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乾隆朝各色瓷器鉴赏

 芝润斋 2020-08-28
清代乾隆朝各色瓷器鉴赏

清乾隆 仿汝天青釉撇口长颈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器型规整,口部略外撇,细长颈,丰肩,腹部浑圆,呈球形,圈足外撇,整体器形近似「赏瓶」而线条更加秀逸。全器通体施仿汝釉,釉质润泽平净,色泽沈稳静穆,富有天然韵致,尤显大气雅致、风韵隽永,堪为陈设佳器。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且为典型乾隆早期写法,应出自唐英之作。

此瓶若用于插花,其法一如郎世宁的《聚瑞图轴》所绘,各式花卉直接插入瓶口内,不需要铜胆,因此它只能适合春夏秋三季瓶花之需。「合困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词为当年乾隆皇帝为宋汝窑粉青槌瓶所写的赞赋之句,认为釉色莹润秀美的汝釉瓶,放在书斋案头即使不插花亦能予人无限之美感。

宋汝窑器的釉色,天青色为主,釉面匀净滋润,开细小纹片,以之清淡含蓄为后世推崇,有「汝窑为魁」之说。乾隆慕古,尤喜宋汝釉。从《清档》的记载分析,乾隆一朝烧制仿汝釉瓷器主要集中在乾隆十三年以前。 此式天青釉,伴无开片例,即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所说的「仿铁骨无纹汝釉」。

清代乾隆朝各色瓷器鉴赏

清乾隆 洋彩松绿地加金宝相花如意口包袱花觚

「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以如意云头纹口,束颈,直身,圈足。周身及足部松石绿釉为地,粉彩饰缠枝莲,瓶腹并勾勒绘有一包袱结带,极为罕见。整体纹饰间以洋彩勾勒,金彩描边,近足处亦以如意头纹,呈现出富贵祥和的气派。描绘笔触细腻,设色精妍,制作极为精美。底部松石绿釉地上金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据乾隆三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九江关监督伊龄阿进单中所载「交淳化轩洋彩绿地吉庆一统尊成对」,应属同类器物。本品花卉为西洋花卉,且枝叶表现出阴阳光影,赋有立体感,受西方纹饰、绘画技法影响,属于「洋彩」瓷器。清代曾为雍正、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的督陶官唐英曾这样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清宫档案《活计档》将瓷胎洋彩与瓷胎画珐琅同时归入「清宫珐琅器皿」,《陈设档》则将瓷胎洋彩与瓷胎画珐琅同时归入「乾隆款瓷胎」项下,这也说明了二者的关系密切。

翻阅资料,各大馆藏及市场流通藏品,几难遇见相似作品。乾隆年制之包袱纹瓷器,异常罕见,论器形、纹饰,本品举世无双,孤例也。相类饰有包袱纹之品,可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松石绿地例。

如此包袱装饰,除瓷器外,有见于乾隆年制各式器物之上,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金属胎画珐琅彩黄地包袱纹罐。美国卡内基艺术博物馆旧藏的一件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缠枝花卉浮雕五子登科包袱瓶,其大量使用松石绿釉地描金缠枝莲作为主体纹饰,亦可作比。

清代乾隆朝各色瓷器鉴赏

清乾隆 窑变釉卷缸

「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窑变釉肥厚润泽,宝光晶莹,呈色异常美妙,苍褐者沈稳如地,青蓝者幽寒如水,艳红者炽烈如火,其交错融流之状,如风动云霞,变换旖旎。抟泥幻化,而能呈四大五行之妙相,观致意趣无穷,可谓巧夺天工。底酱釉中心刻书「大清乾隆年制」双行六字篆书款。

本品造型规整,内外壁均施窑变釉,釉色肥厚,火焰红及月牙白相互交融,极具内涵之美,为雍正时期窑釉烧造技术已完全成熟的集大成之作。古代文人雅士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营造达到极致,书斋画室陈设尤其讲究人与器物之关系,故在笔墨纸砚的基础上施展创造力,衍生出无数文房用品,卷缸就是其中之一。卷缸属文玩一类,多用作书房陈设与书画容器,故名「卷缸」。

唐英《恭进上传及偶得窑变瓷器折》云:「奴才在厂制造霁红瓷器,得窑变圆器数件……虽非霁红正色,其釉水变幻,实数年来未曾经见,亦非人力可以制造。故窑户偶得一窑变之件,即为祥瑞之征,视同珍玩。」此类窑变釉卷缸,存世极为罕见。可参一例北京故宫藏乾隆窑变釉卷缸以兹比对。

此为雍正官窑器创新品种,从仿钧釉中演变出来,采用二次或多次上釉过程烧制。因釉料中的不同金属元素窑烧时自然结合而成,颜色斑斓奇幻,以紫红色为主。因为其出现于偶然,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窑变」。

