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眼闲言:如果一座城市没有了旧书市

 赤脚闲侠 2020-08-28
        如果一座城市没有了旧书市
                                              鲁人


        我居住的城市有一条著名的古文化街。虽然,是将上百年的古街拆后重建的新古街,却毕竟保存了一些这座城市自己的文化习俗。而最让我醉心的是古文化街的一角存在着一个这座城唯一的旧书市。
        这个旧书市像路边的小贩,在城市里逛来逛去,最终落脚在古文化街的一角,至今也有十年左右了。这个旧书市属于周末市场,一到周末人头攒动。旧书摊鳞次排开,占满街两边的每个角落。有一段时间,每到周末,我都要去一两次。在旧书摊前徜徉,是非常愉快的事。
         书摊上有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书。它们被从不同的地方搜罗出来,汇集到古文化街,到与这街名极符。这书市颇有名,开市时,常有外省市的人赶来寻找自己钟爱的读物。本市的各色人物更不在话下,在人流中挤着,常会遇到认识的不认识的混迹于文化界的人物。一位相识许久的美术出版社的老编辑常光顾这里,曾买过一本郭沫若的剧本《蔡文姬》,书页有残缺,但品相虽差,书后为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配得十八幅图却完好无损。还有位喜欢民国文化的朋友也是常客。在书市上也有大学的老师,还能见到一些在电视上讲国学和民俗文化的老先生。总之,这出现在周末的旧书市,是这座城市中热爱文化的那批人一个不可或缺的快乐之地。
         随着时间的流失,旧书市上可选择的书逐渐少了许多。我也开始不时地从网上淘些自己需要的书。但对旧书市我还是情有独钟。总觉得在网上买书,买之前见不到真面目,顶多见一张书的玉照,有店家几句介绍已算是好的了。因此,像包办或别人介绍的婚姻,之前不了解,或了解甚浅,等到结婚之日便不免有不满意的。旧书摊可任意翻,即使珍本动不得手,那真容也在面前。于是,便像自由恋爱。
        因为一些事情的羁绊,有一段时间未去旧书市了。再去时,竟发现整条街道空空荡荡,只有数名城管懒散地当街坐着。我在附近转了一圈,除了几个租下临街门脸房的书屋,临时的书摊全无踪影。街上安静得不祥,淘书的人也极少。
        满头雾水。一问,取缔了。何因?不详。怎么这么多城管,负责取缔后的清剿。
        很失落地从古文化街出来,路过文庙,见紧闭的大门的门额上挂着一条横幅,写有“国学文化节”的字样。如今各样文化节颇盛,我们固然需要用文化节的形式去宣扬文化。但真正的文化必然是一个润物无声,一个长久浸淫的过程。一只近几年重见的大鸟落在文庙旁的一座楼房探出的群檐上。如今城市都在化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空气清新了,绿荫浓密了,许多消失了许久的鸟也重新回来了。可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环境不断美化的时候,却容不下一个小小的旧书市,真的让人纳闷。
         一座没有旧书市的城市,会让人觉得缺少了一种味道。缺了这种味道,这个城市会让人有种一时很难表述清楚的感觉。一个没有旧书市的城市,也会让一群喜爱书的人有些心无着落。而一条名曰古文化的街,却把一个旧书市取缔了,更有些不可理喻。觉得,有点脑残。
 ★补记:本文作于多年前。现在旧书市又恢复了,当然与在下的芜文无关,大约是一些文化名人呼吁的结果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