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故事 鲁人 一位亦师亦友的老先生有幸参加了一项口述实录的采集工作,是深入太行山区的小山村,采录村民口述他们在抗日战争时的亲身经历。而我则有幸听他转述了其中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山村的一位老人,没有情节,只是老人的一种观点。这位老人每次谈起当年日本兵入侵山村后的残暴,总会流露出对八路军的不满。他说日军刚进村时,对村里的人都很友善,特别喜欢小孩子,常常给小孩子们分糖吃。只是村民们送给他们的食物,他们一般不敢吃。后来八路军来了,组织村民反抗日军,与日军作战,杀死了日本兵。结果,日军从此大开杀戒,并开始实行“三光政策”。可能老人至今还觉得如果当年土八路不组织他们抵抗,日军会给他长久的安宁和幸福。不知这是老人的悲哀,还是人性的悲哀。当一群武装到牙齿的入侵者,居心叵测的人闯入你家时,即使亲切和蔼,也不会心怀善意。日本兵刚进村时的友善,并非是为了建立造福这些山民的“大东亚共荣圈”。他们的不敢吃村民送给他们的食物,其实,已表现了他们的不友善,他们的心虚,他们的戒备。屠刀是随时准备抽出来的。因为,他们是来掠夺的,所以反抗是必然的,杀戮也是必定的,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一对热恋的青年男女。姑娘世代居住在小山村里,小伙子则是一个日本兵。一对敌对国家的青年男女,在一个极特殊的环境中竟生出情愫,可见总有一种情感是可以超越现实的。他们全然无视身边的苦难和暴行,全不在意四周的硝烟和残垣断壁,完全沉浸他们自己纯真的情感之中。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避开周围人的目光;无法想象那充满苦难的土地上,何处能有一片安宁可以容放他们短暂的欢愉。可能属于他们的每一分钟都是明媚的,但那明媚注定只是血腥之中的一个幻影,抵抗和戮绝不会为这爱情止步。终于,有一天,年青的日本兵被派去进攻姑娘所住的山村。青年以剖腹的悲剧,拒绝了去攻击自己恋人居住的小山村的悲剧。于是,这名士兵因为对天皇的不忠,被永远地遗弃在异乡。在太行山一座小山丘上,变着一掬孤零零的坟茔。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每到清明,总会有一个孤零零的女人的身影出现在坟前。从少女成为少妇,成为中年妇人,直至蹒跚的老妇人,她就是那位中国姑娘。她用了一生的时间,在内心默默祭奠着那个给过她纯洁的爱,并以死来保护这爱的日本士兵。她为此也承受了一生的痛苦,因为与日本士兵的那段感情,她的后半生一直为周围的人所鄙视,为了生存她只好嫁给了一位智障的男人。她为那个智障的男人生下了两个孩子,就是那俩个孩子也未能逃脱人们的歧视。今天,当人们渐渐回归理性时,才慢慢认识到那段爱情是一个奇迹,是人性于硝烟中绽放的一朵凄美而温馨的小花。它终于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同情、感动并生出了敬意。也让我们知道,战争可以摧残人性,扭曲人性,但终究无法战胜人性。 其实,每一个普通人邂逅战争时,便是邂逅了充满杀戮和苦难的梦魇。可能我们至死无法知道战争中蕴含的深层原因。但当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苦难在历史的尘埃中被掩埋几十、上百年之后,如果不能生长出一种力量,让后人惊醒,在内心产生深深的愧疚,并由此愿意去保卫每一个人的尊严,那便只是悲哀的延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