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边的景色就是“窝边草” (王曙摄影散文之475)

 王曙摄影家 2020-08-28

王曙摄影散文之475

 身边的景色就是“窝边草”

   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摄影却不一样,往往“窝边”有好“草”。

摄影人关注身边的景色变化好处多多,首先,我们对身边的一切比较熟悉,无论是地理位置与环境,朝向与特色,还有季节气候的变化的掌握,都比陌生环境把控得好; 摄影与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远距离的拍摄往往会留下时过境迁的遗憾,而近距离的拍摄我们能够第一时间达到,不会错过拍摄时机;对于上班族来讲,就能花最少的时间与路程在休息的缝隙中寻找时机,获取较好的作品;由于我们对当地的环境的了解和对气候变化规律的认知,胸有成竹就成为获取作品的前提;经常拍摄或者记录身边的景色与环境的变化,日积月累我们就为家乡积攒了许许多多极其珍贵的图像资料,这是一种奉献。

为什么我们有许多的摄影人宁愿舍近求远到外地去拍摄,而无视身边的景色。原因有三,一是审美的疲劳,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总是产生惰性;二是认为 “远方的庙宇藏真神”一种猎奇的心态;三是模仿心态在作祟,在画册与网站或者某此展览中见到一两幅好作品,便千方百计地打听是什么地方,于是乎赶到那里拍摄一下为快。

摄影的前提是对镜头前的事物的了解,碰运气只是一种侥幸。金山岭长城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摄影家的向往,但大多数只是匆匆过客而已,无论你自持摄影技术如何如何,摄影器材如何先进与昂贵,在茫然与无知面前都要歇菜。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位专门为游客拍摄纪念照的小伙子,尽管他有脚疾,使用的是国产120海鸥相机,由于他对金山岭长城了若指掌,对当地的自然,气候心中有数,他拍出了令人感叹的作品,摘取了国际影展的桂冠。安徽的摄影家袁廉民先生一辈子拍摄黄山,有时在黄山上一住就是一年。他将自己的爱奉献给了黄山,他了解黄山,摸透黄山的个性,黄山四时的变化在他心中形成一幅幅无形的画卷,他才能高人一等地创作出那么多那么绚丽的黄山景秀。袁廉民

客观地讲,每年抽一些时间云游,到陌生的地方去采风,对摄影人来讲是有好处的,开拓眼界,让新鲜感冲击我们沉闷的思维,“行万里路”增长我们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对异地民情风俗的了解,能够促进我们的知识沉淀和感悟的深邃。有少数摄影人他们有时间有条件长期在追随世界各地的秀美,能够拍出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摄影艺术作品,应当说是一种令人羡慕和尊敬的创作方式。但是大多数摄影人就不拥有这样的条件,毕竟有大量的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地方,那么,永远不要忘记身边这片土地,将镜头对准家乡这似乎是一个真谛。

2005年江心屿

温州市世纪广场   (2008年)

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  (2007)

雾锁温州市鹿城(1999)

建设中的大南人行立交桥  (1989) 柯达胶卷拍摄

泰顺廊桥(   2013

物华天宝    (1998)柯达胶卷拍摄

优美的楠溪江三角岩   (2005)

雁荡山犀牛望月(1983) 富士胶卷拍摄

江心屿夕照  (1991)  柯达胶卷拍摄

温州市南白象鸟瞰  (2009)

温州市瓯江两岸     (2007)

温州瓯北三江  (2008)

楠溪江雪霁    (1988)柯达胶卷拍摄

温州市江滨路远眺  (2000)

瓯江口日出   (2008)

梦中廊桥    (2011)

永嘉楠溪江小楠溪   (2005)

温州近郊大罗山自然保护区   (2010)

鸟瞰温州鹿城区南塘河    (2014)

楠溪江的清晨      (2013)

远眺温州市城区和三垟湿地   (2006)

遥看温州城和瓯北    (2003)

温州市汇昌河    (2004)

永嘉郑山      (2002

温州洞头岛   (2010)

建设在的码头   (2009)

夕照乐清湾   (2007)

温州市乐清七里港造船厂  (200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