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祸国殃民的无耻宦官——童贯》 李晓伟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时期有个奇怪而又荒唐的事,统领全国军队的兵马大元帅居然是一个六根不全的阉人,这成为北宋末年的一个大大的笑谈!不仅如此,这个阉帅还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宦官“三最”的奇迹。一是带兵时间最长。二是掌握军权最大。三是受封官爵最高。 ——他就是童贯。 此外,童贯还是首位作为使者出访外国的宦官,以及唯一被册封为王的宦官。然而,童贯只是一个奸佞的弄权者,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至今受到世人的唾骂!同时,这也是对北宋徽宗一朝的极大讽刺! 童贯,字道夫,河南开封人,也就是东京汴梁人。年方二十岁时入宫被阉,从此成为阉奴!这个阉奴在宦官李宪手下当差。李宪在西北边境当过很多年的监军,也建立了一些战功,因此在神宗面前比较得宠。童贯跟着李宪在战场上进进出出,长了不少见识,他也接受过一段时间的私塾教育,懂得点文章之道。 尽管如此,李宪似乎并没有特别器重他,因此童贯在宫中的前二十多年都是默默无闻的样子,一点都没有“出人头地”的迹象。徽宗当上皇帝后,童贯打开了人生的新篇章。宋徽宗赵佶性格率真,对艺术很有兴趣,喜欢相貌好的人才。 《宋史》里这样形容童贯的长相:“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夸张的说法,太监哪有什么胡须!),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这或许是因他净身时年纪较大,因而相貌没有受到影响。他善于察言观色和阿谀奉承,办事灵活,很会琢磨皇帝心思,讨宋徽宗的欢心。对于周围的人,他也是极力讨好,很讲“义气”,毫不吝啬,所以大家对他的评价也很好,经常在宋徽宗面前为他说些溢美之词。 于是宋徽宗也开始器重他,派他去杭州组建明金局,征集古玩字画。童贯在杭州结识了一个后来被他升迁很有帮助的人一一蔡京。 当时蔡京只是一个被贬杭州的罪臣,童贯认识他后,遂与他频频接触,两个人关系很好一一一绝对的狐朋狗友!蔡京知道童贯是宋徽宗身边的红人,便想尽办法讨好他,把自己珍藏的字画送给他,还替他到处征集字画。 这两个货色互相勾结,通过各种手段找到了很多宋徽宗喜欢的古玩字画,奇花异石,宋徽宗龙颜大悦,从此对童贯刮目相看。童贯为帮助蔡京回到京城也做了很多努力,打通了很多关系。 这让童贯的几个亲信很疑惑,不知道他这么做是图个什么。童贯自有他的想法,一方面,他明白蔡京不是平庸之辈,绝对不会偏安一隅,日后肯定会大有作为。另一方面,朝廷中有很多大臣都非常轻视宦官,如果自己扶植的蔡京当上了宰相,自己就既可以掌权,又不用成为众矢之的了。 童贯走了一步高棋,没过一年,蔡京就平步青云,当上了宰相,童贯的好日子从此开始了。为了报答童贯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当上宰相的蔡京向宋徽宗全力推荐童贯去西北当监军。 当时宋徽宗正计划出征西北,攻打羌族,收复青唐地区的领土,增强自己的威信。宋徽宗听取了蔡京的建议,让童贯和主帅王厚、副帅高永年一起,率领十万兵马,奔赴西北边境。 但大军行程刚刚过半,东京的太乙宫发生火灾,迂腐而又迷信的宋徽宗把这看作不祥之兆,认为这是上天在传达不愿意让宋军挑起战争的旨意,于是他以最快的速度给童贯传手谕,命令他中止行军。 但急于立功的童贯不想就这样失去大好机会,他把手谕包好塞进战靴里,下令继续前进。其实,童贯对军事知之甚少,真到战场上就变得惊慌失措,好在他遇上了一位骁勇善战的主帅王厚。王厚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智勇双全,他和副帅高永年分别率领一支队伍对羌族进行两面夹击,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紧接着,宋军又以破竹之势迅速攻占了西北的很多城镇,迫使羌族首领臧征扑哥归降。