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乡偶感

 济宁文学 2020-08-28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归乡偶感

杨福前

父亲去世一周年了。今天,我回故乡给父亲上坟。我现在有些怕回故乡,一提起故乡,一种浓重的伤感便萦绕在我的心头。离故乡越近,这种伤感便愈强烈。

我十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带着我们兄弟三人,历尽辛苦。因为我最小,父亲对我也格外疼爱,多费了很多心。等我们兄弟三人都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父亲也老了。他主要是在故乡跟着大哥生活,只要我这边不太忙时,就回家接他到我这里住一段时间,也在我这里过过两个春节。更多的春节我们是在大哥那里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已年近不惑。我发觉我越来越期盼回故乡,尤其是回故乡过春节。父子兄弟妯娌们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亲情浓浓,其乐融融。前年春节时,我曾写了这样两句话作为拜年短信发给亲友:岁暮天寒千里奔波亲朋围坐真情暖,天祥地瑞心平气和品酒赏茶闲趣多。这确实是我回故乡过年时的内心感受。

去年夏天父亲离我们而去了,故乡也一下子变得遥远、虚幻起来。我觉得自己轻飘飘的,悬浮在半空中,失去了自己的根。我想的最多的是张洁的一部长篇散文的名字: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感受最深的是一句古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人们常说中年人是最辛苦的,工作上的忙碌辛苦不必说,生活中上老下小,都需要照顾,确实是不容易。但我现在想,有父母在,自己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尽尽孝心,闲暇时可以坐在父母身边,聊聊过去的点点滴滴,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这种幸福,我已无福享受了。我深刻体会到,上老下小才是健全的亲情体系,是人生幸福的最根本的源泉。

前几天,偶然翻起孩子的语文课本,看到了莫怀戚的《散步》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我是熟悉的,大学时老师在课堂上作为写作的范例给我们读过,工作后听过一次公开课,讲的就是这篇课文。我让儿子朗读一下这篇文章,我坐在沙发上,静静地听着,眼泪就落了下来。短短的一篇散文,把亲情写得如此真切而深沉。“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作者深切感受到了一个中年人的沉甸甸的责任,但也在承担这责任的同时,感悟到了最平凡而又最伟大的幸福。

打开电视,地方新闻中经常会报道一些因争房争地争遗产而导致的婆媳吵架、兄弟相残的事件。看到这些,我常常会感受到几分悲哀。人们对利益的追逐已经严重破坏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感情。金钱至上的时代,亲情、友情、爱情,在人们心中还占有多大的分量呢?

最后还是要提到我们的教育。一个孩子接受了十二年的基础教育,最后衡量他学习成果的标准往往就是一个高考分数;一个班主任把一届孩子从高一带到高三毕业,最后衡量这位老师工作成绩的标准往往就是他这个班在高考中升了多少一本。如此功利的教育,能否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能否让孩子们在求真、向善、求美的人生旅途上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作者简介:

杨福前,山东金乡人,现为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对文学怀着朴实执着的信念,酷爱阅读,近来开始尝试写作,在《东西南北》《教师文学》《济南教育》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教育随笔多篇。

推荐关注

孔孟之乡

济宁在线

济宁文学

济宁文学  原创作品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文化济宁

微信ID:we-053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