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碾压亚马逊,他的黑科技让商超人效提升10倍

 小饭桌 2020-08-27

+

- 文|小饭桌新媒体记者 徐传达 -

- 编辑丨关雪菁 -

吴一黎和他的YI Tunnel 团队做出了一款智能收银机,他的目标是为线下商超提供新零售的一套解决方案。

“机器只要‘看一眼’就能自动结账,”吴一黎对饭桌君解释。

好奇之下,饭桌君顺手抄起两只散装的苹果,放在YI Tunnel的智能收银机上,机器屏幕上立马显示出苹果的品类、重量和价格。

这要是在一般超市,想买俩苹果,你得吆喝上店员半天,等他们不紧不慢走过来,称重、包装、贴价签。要么就是为了等称重,排老长的队,也许一怒之下,你索性不买了。

眼下,YI Tunnel正在与不少知名的零售商开展了合作,对市场试水。这算是苦尽甘来,创业过程中,吴一黎崩溃过不少回:

比如,YI Tunnel 采用的是机器学习中的一种——CNN(卷积神经网络)技术,这就需要机器反复辨识和学习,“一个简单的桃子,教小孩教三五次就记住了,机器可能得500次,”吴一黎不无苦恼的说。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6年10月吴一黎团队全面转向YI Tunnel 技术开发和研究算起,至今共计8个月时间,YI Tunnel 已经可辨识3000个SKU物品、标注超200万个数据,测试期间物品识别和结算准确率超99.7%,错误率仅为人工结算错误率的1/5。

“如果说现在的很多人工智能公司都在强调自己的技术创新,像爱因斯坦一样发明相对论,那我们更愿意把自己比喻成爱迪生,愿意将技术商业化。”吴一黎一直都在强调自己更愿意接地气、将前沿技术优化并进行商业化的定位。

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A轮融资,由凡卓资本(小饭桌旗下专业的投融资顾问品牌)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为什么是智能收银?

收银是线下商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因而体验就显得异常重要。

目前,主流的收银方式是:所有的商品价格都提前统一录入系统,结算时通过用人工方式扫码商品条形码来获取商品价格。

这样的方式有两个明显的弊端:

一是人工的方式相对而言错误率较高,有数字显示人工结算方式的错误率在1.5%左右;

二是,对于诸如水果、肉类、海鲜等非标准化产品,线下商超基本都是通过先称重、封口、贴条形码,之后结算时再扫码的方式,耗费人工多、成本高

在IBM做了四年智慧商务管理工作的吴一黎清晰的认识到,如果能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减少线下商超的错误率、解决非标品的自动称重和结算、降低人力成本,这将是一个机会。

“如果你在超市里买水果,不用再麻烦工作人员称重、贴条形码,而是直接用智能收银机器人,自动称重、自动辨识水果价格,并直接给出最终结算价格,这样岂不是更便捷?”吴一黎这样描绘YI Tunnel的未来使用场景。

2016年,吴一黎回到了母校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在交流中他发现,卷积神经网络(CNN)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相对成熟、也是离商业化相对更近一些的领域。

“其实基于CNN的实际应用,很多高校和研究中心都在做,”吴一黎透露,“不过他们更多的是出于学术研究的目的,很多错误率都比较高,在3%~30%之间。”

选定了具体的实现技术之后,吴一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提高准确性,而提高准确性的第一步就是准确辨识物体。“传统的方式是将价格信息置于条形码之中,我们则是通过图像识别,与后台自动匹配价格。”吴一黎这样拆解他的技术逻辑。

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却十分棘手。这中间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如何完善算法体系,一个是增加数据的多样性。

在完善数据算法方面,“CNN包括识别层、隐藏层、输出层,每一层都是在计算一个Y=aX+b的函数。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在识别层和隐藏层。”开发团队来自清华大学软件与图像识别实验室,核心算法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孙家广教授带队研发。

在数据多样性方面,25人的数据工程师团队不停地给机器“喂数据”,比如辨识一个苹果,会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摄像头是否有污渍等多样情况下分别进行拍照、打标签、数据分析等,直至机器能够准确辨识出是苹果为止。

目前,YI Tunnel 的准确性超99.7%,单个物品辨识速度为0.02秒,可识别包括酒水、水果、肉禽蛋奶、零食等超3000个常见品类。

  

Amazon Go的瓶颈

做好智能收银只是第一步,未来,吴一黎的目标是:无人值守超市。

Amazon Go就是这个领域最受人瞩目的:顾客只需下载Amazon Go的APP,在商店入口扫码成功后,便可进入商店开始购物。Amazon Go的传感器会计算顾客有效的购物行为,并在顾客离开商店后,自动根据顾客的消费情况在亚马逊账户上结账收费。

“Amazon Go 采用的技术是RFID芯片感应技术,即在每一个商品上贴一个小芯片,当用户拿走物品时,芯片将被扫描并记录,并通过视频等感应器记录到个人账户中。”吴一黎介绍说。

他认为,Amazon Go 有两点不足:

一是每一个商品都需要贴上芯片,每一个芯片成本都在0.2~0.3元之间,不仅耗费人力财力,错误率也不低

第二,目前的技术仅能支持超市内不超过20人的规模,超过20人芯片识别错误率将大大提升

吴一黎认为,智能收银+数据分析系统才是未来。

“智能收银不仅仅只是计算和收钱,更重要的是数据积累和应用。”吴一黎告诉记者,系统将结合用户消费数据、天气甚至当天新闻来指导商超的商品理货、上下架、盘点、摆放、存货等。

另外,为了防止被盗窃,通过添加人脸识别等辅助工具,顾客在进店和离店都会采集到人脸信息,从而起到防盗作用。

“未来将实现机器人完全管理超市的全业务流程,将现在150人的管理团队减至15人以下。”吴一黎透露。

  

AI+新零售:数据驱动的商业化

2017年,吴一黎的目标是开出3~5家概念店。

“最开始的几家店做示范,一旦平稳运营后,复制是很容易的。”吴一黎透露。目前YI Tunnel 计划与包括7-11、永辉超市等线下便利店、大型超市等开展战略合作。

为此,吴一黎还请来了有20多年零售经验的聚美优品CTO,专门负责应对线下店比较复杂的用户信息、营销、打折等模块。为了保证准确性,机器还会在便利店、传统大型商超学习大概3个月时间。

同样,数据的量级也是吴一黎最关心的,“数据每上升一个数量级就乘以一个10,然后错误率就会降低40%”。2017年吴一黎的团队将完成工程优化,识别SKU将超10000种,错误率降低至千分之三一下。

在商业模式上,YI Tunnel 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直接售卖机器,目前每台机器的售价为20万;另一种是机器租借、按照使用次数收费,每使用一次将支付一定的使用费。

未来,YI Tunnel 还将发展包括餐饮、药店、书店等客户。“我们将从商超数据出发,逐渐布局更多领域,”吴一黎这样描绘自己的商业化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