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中芦苇

 济宁文学 2020-08-28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雪中芦苇

作者:王兴龙


浅荡无声积底蕴,隆冬难有艳阳春。
漫天暴雪蚀花絮,过岗凄风浸骨心。
且把柔情藏翠梦,再将壮志铸精魂。
来年期盼东君到,生气蓬勃又一新。
——七律(中华新韵)

二九第四天,进入了俗话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的时节,北风凛冽,寒气逼人,天空中仍抛洒着蚀物的雪片。公司考虑员工交通安全,提前一小下班。在一阵接一阵的雪片对玻璃的敲打声中,我沿着回家的路驱车行驶至嵫山侧畔的芦苇荡边,爱好欣赏动雪景致的我,打算好好欣赏一番兖州唯一的山——嵫山的大好雪中景致。

此处原是嵫山的北部脚下,文革前没有芦苇,自然也根本就不存在芦苇荡。是遭受近几十年的石料开采,逐渐形成了涝洼地,然后又慢慢地生成了芦苇荡。 我下车远望,居然没有看到夏秋天的一泓清水,自然也没有看到一叶扁舟,仅仅看到了一片飘雪中的芦苇旱荡。

芦苇已经枯黄,苇絮在劲风的作用下,如夏日的蒲公英一样漫天飞舞。“囫囵生来漂泊命,就先注定别枝丫。可怜他日随风去,无奈苍茫处处家”,我昔日对蒲公英的描述用在此处应该也不失为一种恰当。

好大的风,好劲的雪,侵蚀着摇曳的花絮。

你若在芦苇荡里读雪,那会读出一份情趣。恰当冬日芦花飘飘,抬头眺望雪花飘落,天与地融为一体。芦花坠雪,荡面铺白,有的芦苇顶着一团硕大的芦花,团团芦花在大风中迅速地来回舞动,天地一色。感慨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观。

好大的风,好劲的雪,浸袭着苇杆骨子里的骨髓。

何止是树大招风,芦苇多了也招风。随着呼呼的风声,整片的芦苇伏向了一边。芦苇也是极坚韧的种类,风稍住,它即刻恢复了挺立的姿势,尽管只保持了短短的一瞬间。本来就是一种提气的景象,何况风中的人,也在承受着剧烈的刺激……

好大的风,好劲的雪,怎知道早已把柔情深藏在翠梦之中……

好大的风,好劲的雪,怎知道早已将壮志铸造于精神魂魄之中……

我想此景应该仅仅是隆冬时节枯黄的一片,毕竟春天就要来临,春意正蕴藏在梦靥之中。于是我又想,当嵫山侧畔的春意浓之时,夏意盛之时,秋意爽之时,这里又将是一种怎样的景致呢?

应该是有生机盎然,阳光明媚,“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的春雨、春色、春意……

应该也有骄阳灼灼,凉风习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夏云、夏虹、夏景……

应该更有秋雨淅淅,万物收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秋声、秋情、秋梦……

但谁人知晓芦苇也是一味用途多广的中药,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人药。《本草纲目》谓芦叶“治霍乱呕逆,痈疽”;《本经道源》记载它有“烧存性,治活衄诸血之功”;除芦叶为末,以葱、椒汤洗净,敷之,可治发背溃烂。芦花止血解毒,治鼻衄、血崩,上吐下泻。《本草图经》记载它“煮浓汁服,主鱼蟹之毒。”芦苇既是菜肴中佳晶,又能治热血口渴、淋病。《王揪药解》说它能“清肺止渴,利水通淋。”《本草纲目》记载它能“解诸肉毒”。芦茎、芦根更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要药,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古代十四种药物书籍上都有详尽记载……

此时,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名言: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推而广之,我又深思:芦苇连草都不吃,却能做出如此贡献,又是何等情怀?

风仍在空中呼啸,雪仍在侵蚀大地。我回至车旁,仍深深思虑;

好大的风,好劲的雪……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