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下)

 鹰击长空186 2020-08-27

“奇才列石尽玲珑,锐比精兵十万雄。”(宋·诗人赞《八卦阵》)孔明在长江边集卵石,垒成每时每刻变化无端的闻名于世的八卦石阵,令吴兵望石却步,谈石色变。石非灵物,何以“锐比精兵十万雄”?其韵在魂,石魂为韵之升华,为最高境界,捕捉颇难,用之极繁。唯经纶济世之辈,名高万古之徒,方能玩于股掌之间。孔明先生有鬼神不测之术,可谓古今第一玩石家,鼠辈岂能与之媲迹?

“钓利钓名者,纷纷三峡中。何人化为石,又作钓鱼翁。”(南宋·王十朋《石渔翁》)韵在一“钓”,钓名钓利而非鱼也。诗借西陵峡中一块形如老翁持竿钓鱼的奇石来写人,世人为名利而钓,纷纷攘攘。人化石,万古一翁,虽孤苦伶仃,但仍为名利而钓。翁化石,石作翁,石人合一,无非皆为钓名钓利而已。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下)

“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南宋·陆游《菖蒲》)昆山石出江苏昆山玉峰山(俗称马鞍山)。昆石晶莹洁白,玲珑剔透,古朴典雅。昆石火气暖,栽菖蒲等物于上,生长茂盛。置之于案几上,能悦人耳目、怡人心神。人寄情于石,石亦慰人幽寂,韵在情愫。

“花如解语还多事, 石不能言最可人。”(南宋·陆游《闲居自述》)。花若说话,平添事端。石不能言,却能可人。这可人之处,就在于赏石者发现了其韵致敦厚、笃实之品相,不言也罢,“解语”何益?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有九故十亲之近。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下)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南宋·文天祥《扬子江》)韵在以石喻心,通俗恰切。诗中“南方”指南宋朝廷。诗中的磁针石,即指南针。诗人爱国之心不变犹如磁针石指南。文天祥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虽历经患难,但忠于南宋王朝之心不变,终在柴市从容就义。

“千岩万壑来几上,中有绝涧横天河。”(元·赵孟頫 [fǔ]《赋张秋泉真人所藏研山》)韵在小中见大。时赏石书画大家赵孟頫,曾与道士张秋泉真人善,倾倒于张所藏“水岱研山”石。一拳之石,能蕴涵嵌空玲珑之奇巧,千峰万壑之巍峨,风起云涌之波涛,江河万里之气势。其千里一瞬的艺术效果,令其惊叹不已。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下)

“贪璧宝丧,爱石愚增。”(明·李俣(yǔ)《却壁铭》)“璧”,灵璧磬石也。爱石何以“愚増”?韵在“贪”与“丧”间。贪而丧“宝”,丧而“愚”增,爱又何益?明代御史李俣,奉敕督储按灵璧,因念及“泗滨浮磬”之言。主簿李琮随即以其家石磬为献,李俣拒而不受,并写下《却璧铭》以铭其节。

“有石高仅尺,宛而巫山同。”(明·王世贞《题灵壁石》)韵在见微知著,有揆端推类,石徙山移之妙处。仅尺之石,有山有水,也有平原山峰,类巫山之微影。宋《云林石谱》载:灵壁石“或成物状,或成峰峦,嶙岩透空,其状妙有宛转之势,或多空塞……或状四时之景。”象通灵宝石,生机昂然,意境深远,韵飞胸外,充塞宇内,其品位至高至尊!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下)

“石人守望在峰头,历尽风霜几千秋。”(明·赵敏)石人立于高山之巅,藏在深谷老林,有一种山骨峰魂之浩然正气,人生当也如此。石人韵在一“守”,守因钟情,情在一“尽”,尽方临风霜千秋,可感涕零俱下。

“溪上望穿石,欹悬如瓮子。石底望溪山,山山如镜里。”(明·袁宏道《咏穿心石》)。《云林石谱》: “襄州江水中多出穿心石,色青黑而小,中又小窍。土人每因春时向水中摸之,以卜子息,”古襄阳人春季在汉江边寻找有孔窍之石,穿起来,妇女戴于首,祈求生子。或用薏苡草作丝、穿心石作珠,小孩戴于腕,消灾避邪。此石韵在空灵通透,通而不阻,以贯子孙万代。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下)

“石钟天乳无穷饮,藓缀龙岩有翠鳞。”(明·赵敏《丈石钟乳》)。观自然钟乳山石,有翠藓堆蓝,浮光鳞鳞之美,犹饮“乳”之甘醇。“天乳”一“饮”,无穷无尽,韵在其“亲”,传达出诗人对钟乳石情有独钟的感慨。

“鬼斧何年巧弄丸,凿成拳石寄层峦。”(明·李楷《咏风动石》)韵在一个“巧”字。巧而“层峦”,功在“鬼斧”。东山岛风动石以奇、险、悬被古代文人誉为“天下第一奇石”载入《世界地理之最》。同样,明·文三俊《赞风动石》诗曰:“是石是星丽太空,非风摇石石摇风。”风动石,是一种自然奇观,风吹则石动,摇摇欲坠,让人悬心吊胆,但绝不会跌落山崖。此诗韵在“非”字,“非风摇石”“非石摇风”。神哉!摇者谁?给读者留以无限遐想空间。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下)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明·袁中道《夜泉》)。“石冷霜欲结”,由视觉联想触觉。清幽的月色,一片冷光洒在石头上,由冷和清白的月色幻化出像是要凝作霜的想象,像是石头也有感知,单是看都有冰冷的感觉,似有见月怖喘之嫌。虚写石冷,韵在虚实间。同时作者以鸟之感官错乱导致“忽鸣”,巧妙地运用通感艺术手法表现了山的寂静和生机,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气氛。

“一卷奇石何玲珑,五丁巧力夺天工……石峰面面低空翠,春阴云气犹濛濛。”(清·陈维诚《玉玲珑石歌》)韵在玲珑。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亭亭玉立,朵云突兀,好似千年灵芝。“以一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万窍灵通。石面凹凸不平,似老人脸之皱纹。质地细腻,晶莹剔透,“漏瘦皱透”皆备之。自古及今一直被赞赏为石中甲品。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下)

“吾生尤爱石,谓是取其坚。掇拾满吾居,安然伴石眠。”(沈钧儒《与石居》)韵在“其坚”。坚者,骨气轩昂,刚强不屈。使吾尤爱之,方满吾居,安然伴眠。沈钧儒一生嗜石成癖,书斋曾名“与石居”。沈钧儒为著名的“七君子”之狱,但其爱国之心坚如磐石,不屈不挠,置个人安危于度外。郭沫若《水龙吟 · 奉题沈钧儒先生“与石居”》发出了“轻灵可转,坚贞难移,良堪拜倒”之感叹。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下)

“万仞峰巅石,独尊我倨骄。忽而风雨过,方慕九天高。”(天圆《天工奇石》)韵在石“品”,石品者,人品也。品唯倨骄,故身居万仞峰巅,不知天之高远,于是乎骄横不恭,自高自大,进而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忽而风翻雨滚,始觉天高地迥,宇宙之无穷。方自惭形秽,生慕天之心。

……

石无尽,韵无穷,灵犀于心,石韵生焉!

文中奇石来源于《石友》杂志 | 2017年第9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