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心麻花成功简史

 小饭桌 2020-08-27

不凡说

- 文丨不凡商业记者 牛油果 -

7天16亿,揭秘《西虹市首富》背后的开心麻花为何能四战四捷?

开心麻花这次又成功了,豆瓣评分6.8,7天16亿票房,妥妥压倒隔壁狄仁杰。《夏洛特烦恼》过去快三年了,开心麻花式的喜剧依然奏效

四次出征告捷

和前两部喜剧一样,麻花这次又讲了个幻想故事,如果说前两部主打穿越时空、男女互换,那这次就直接实现人类有史以来最直接的幻想了:天降10个亿。如果能在一个月内顺利花光10个亿,就能获得更大一笔遗产,300亿。笑料由此展开。

电影原版是1985年的《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改编者是闫非和彭大魔,主题和他们在《夏》一片中思考的类似,给“失败”的中年男人发一场大型春梦的机会,上一次有关初恋情人,这一次是钱。电影依旧由大量包袱段子构成,麻花喜剧团队打底,关注到了社会热议话题。评论两极分化,有人说好笑,有人嫌无聊。

但在泡沫褪去之时依然以“3天9个亿”的速度斩获票房,再比较《夏洛特烦恼》14亿,《羞羞的铁拳》22亿,麻花正在成为喜剧电影的市场收割机。再看看其它对手,前两年扎堆出现的什么天使,祖宗十几代似乎也不剩几个了。盘点下麻花的热门剧目,可以演的却还有不少。

开心麻花怎么成为喜剧市场收割机的?

麻花正式开始做电影始于《泰囧》的成功,《泰囧》引爆市场后,创始人张晨后来对团队说,怎么样,哥几个,咱是不是得把(做)电影当个正儿八经的事了?

张晨说这话的自信或许在于,做了这么多年喜剧,麻花也是很懂的,十几年下来,积攒了不少编、导、演人才,优秀剧目一演就是几百场,对各种笑点的研究不必说也是广泛深入。但2012年喜剧电影大爆发,麻花却没有一席之地。

再看《泰囧》,讲了个人在他国笑料百出的事,同样由大量段子、搞笑表演构成,比起宁浩擅长“幽默”,徐峥更热衷“搞笑”,这和麻花喜剧类似。

第一部电影选了《夏洛特烦恼》,一个演了3年的话剧,启用演员沈腾、马丽,许多人对此第一印象是,两位知名春晚小品演员演了个电影。《夏》排片呈上扬曲线,起先没排太多,口碑上去了加大排片,14亿票房是口碑堆出来的。

首战告捷。

次年的麻花电影严格讲不算自有内容,是和导演周申、刘露的合作,算“贴牌”。《驴得水》其实是讽刺作品,搞笑只是表面,且故事讲到后面越使人“不寒而栗”。但因贴上“开心麻花”,许多观众在“不知情”下也跑去看了,没看出讽刺、悲剧没关系,重要的是观众又笑了——至少在那枪声之前。票房定格在1.7亿,不少媒体说“砸了”,但其实成本只有小几千万,麻花刘总(刘洪涛)也说了,一亿就回本,其它都是赚的。最后媒体盘点了下,《驴得水》竟成2016票房收益率最高电影。

又成功了。但为什么要“贴牌”这部表面喜剧,实则悲剧的片子呢?麻花的答案是,比起票房那些,我们更重口碑。

周申导演答案是,与麻花的喜剧理念不谋而合。

再看看这部筹备了多年,但一直拍不了的《驴得水》。周申、刘露导演一直是话剧上的搭档,多年前就排出了《驴》一剧,演了几年,后来有了改编电影的想法,开始找资金,但一直没合适的。比如资方想自己找人拍,想用明星,想改故事,但最后都被两位导演回绝,理由是,坚持我俩拍,只找合适的人演。

长久等待之后,周申在朋友婚礼上偶遇张晨,一拍即合。张晨要他们赶紧联系刘洪涛谈这事儿。

《驴得水》弥补了新三板公司开心麻花2016年没作品的遗憾,收益口碑也都保住。

2017年上场的队员是艾伦、马丽。“我就不明白艾伦那么帅,为什么老演傻大个。”一位网友在豆瓣上写道。答案很简单,他选择了喜剧之路。《羞羞的铁拳》没有重复《夏》的配置,导演是宋阳和张吃鱼,麻花体系里另一对成功搭档。只有马丽延续了下来。(当然还有另一个谣言说,沈腾和马丽的身价已经上涨到,他们不能同时出现在一部麻花戏里了。)这片遇到劲敌,踩缝纫机的大鹏。两军相争的战绩是,大鹏4.59亿,麻花超22亿,年度票房第三。从数据上看,麻花“大胜”。

和《夏》一样,《羞羞》也是话剧票房冠军级的故事。

《西虹市》同样成功,下个选手也不用等一年后了,俩月后麻花新电影又要来。有意思的是,导演又换人了,而且这回沈腾马丽谁也不来了,艾伦独挑大梁,倒是请了位女明星,然而主演里还有《羞羞》的导演又是怎么回事。

