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房子与婚姻的另一重密码,你破解了吗?

 新用户5935ozJ1 2020-08-28

婚姻的本质很像一幢建筑物,表面波澜不惊相敬如宾的未必真的固若金汤,想要常保一份幸福的资产,永远需要劳神费力修修补补用心去养护。


亚洲都市人过惯了钢筋水泥房子牢靠的日子,落户北美后才发现,城市民居大多是木造的,低则一层楼,高至七、八层楼的公寓都是如此。途径路边正在施工的工地,赫然撞破一角真相,墙体原来是中空的,两面薄薄的木片装点门面,中间填塞一团团乱如棉花的东西造成厚实的假象,这一吓可不轻。

再从电视新闻的画面里不时看到,在龙卷风肆虐的季节,狂风所到之处无不一片狼藉,木片和填充物就像碎纸屑般漫天飘飞,瞬间吹折了多少人心中的一根脆弱的神经。

有人因此多了一个欲罢还休的钢筋水泥情结。打开一份杂志或报纸的广告页,香港地产经纪会适时地用几个醒目大字画龙点睛提醒你——”石屎公寓“,言外之意比木房子高一等!后来大陆新移民多了,很难适应这个不太雅观的“屎”,把它悄然换成了“水泥”,不过词汇变了,对混凝土的一片痴心却是未改。

水泥大楼形体刚毅,容易让人忘记建筑会有死亡这回事,仿佛它可以超越自然之力恒久屹立不摇。而其实,从它浇筑成型的一刻起,建筑师就对它无能为力了,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认为钢筋水泥建筑是无法重来的建筑,只能任其凋零。混凝土会中性化,在雨水较多的地方,弱酸性雨水会与水泥中的石灰石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并把石灰石逐渐消耗掉——它也会让钢铁生锈,让建筑物布满孔洞。在坚固强大的躯壳下面,腐蚀、崩坏以你无法洞察的方式进行着。

关于它的寿命,有一种说法是50年,长一点的说是可以达到70年。而让人瞧不上眼的木建筑寿命却要长得多,北美大地随处可见超过百年的木屋,年代最久远的木结构房屋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小编只客观描述现象,不是替任何建筑背书。)

看似容易腐烂不抗虫咬的木屋,怎么就能比钢筋混凝土的庞然大物“活”得更长久?用隈研吾大师的话说,木造建筑可以不断更改、破坏、再修改,是一种“持续死亡”的建筑。它的材质决定了从建成之日起,作为主人的你必须持续投入精力去保养,才不至于让自己的财产腐朽、化作尘土。这次是刷刷漆,下回要拆换一片霉变的墙板,过几年重置一顶全新的屋瓦,真是够累人的!房子在一次次坏死,又一次次于修复中重生。只要不偷懒,它就能延年益寿回报你的付出。寿命有多长?端的要看主人用心维护的恒毅力有多大。

若是拓展一下想象力,婚姻的本质是不是也很像一幢建筑物?表面波澜不惊相敬如宾的婚姻未必真的固若金汤;偶尔发生点小麻烦,像是墙坏屋顶漏水一类的小打小闹,促使我们直面问题并及时修复化解;想要常保一份幸福的资产,永远需要劳神费力修修补补用心去养护。依此思路推衍出去,身体健康也是同理。


作者言论自由,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