北宋已经很久没有尝过胜利的滋味了,宋徽宗听到这样的捷报自然心花怒放,于是提拔童贯当上了司空、奉宁军节度使。 得势的童贯开始飘飘然,他蔑视群臣,目空一切,并且雄心勃勃地想要掌握军政大权,在朝中呼风唤雨,甚至在蔡京面前也表现得十分冷漠、傲慢无礼,这让蔡京怀恨在心。 后来,宋徽宗又想让童贯担任开府仪同三司,这个职位俗称“使相”,非常尊贵,它代表的地位、待遇和荣誉都不亚于朝中宰相。为此,蔡京坚决反对。宋徽宗表面上妥协,但后来又给童贯封了高官,让他掌管枢密院,还加封他为太傅、径国公。 位高权重的童贯的气焰嚣张跋扈到了极点。因此被人们称为“媪相”。之后的二十年里,童贯一直掌管宋朝的军队,后来又被封为最高级别的武官一一检校太尉。 后来元朝末年的“第五才子”大文人施耐庵根据这个“检校太尉”的职位在《水浒传》里杜撰出了一个殿帅府太尉高俅。高俅这个人物就是根据童贯的检校太尉一职杜撰出来的。闲余的时候,宋徽宗也的确和童贯玩蹴鞠,童贯的蹴鞠水平也是非常强的,因此被称为“高球”(高俅)。 宋徽宗太喜欢这个能在战场上取胜的宦官,甚至是以他为北宋的骄傲(以如此阉奴为傲,北宋无人矣!),因此,在选择出使辽国的使者的时候,宋徽宗马上选择了他。朝中文武百官自然是纷纷反对,认为这是有辱国家名誉的行为。 但宋徽宗则摆出了自己的理由:“契丹人对童贯的战功早有耳闻,一直想目睹他本人的风采。再说,他去辽国还可以探探那边的情况。然而,宋朝大臣们的担心是对的,辽国对这个使者不但很看不起,而且还引起了一些误会。 辽天祚帝听说后,大怒:“什么?宋主赵佶居然派来一个没有阳物的怪人来访向我大辽?他妈的!这分明是欺我大辽国无人也!” “南朝如此侮辱我大辽,朕当举全国之兵,南下灭了南朝!” 辽国大臣见天祚帝动了怒,赶忙来劝:“陛下,童贯乃宋主身边红人,且彼在南朝曾立有大功,并非普通阉人,望陛下以礼宾待之!也让南朝看看我大辽之大国风范也!” 童贯这次出访的主要目的是为辽国的天祚帝祝寿,这只是宋辽两国之间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外交活动。不过,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个叫马植的人,这次偶遇,完全就是“蒋干第二次出使东吴,把庞统带了回来”。完全改写了北宋王朝的命运。 马植毛遂自荐,说自己有一条妙计,可以帮大宋打败辽国,收复幽云十六州。童贯听了自然是激动不已,西北边境的战争结束后,他总算又有新的机会可以大展身手了。 他把马植带去见宋徽宗,宋徽宗也认为马植的计划可行,马上封马值当秘书丞,赐给他国姓“赵”姓,让他改名为赵良嗣。就这样,北宋摩拳擦掌,踏上了与金国联盟消灭辽国、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自掘坟墓”的征途。 这个征途的领军人物当然是童贯也,从缔结“海上之盟”到出征燕京,他都全程负责。尽管连续战败让他遭到了不少排斥和打击,但他依然得到重用,还获得了广阳郡王的爵位,在宋朝,除了皇室成员,再没有第二个大臣活着的时候就得到王爵。 后来,金军压境,宋徽宗匆匆禅位后南下逃难。宋钦宗继位后,命令童贯负责抵抗金军,守住东京,但童贯推辞了,在东京告急、非常需要援兵之时,他带着部下几万精锐人马跟着宋徽宗一起跑了。 宋朝军民全面掀起了讨伐奸臣的浪潮,宋钦宗在先贬死六贼之首的蔡京之后,接着又罢免了童贯,后来又把他斩首示众。童贯这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也终于做了一个无根之鬼加无头之鬼!真是报应不爽! 虽然,宋钦宗按照百姓们的意愿,“翻了筒,泼了菜”,除掉了蔡京和童阉这两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大快了人心,但是北宋王朝此时已经是“病入膏肓”,无可挽回地走向了灭亡。 本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