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唠叨” (王曙摄影散文之593)

 王曙摄影家 2020-08-28

王曙摄影散文之593

话说“唠叨”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根多了叫做“盘根错节”;话多了被叫做“唠叨”或“絮叨”。许多人对此打怵。但随着年龄和身份的变化,许许多多原来反对唠叨的人,自己也自觉或不知觉地变得唠唠叨叨起来。“唠叨”有先天的基因遗传的因果关系,也有后天社会活动中的感染,但是绝对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大爱的发酵,是爱的满溢。

    “唠叨”是一种责任,

    “唠叨”是一颗颗放不下的心;

    “唠叨”是对子女的担忧;

  “唠叨”是舐犊; 

    “唠叨”是来自生活的经验沉淀后的释放;

    “唠叨”是岁月痕迹的一种剖析;

    “唠叨”是父母长辈的一种特殊的关爱;

    “唠叨”是老者必备的对下一代的一种自然呵护。

    似乎“唠叨”是母亲的专利,其实不然。只不过母亲是以一种“柔”的情深,如同清泉潺潺,将所有的关爱、不放心、寄托和牵挂,化作绵绵不断的柔语,反反复复地倾诉;而父亲是以一种“刚”情怀,如同蓝天白云,纯净而不拖泥带水,大多数父亲不善言语,许许多多的祝福,嘱咐,寄托和传承都藏在内心,更多的是化作行动,以表率来感化教育下一代。

   君知否林间的鸟儿在教会雏鸟飞翔时,会花费多少精力和滴血的鸣叫;

   君知否草原上的狮子为教诲幼狮捕猎,需要付出多少耐心和反复代价。

   母亲仅仅在教会我们如何使用筷子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她面对我们的无知和笨拙,表现出多么巨大的耐心和细致。仅仅在教会我们如何系鞋带时,又花费多少心血与气力。小时候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要听话”“做听话的好孩子”,我们也是言听计从,长大了发现自己有“能耐”了,产生叛逆,对父母反复的教诲表现得很不耐心,甚至反感,误认为是一种唠叨。

   人的一辈子,有着许许多多的悔恨,有的悔恨是能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有机会进行改正和弥补的,唯独父母长辈们的教诲或者是“唠叨”,一旦他们离去,就再也不能重复和聆听。此时此刻我们才感悟到这些“唠叨”是多么弥足珍贵,父母的“唠叨”如同“金钟罩”“铁布衫”一样呵护着我们的一生一世。醒悟自己当时对父母的“唠叨”所产生的不耐烦,当做耳旁风,甚至当做絮叨而抗拒,是多么地幼稚和不应该。当再也听不到父母长辈的“唠叨”时,当自己变成为人父母长辈时,那种悔恨是彻痛的。毫不夸张地说,父母长辈的谆谆教诲是要付出一代人的终身,甚至是整个生命的代价。这也是为什么人类一代代进化缓慢,重复不悟的结症之一。

    天底下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地走正道,做好人,有作为。尽管不少的父母贫困拮据,不少的父母文化程度低,当时他们的那种善良是来自本能,他们教育子女的良知,是在生活中和社会活动中锻造的经验积累。

    将“唠叨”作为我们一生的座右铭,生命在因为有了“唠叨”才会变得多彩和饱满。

                       201799

在我们身边的这些父亲和母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