从以上几部电影的人员配置、编导演换位情况,我们似乎能发现开心麻花一些奥秘。

从剧场到电视的秘密

开心麻花第一次登上全国舞台是2012年,央视春晚。据张晨的回忆是,当时总导演哈文找到他们,说对麻花感兴趣,愿不愿参加央视春晚。于是有了郝建和马科长的初亮相,提示屏出现几个小字:开心麻花。

给观众留下印象的是小品中的讽刺。此后麻花成为春晚常客,招牌渐成。

这让人想到开心麻花刚成立时的事儿。麻花第一部戏就请到何炅、谢娜来演,原因就是他俩听朋友说剧本好玩,于是来了解,真的感兴趣,最后决定演。

在春晚红了之后,麻花参加了更多喜剧综艺,什么《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开心麻花等同于喜剧”的定位越来越深入人心。

而在探索电视市场之前,麻花还做过许多别的事:和乐视一起做《开心麻花剧场》网剧,拍儿童剧,音乐剧。音乐剧《爷们儿》还是张晨亲自上阵当导演的,早期卖票时宣传人员提出需求,希望把“音乐剧”三字拿掉,觉得会好卖点,可见当时市场对这一剧种的“嫌弃”。但张晨相信这是未来,还是坚持了下来。

麻花之前做的所有事正在逐步释放更大商业价值。但他们的运作体系、模式,至今没有被媒体深入报道。他们自己倒是在2013年出了本书,那也正是麻花考虑用明星打品牌的时间段。

一套持续15年的内容生产模式是什么?这是内容行业感兴趣的话题。

麻花很多人都是编导演人才,闫非彭大魔会编会导,王宁宋阳不仅导戏,也会演,沈腾还导过《索马里海盗》,《李茶的姑妈》导演也是个演过不少戏的85后。另外麻花由话剧起家,许多演员早已在体系待了多年。如沈腾在2003年,24岁时就来到麻花,经历了这个小公司的整个创业过程,体会过卖不出票的时候,也目睹它开始获得名声,一场场爆满,最后自己成为旗帜人物走向全国。马丽2005年来麻花,31岁参加春晚才红,成名过程与沈腾类似。除这两位大咖,还有第二梯队的艾伦、常远等,都是2010年前就加入麻花,近几年也红了。还有更多名气没他们大的演员,也广泛分布于几部麻花电影中。

从目前几部电影情况来看,如何推新人、推作品麻花似乎有一套方法,比如,并不是严重依赖某一两人出作品,而是几套班底轮着上,互相导流。从麻花一贯作品来看,我们也很容易发现一些特点:关注金钱、人性、白日梦,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年轻人感到共鸣的事儿。

这门生意现在看上去很不错,但刚开始时并非如此。这一点看它是否有竞争对手就知道了。麻花成立以前,市场几乎全是国家选手,民营剧团几近于无。以市场化的方式做话剧是否可行,没人验证过。成本太高,租大场馆后,如果没观众,演或不演,都是赔。

这曾是麻花发展史上的大坎儿,它成长最艰难的部分或许就在那儿了。张晨回忆往事时说,“赔了三十场之后,开始有翻盘的机会”。最惨的故事已广为报道了,有场演出只来了7个观众,几位领导雪天里给观众退票。

这就像写一篇文章,只有7个阅读量,谁知道会不会十万加?

不赚钱,没人看,2010年公司全年演出收入只有几百万元。这事儿怎么就坚持到了翻盘?翻不了怎么办?

做喜欢的事

答案或许隐藏在创始人张晨的经历中。在接受搜狐财经采访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现在的大学生相比就幸福多了,他们对于职业的考虑在上大学时就设定了。我们那时候是无知,所以通过了一个很长的阶段才找到喜欢做的事情。这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

张晨之前学的是建筑设计,也开过设计公司,后来却和朋友一起弄了个文化公司,他在这公司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资金支持”,开始打算拍电视剧,后来“非典”来了,剧没拍成,拍了个话剧,就这样开始了,再没转行。张晨说自己不喜欢天天在公司待着管人,但喜欢做喜剧这件事。“我们就是一家卖笑的公司。”他开玩笑。

如果对一件事是“喜欢”,可能就无所谓坚不坚持了。开心麻花本来是做话剧,拍喜剧片也这么卖座,并不在公司发展设定中,算是对喜剧坚持者的一种奖赏。

开心麻花创始人 张晨

今天麻花明显站上了更大的舞台,面对更大的业绩需求。登上新三板3年后它也在考虑转板,外界评论是因为需要更多资金拍电影。麻花现在两大业务是舞台剧和电影,电影收益大风险也大,不存在话剧生产中的“小范围试错”。它拍了四部电影都显示“安全”,它会一直成功吗?

开心麻花方法论很难解密和模仿,主要是内容这行业无法模仿。但它确实又有点儿东西明显和前人不一样:没有众人崇拜的“掌门”,创作人员轮流登场,保持同一速度出品新剧。它唯一的恐惧只会来自,看不懂年轻人为什么发笑了。

我有料

如果你有更多行业内幕或者新鲜观点

欢迎添加凡凡微信(ID:ffjsw666)勾搭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