清代乾隆朝各色瓷器鉴赏

清乾隆 窑变釉蝴蝶耳撇口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瓶撇口,束颈,溜肩,腹部渐收,两旁分饰双蝴蝶耳为辅,圈足,整体造型大气端庄而不失秀美之气。通体施窑变釉,铜红釉自上而下自然流淌,宛若瀑布泻流而下,又如冲天烈焰,光华璀璨。整体釉面玻璃质强,晶莹明亮。口部及外壁呈现静谧润洁的月白色,间有浅蓝的细丝纹。底部施深浅不一的酱釉上落「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据清代《皇文件》记载,清雍正六年(1728)皇室派驻景德镇御窑厂的内府员外郎、陶务佐理唐英协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七年(1729)会同幕友吴尧圃「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终于熟知了「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此外还深入制瓷各工艺环节,反复实验和创新,改进传统的的烧造工艺,而在雍正十三年(1735)「新得窑变」,使仿古的铜红窑变釉,从造型、装饰到釉色各方面都精美绝伦,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此后,景德镇的窑变釉已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尤其是清雍正、乾隆时期,窑变已被视为一种祥瑞的象征。

此类盘口尊,基以素身旋纹为多,本品两旁辅以双蝴蝶耳,遥遥相对,线条流畅,极富美感。工艺较素身复杂,故更为难得。

清代乾隆朝各色瓷器鉴赏

清乾隆 青花淡描螭龙穿花天降万福抱月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侈口,细颈,圆腹,颈部饰双螭龙耳,成型规整,毫不变形。通体施白釉,釉色纯净洁白,体现了乾隆一朝高超的制瓷水准。外壁以青花淡描螭龙穿花纹,间以花叶勾连,构成一个腹部整体开光圆形。花卉之内间以瑞蝠装饰,构成天降万福之兆。将留白巧妙填满,布局清新舒朗。瓶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篆书款。

此器形制特殊,清宫旧档称这种瓶形为“宝月瓶”、“抱月瓶”或“马褂瓶”。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此种双螭耳造型为乾隆御窑首创,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所附“乾隆器型示意图之三”见有此种器形。此式抱月瓶便为乾隆御窑繁复华丽之代表,本瓶肩颈部巧妙贴饰对称螭龙形制双耳,格外高贵典雅。瓶身上下边饰具典型西洋洛可可风格,使其华丽的外表更添一份异国风情。腹部双面开光,中西结合。整器纹样线条流畅,描绘细腻,给人以柔媚旖旎之感,为乾隆朝华丽彩瓷之代表。

清代乾隆朝各色瓷器鉴赏

清乾隆 斗彩加金折枝蕃莲花卉纹罐

「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圆口,短颈,鼓肩,腹下收束,圈足。口沿一周、肩部如意纹一周描金,通体以斗彩为饰,器身主题图案绘折枝花卉纹样。装饰以红、黄、绿彩及青花为主色,明丽悦目。图画一改乾隆满密繁复,富丽堂皇之风;罐身仅绘两组折枝花卉,极近雍正素雅艺样。整器胎体轻薄,其上绘画尤为精巧,风格清丽,色彩淡雅,实为乾隆御窑难见之斗彩佳器。底满施松石绿釉,正中方框留白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斗彩早见于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 「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弱点,图案性更强。而清乾隆以后,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且尤为精美。民初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即言:「斗彩谓花朵之攒簇有类斗争,或称逗彩。是彩康雍至精,若人物、若花卉、若鸟兽均异采发越、清蒨可爱」。本品器形罕有,所绘折枝花卉纹,于乾隆一朝绝无仅有,疑为孤品。

清代乾隆朝各色瓷器鉴赏

清乾隆 仿汝天青釉蒲槌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盘口束颈,丰肩弧腹,外侈高圈足,器形美观俊雅。通体满施仿汝釉,釉面细腻凝润,色泽淡雅纯净,玉质感极强,几不见开片,即为仿「无纹汝釉」极为成功之作,弥足宝藏。流畅的造型与静穆的釉色,尽显出此瓶的雅致。圈足露胎处涂施黑褐色护胎釉,表现其「紫口铁足」的宋瓷特点,饶有意趣,为乾隆仿宋之精品。足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造型见于《明清瓷器鉴定》乾隆器形示意图,名为撇口观音樽,相同式样亦有粉青、青花、洋彩等品种。鲍氏东方艺术馆收藏一只相同式样之豆青釉观音瓶,可资参考。清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开始建立的《佛堂收供玻璃磁珐琅各样供器帐》中记录:「乾隆三十年五月初七日收造办处呈览:……汝釉观音瓶一对紫檀座(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进皇太后)……」。由此可见此类器物于宫廷中地位非常重要。

