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声依旧——太姥山的记忆 (王曙摄影散文之533)

 王曙摄影家 2020-08-28

王曙摄影散文之533

萧声依旧

       ——太姥山的记忆

   太姥山位于浙江温州与福建福鼎接壤处,秦屿镇附近。山不高(海拔917米)却风景秀丽,以怪石、奇洞、云海著称。面临东海,晴朗之日,眺望海洋茫茫无际,碧波荡漾渔船点点。

  登太姥山别有一番情趣,拾阶而上要经过一线天等无数个怪石山洞峡谷,途中必须经过“皇帝到此也得下轿”的“三伏腰”狭窄低矮的石道。走过神仙桥,回头遥看九鲤朝天之后,回音壁前留下欢笑声此刻已经登临到半山腰了。再迈九百多步台阶,便到了香火旺盛的白云寺,是太姥娘娘居住的地方。每年的七月七是太姥娘娘升天的日子,朝拜的人群接踵而至络绎不绝。绕过白云寺再攀登百余石阶便是山顶——福鼎电视台发射站。有一个电视台招待所,每次来太姥山都是居住在这里,环境优雅,石块砌垒的两层小楼,古朴而典雅,与不远的白云寺相映成辉,点缀在层层叠叠的绿树之中。躺在床上透过窗就能遥望大海,伴着晨钟暮鼓,听着松涛入睡。每夜都会有云雾破窗而入,那雾气滚滚涌动之势让人至今难忘。

太姥山有朝东走向的五条山脊,如同扣着摊开的手掌,招待所就在手背上,出入十分方便,穿在拖鞋就能东看朝霞西观晚霞。山脊就如同五根张开的手指,每条山脊都是观看云海与日出的好地方,山脊窄而细长,多为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悬崖峭壁林立,站立在上令人胆颤心惊。太姥山的云雾浓郁而洁白,与人特别亲近,遇上云海翻腾时,那云雾滚滚而来,到了脚前戛然止步,雾浓浓得十步之外不见人影,雾稠稠得伸手抓一把就能塞进怀中。

仙境一般的太姥山,能够在瞬间将你的心钉在山间,难怪我来过二十余次,依然觉得还未尽兴。太姥山的云海基本上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前后各一星期左右发生得最多。当然,台风来临的前后也是太姥山云雾变化最多的时候,为此,我曾经四次在太姥山上与台风为伍。

在高山之巅摄影创作,莫言万里无云,一览众山小,只盼云涌似潮,气象万千变化莫测。

到太姥山是拍摄人像的甲地,特别是拍摄女性之风韵,有粗犷的山石和绵柔的云雾池塘相伴,能够尽显风流。但关键在运气,有时你遇上好天气,云海、霞光、山岚、夕阳,却没有带模特。有时你带足了服饰道具,老天偏偏发难,让你一眼望尽山崖,一丝云彩也没有。或者,阴雨浓雾,几步外就看不清楚人影,弄得人哭笑不得,常要等几天,到最后,也只好怏怏而归。

我的运气不错,经常天不亮就隐隐绰绰地看到云头在山腰涌动,估计好天气来矣。唤醒同伴,他们睡意未尽地探窗一望,激动得“哇”地一声,一下子跳将起来,姑娘们七手八脚地开始打扮。赶到早已踩好的拍摄地点,东方已白,随着红日冉冉升起,云海被泼上了金黄色、玫瑰红,而头顶的天空又蓝得出奇。

记得那次,一口气拍了不少片子,当大伙坐下来喘喘气时,多才多艺的静小姐,悠闲地吹响了手中的萧。此时此景,此山此天,萧声如同九凤鸣日,显得格外悠扬婉转。那旋律如同微风拂动云头,催人不由自主地阖上双眼……

优雅的箫声,个幽静的太姥山带来无尽的空灵感。

姑娘为我的摄影画面填补着空白;

    我为姑娘的青春留下永恒的忆念。   

       2017、4、3写于荣华楼舒馨斋

穿越九鲤峰鸟瞰东海 (1989)

我特别喜爱这样的静谧 ,如同未醒的梦。 (2002)

云海陪伴着红日冉冉升起(2007)

如同波涛汹涌,云海翻腾。(2005)

九鲤夕照  (2010)

天地奇观  (2010、8、27)

排山倒海(1996)

迷人之时  (1999)

和着琴声,云海起伏。(2001)

箫声依旧  (2008)

万般妩媚   (2009、8)

来到身边的那片云   (2009、8)

太姥山的晚霞也是如此绚丽  (2010、8)

        刚柔之 (2008、8

天地之间  ( 2008

风儿啊,请你轻轻地刮。(1998)

心的翱翔  (2008、8)

寂寞嫦娥舒广袖

撑起一片天,留下万钟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