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时节怀念祖母

 济宁文学 2020-08-28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清明时节怀念祖母

鹿剑林

祖母的迷信和虔诚在我们村是出了名的。儿时的记忆里,祖母一年到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拜神仙。进入腊月,每天早晚都要焚香叩拜;正月过后,每月初一、十五是少不了的;另外,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如来佛祖、观音菩萨、以及关帝爷(关羽)、华佗爷的生日都要郑重祭拜。祖母一生当中最大的花费就是为祭神筹备供品,正月里“摆供”少不了大肉、鸡、鱼,平日里“摆供”用时令瓜果、点心,每年还要精心做许多红的黄的绸缎小鞋、小帽、小衣服。祖母虔诚地烧香、叩头、跪拜,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神仙降福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她的子女健康平安、逢凶化吉,保佑她的孙子外孙聪明成才、金榜题名。每每看到这一切,我都会有一种空气凝重、心中茫然的感觉。

后来,渐渐长大才明白,祖父三十七、八岁就去世了,祖母的前半生经历过太多的苦难。祖母守寡整整50年,最大的心愿就是祈求神仙保佑她的子孙后代不再受苦受难。儿时的记忆中,祖母总是左臂挎着柳条篮子、右手拄着拐棍,有节奏地迈开一双小脚,步行去5华里之外的集市,采购祭祀用的供品,然后精心地蒸煮、油烹,小心地裁剪那些红的黄的绸缎,穿针引线,一板一眼,为诸神做鞋和衣服,一切准备就绪,虔诚地摆满一桌子。我参加高考的那几天,不是初一、十五,也不是神仙的生日,祖母却隆重地摆供、烧香、行祭拜礼,让我在考场上有如神助。等我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祖母又像过节一样张罗着答谢各路神仙。平时,家里人谁要是出远门,谁有个头疼脑热,祖母都会点上三柱香为家人祈祷。就是庄稼地里秋种、夏收、春旱、夏涝,祖母也会虔诚地祷告。

祖母一生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县城。我毕业后,分配到了距离县城数百里外的一个中等城市。祖母问我城市里的楼有多高、街道有多宽、汽车有多多、路灯有多亮,我尽量将城市的模样详细地描述给祖母听,祖母听了比过年都高兴。有一年春节回家,我向祖母许诺:等我从单位分了楼房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就接她去城市里住一段。遗憾的是,我的诺言终究没有实现。

祖母一生没得过什么大病,直至去世前一个月,仍然神志清醒、手脚麻利。那一年春天,祖母87岁,在我姑姑家住着好好地,一天清晨天刚亮,祖母早早地起来,叫姑姑快起床做早饭,饭后快点送她回我父亲家,说是昨晚神仙已告诉她:不久将接她到另一个世界。

回家的祖母高兴地像个孩子,饭量大增,吃什么都香,对我父母有说不完的话。待我父母下田地劳作,祖母便坐在我家大门口,晒着暖暖的太阳与过往的村民亲切地打招呼。半个月后,祖母的饭量一天天减少,精神也一天不如一天。又过了半个月,祖母已不能进食、不能起床、不能开口说话。请大夫来看,大夫说祖母身体没病,就是人老了,功能衰竭,像一盏油灯到了该熄灭的时候。父亲托人打来电话,我们兄妹四人便从城市匆匆赶回家。我们回家的那天,祖母少有地清醒,躺在床上不时往门外看,像是在盼望着我们归来。祖母看见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嘴唇动了动,眼角浮现一丝不易觉察的欣慰,十几秒后,祖母眼睛里两滴眼泪缓缓流下。

……

为祖母办丧事的头两天,我忙里忙外接待亲戚、乡邻,虽然心中悲痛却没有让泪流下。出殡那天,待到装着祖母的棺材抬出我家堂屋的瞬间,感情的潮水冲破闸门,泪水奔涌而下,直哭得我泣不成声、天昏地暗……

祖母去世已15年,但祖母的音容笑貌仍然常常进入我的梦境,萦绕在我心间。今年春节过后回归故里,陪年已七旬的父亲在祖母坟前焚烧纸钱,旧居堂屋中间仍旧摆放着祖母的相片,当我把一挂长长的鞭炮点燃,在另一个世界的祖母您可曾听见?

作者简介:

鹿剑林,男,汉族,44岁,就职于山东省济宁市公安局,全国公安文联作家协会会员,工作之余倾心写作,在《山东文学》、《人民公安报》、《警察》、《齐鲁晚报》、《济宁日报》、《济宁文艺》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30余篇

推荐关注

孔孟之乡

济宁在线

济宁文学

济宁文学  原创作品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文化济宁

微信ID:we-053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