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夜的思绪

 济宁文学 2020-08-28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秋夜的思绪


作者:王海青

从立秋至今,将要两月了吧。夜也已深。不知为什么,此刻我却不想入睡。有一种思绪在心间飘荡,那是我一篇文章的结尾:“我在乡下,说是寂寞,其实也不寂寞。”或许这句看似模棱两可的话,更能形容我此时的心情。我寂寞吗?我不寂寞吗?我自己也说不清。
我还记起自己在另外一篇文章中的几句话:“哪怕微不足道,成不了一座土丘,就做一块特立独行的坷垃,在大地上张开翅膀。”我自己也想不明白写作的当时,会写出这样的句子。世界上发生的事,常在意料之外。这几句又从何而来。是心底冒出的一个声音。我喜欢它,是它代表了我的人生态度与努力方向。
这两天,又看了些书。多少有点欣慰。看书看惯了,几日不看,就不安、焦躁。好像少了点什么。主要看了三个人的文章,汪曾祺、孙犁、王小波三位先生的。汪的《兵马俑的个性》、《伏小六、伏小八》,写历史古迹,意在写人。让我意识到,无论何时,一个文学者都要关注人。一个是人创作的作品中的人,一个是创作者本身。我们关注人,这个范畴是大的。我们要从小处,从具体的人身上入手。
孙的文多从身边取材,很多在常人那里是琐碎的事,到他那里,拈来就成为文学的材料。微事中蕴大义。而且给人真实、质朴之感。时过境迁,他的文字与人也无隔膜之感。写他自己的经历,也含有时代的风貌。从他文字中,可以看到时代的风云,更能细微地看到战争岁月中文艺工作者的生活原态。
王之所长,在小说与杂文。我看的是他的数篇杂文。主要是文化思想批评。针对的是国民性。他常以身边实例来佐证所发现的问题。他文中透出的知识结构,指向传统,亦指向国外文化。
前两天,有数日,不翻书,总觉不舒畅。这两日,看了些文字,心里踏实多了,也畅快多了。


作者简介:

王海青,1981年生,山东省济宁市人。小学教师。济宁散文学会理事。济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山东教育》、《快乐写作》、《山东文学》、《崛起》、《大运河文学》等刊物。作品受到多个公众号推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