个特别好传播,诊所就诊量得到了提升

所以,通过以上,大家可以了解我们在线上和线下做的事情,它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儿童健康的数据档案线上和线下打通的,比如线上的咨询,其实在线下它就可以连接就诊,线的一些内容,在线下也有一些承接。

小饭桌

A轮班 

小饭桌A轮班正在报名中,班级导师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戴汨面对面交流,各领域实操经验丰富专家深度互动授课,同学拍砖团队厮杀收获真挚情谊,助力解决A轮阶段创业者战略发展融资法律财税团队建设产品运营品牌推广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