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禧攻略》里竟然这样演奏《卡农》,把我雷的外焦里嫩

 音教艺术网 2020-08-27

最近,正在热播的古装宫廷剧《延禧攻略》强势霸屏,哆哆也在小伙伴的一再安利下,成功跳入了追剧的大坑。当我正沉迷于这部被称为内容和视觉上都非常有考究的宫廷大戏时,却被一曲《D大调卡农》雷的外焦里嫩……


当这首《D大调卡农》出现在皇上过寿桥段时,迎面扑来浓浓的违和感,哆哆的第一反应以为是插播广告……

人们所熟知的《D大调卡农》是德国音乐家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旷世之作,经常被用作现代剧的背景音乐,突然出现在宫斗剧中,难免会有些穿越感,令人一秒出戏。

然鹅,哆哆掐指一算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延禧攻略》中的这一片段发生在乾隆六年,也就是1741年,而《D大调卡农》是巴洛克时期的作品,问世于1680年,所以乾隆能听到这首曲子,理论上来说是可能的。

但素,画面暂停后定睛一看,这乐队的编制还是非常经不起推敲的。

萨克斯、手风琴、长笛、吉他、长号、小号应有尽有,可背景音乐中没有他们什么事儿,这么明显的弦乐却搞来一堆铜管组在乐队中“假弹”,禀告大猪蹄子皇上,我举报有人滥竽充数。


说完乐队编制,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稍微有些辣眼睛的乐师们。

这位大哥演奏时非常投入,机位还专门给了个特写,但是友情提示一下,您的长笛拿反了

旁边的吉他手的演奏姿势民谣范儿十足,一看就是个有故事的人。可弹琴动作都是次要,剧中所用的六弦吉他出现在1790年,显然,这场发生在1741年的庆生宴妥妥的穿帮了。

同样的尴尬也发生在了手风琴和萨克斯身上,导演您可知道1741年时,这两种乐器都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吗

早期西洋乐器进入中国名字都是采用音译的(比如梵婀伶),大猪蹄子皇上管它叫小提琴我也就忍了,可某宝同款的肩托是什么鬼?

难不成是咱们大清工匠制作的肩托的工艺,流传至今还成了是爆款?39元包邮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高贵妃,你这样糊弄皇上真的好吗?

最后,还不得不赞叹这些大清乐手的背谱能力,也许这是世界唯一一支能够背谱演出的乐队吧!哆哆反手就给他们一个大拇哥。

《延禧攻略》虽然作为一部在细节上堪称极致的宫廷剧,却最终还是出些了这些令音乐内行人士失望的bug。但是我们吐槽归吐槽,目的其实是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刻的记住这些音乐知识。好啦,哆哆要去追剧了,明天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