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摄影散文之843 远行者必须换新羽 所谓“远行者必须换新羽”的意思是说要远行去摄影创作(或者旅游)必须更换创作思维,同时必须要有一个相当和谐融洽的队伍。 集三十次驱车远行西域之经验,远行摄影采风的人分几种类型。“探险型(寻觅刺激)”、“到此一游型”、“开车过瘾型”,“采风拍摄作品型”等。 在“采风拍摄作品型”的人群中也分成不同的类型: 刻苦执着型,他们肯动脑筋,不怕吃苦,专研技术技巧,虚心好学,善于思考,充满激情,感悟行程,感悟生活。他们能够将遇到见到的景物,现象和人文,理解成一个个的故事,然后用摄影的语言记录下来,告诉更多的人。这些人往往能够出好作品,因为他(她)们的作品能够感染人; “半瓶醋”型,这些人其实不能算摄影人,走马观花,漂浮在半空,停下车了就举起相机瞎拍几张,便满足了,甚至坐在车里胡乱拍摄几下。外出无数次拿不出一张像样的作品。还不时地对同行者传授“摄影技巧”,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误人害己; “怕艰苦型”虽然他们口头上绝不会承认自己怕苦怕累,实际行动中表现出牢骚怪话多,按部就班地不能改变其生活规律。过贯了优渥的生活,要住得好,吃得好,偶然一天洗不上澡如同上了刑似地。早上睡到自然醒,慢慢吞吞在宾馆吃完早餐,出发时太阳已经八竿子高了,还拍什么。这些朋友应该去参加休闲的旅游购物队伍,因为摄影活动本质就是吃苦耐劳的一项拼搏的活动; “忽冷忽热型”比较好的一种是有东西拍摄时热情高涨,这样没有拍摄机会时就打蔫,情绪低落。比较差的一种类型是你弄不清他为什么缘由,高兴了哈哈哈哈,不高兴了牢骚怪话。突然情绪改变,脾气暴躁,似乎一年四季都处于“更年期综合征”之中,影响整个队伍的情绪,一切都以我为中心,没有丝毫的集体观念; “规范型”,他们认为外出远行摄影采风一切都在必然之中,要求做好严谨的拍摄计划,按部就班地按计划去拍摄。殊不知路程的不确定性,天气的变化,季节的不同,时间的早晚,每个人的审美能力的不同,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等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一直在变化,摄影人一定要学会随机应变,顺应环境,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能拍出好作品的“万能摄影人”。远行拍摄活动任何人都在未知前方情况如何之中,所谓“流浪摄影”就是有一个大方向,其余的顺应未知,“碰运气”占了很大的比例,古板的教条的的不适合远征外拍活动规律; “斤斤计较型”这些人在摄影队伍中经常见到。生活上斤斤计较,经济上斤斤计较,曾经听说另外一支队伍中,一位老兄,他住一间比较豪华的房间,其他人住简陋的房间,没有热水洗澡,他房间有热水,别人需要到他房间洗浴就的给他30元房差费,还真收,够奇葩的。有的朋友别人为他义务服务工作,不但不感谢,反而吹毛求疵。这样的朋友就不配参加集体远行活动,因为太自私自利; 为什么要在野外搭帐篷露营,不仅仅是为了好玩,选定一个就能够拍摄黄昏又能够拍摄黎明的绝佳地点,搭帐篷是不二的选择。有知识有经验的摄影人都知道,黎明前和黄昏后往往是摄影出作品的良机,如果从宾馆起来后再赶到这里基本上黄花菜都凉了。搭帐篷露营不但与大自然再最亲密地接触,接地气,而且能够锻炼意志力和战斗力,何乐而不为之。 一次远征的组织与操作,不在于是否能够找到好的拍摄点,是否能够有所收获。关键的关键在于人员的搭配和组合,相互之间能够学习一些什么。那些浮躁的,不是同一个奋斗目标的,兴趣不一致的,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人物,千万别同行。这样就能够在远行中最起码的收获一个好心境,让人健康。 一种米养活百类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外出远行求安全,健康,收获,愉悦,在挑选同伴时要慎之又慎。虽然是“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之后一把黄沙。”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但在当下,就必须活得潇洒自在。 2020.5.4 怅寥廓 海色天空共蔚蓝 抚慰绚丽的纯净与辽阔 最后一抹霞光 心静如水是才能见到如此的宁静 起飞,为了翱翔。 心旷神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