清代乾隆朝各色瓷器鉴赏

清乾隆 柠檬黄釉菊瓣盘

「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盘呈菊瓣形,侈口弧壁,下承圈足,形制秀美,胎质细白。盘内外壁均施柠檬黄釉,色泽匀净娇艳,莹润光亮。圈足内施白釉,釉色与形制搭配相宜,远望如素菊静放,令人心旷神怡。圈足修胎精细,胎体坚质细腻,外底所施白釉清透滋润,内书青花双圈「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而本品之柠檬黄釉则更为珍罕。康熙晚期,内务府珐琅作引进锑黄釉,用于珐琅彩瓷的烧造。因其淡雅可人,深受皇室喜爱,故御窑于雍正朝研制出此类黄釉,习称「西洋黄」。督陶官唐英在雍正十三年所写《陶成记事碑记》中就列有「西洋黄色器皿」一条。因其为「本朝新制」,故在御窑所造的众多釉水中脱颖而出,为所列「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之一,要求每年进贡,可见皇室及督陶官对此种釉色的珍视,直至影响乾隆御窑的生产。尽管「西洋黄色器皿」每年都贡与皇宫,但总体烧造数量并不大,乾隆御窑菊瓣盘则更是少之又少。整器造型规矩,毫无髺垦之态,菊瓣较雍正窑更为圆润,与雍正御窑菊瓣盘之型略有化裁而来,亦具隽美高雅之态。除本品外,乾隆窑菊瓣盘釉彩亦有见如白釉、酱釉、洒蓝釉、松绿、粉青、胭脂红釉等,而柠檬黄釉者,仅见此例。

以氧化锑为主要呈色剂的低温色釉。清代文献称之为「西洋黄」、「洋黄」。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唐英撰《陶成纪事》记载了「岁例供御」的57种彩、釉,其中的「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此类柠檬黄釉瓷器。

清代乾隆朝各色瓷器鉴赏

清乾隆 冬青釉金彩缠枝花卉小梅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小口,短束颈,圆丰肩,肩以下渐内收,近足处微撇,下承圈足。造型优美,端庄怡人,通体满施冬青釉,色泽深沈穆雅,釉汁肥腴,并以金彩描绘缠枝花卉纹,底足露胎处覆以金彩,底金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乾隆时期的青釉烧造主要以官窑烧造为主,无论是琢器还是圆器,宫内收藏或民间流传着多为精品。而清代工匠们对于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代单色地上描金的手法,达到了陶瓷装饰更加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本器以青釉为地,釉色淡雅,谓之 「东青」,外描金彩,绘如缠枝花卉纹。淡雅之底色结合鲜明张扬之金色,使得整器清爽而不乏雍容,淡雅而更显高贵。内敛与张扬完美结合,也体现了乾隆朝崇尚华贵艳丽,同时也最求素雅的时代风尚。此青釉描金品种,较乾隆官窑类别极少见,可参例万翠美术馆私人旧藏金彩色釉如意形葫芦瓶。

清代乾隆朝各色瓷器鉴赏

清乾隆 斗彩竹石芭蕉玉壶春

「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撇口,硕腹,圈足。颈部绘蕉叶纹,辅以黄地缠枝灵芝纹,再绘变形如意头纹,细腻通透。腹部主题图案为竹石芭蕉图,庭院栏停匀,两组芭蕉竹石掩映其前,依石而立的翠竹枝头微低,似在随风摇曳,围栏内外一片郁郁葱葱的萱草、兰花竞相开放,生机盎然,极富园林小景之别致雅趣。山石、翠竹、蕉叶、萱草、兰花更是构成了一幅寓意吉祥的五瑞图。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足部饰卷草纹一周。瓶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乾隆三十七年,对江南竹子极度痴迷的弘历建成了退位后的居所——倦勤斋,其中装饰均运用了竹黄、斑竹包镶等工艺,使用大量的湘妃竹用做栏杆及贴面。而值得注意的是,本品山石之后的栏杆,以矾红彩加以点缀,似仿湘妃竹之意;颈部的黄地缠枝灵芝纹,亦常见于珐琅、洋彩等宫廷器物,更是与其审美情趣相互呼应。

玉壶春瓶之雏形始于赵宋,元代极为流行,更是明清官窑的重要品种。竹石芭蕉寓以高雅清玄之意,是古代文人绘画的习见题材,此类竹石芭蕉玉壶春瓶始见于洪武官窑,后世多有烧制,多以青花为主,斗彩仅兴盛于乾隆一朝,且华美异常,极具宫廷气息,后朝少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