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赞许

 济宁文学 2020-08-28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赞  许


作者:王海青

没有人不希望得到赞许。一个文学者尤其如此。一个文学者固然渴望他人的赞许,但如果没有创作出点燃他人心灵的作品,想得到别人的赞许,也是不容易的。
近年,自我的作品传播以来,得到众多文友、书友的广泛关注。不乏鼓舞人心的赞许。
在《无言》转发后,任城广播电视台市场部主任、资深编辑、主持人胡保玲老师如此赞许:“海青老师的勤奋一定会换来收获日丰的春华与秋实。”言短情真。我能感受到其中真诚的认可与美好的期待。
在《关于投稿一一一致微友》一文分享后,著名作家周长行老师这样评价:你的文字越来越平和、自信、沉稳。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且走且品。其中味道滋养着自己的心。成功在前面的某个地方正在向你暗送秋波!祝你成功!”周老师的关注与点评实在出乎我的意外,因为我与他并无深的交往。这份鼓励与肯定,这份期许与祝福,尤显珍贵,给我激励。

还有泗水文友“灵犀”在《创作时分》后的留言,让我感动,久久不能忘怀,常生暖意。她说:“每次看到王老师的文章,都感觉暖暖的,只有心中有爱有阳光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吧。”我为自己的文字能给朋友们带去美好与温暖而欣慰。这怎么会不激励我写下更多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品呢?
我也常想到济宁的孔刚老师在我的《中国好声音》系列诗歌后的点评:“海青的诗,有年轻人对诗很自我的一种追索,政治、社会、生活、人,都淡化了,只有一种空灵,语言空灵,灵魂也空灵,我们老了,当然,我们年轻时也做不到这种空灵。我们应为年轻的诗喝彩、尊重。”我为这新颖而发自肺腑的交流心动。哪怕这些诗因为艺术的质地与思想的内涵,无法长时久留时空,又能怎样?它有这样的知音,也不枉此生。
像这样的交流、赞许,还有很多。不一而足。它们给我长久的感动,持续的鼓舞。让我在教学之余满怀热情,写下一篇篇、一首首热烈的文字。


作者简介:

王海青,1981年生,山东省济宁市人。小学教师。济宁散文学会理事。济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山东教育》、《快乐写作》、《山东文学》、《崛起》、《大运河文学》等刊物。作品受到多个公众号推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