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惯子如杀子,溺爱造“巨婴”,父母去世后,河南小伙烧光家具、饿死家中

 立刻文化 2020-08-28
                  惯子如杀子
        有人说父母应该无条件爱孩子,这样孩子才能不被利益左右,没有负担地成长。然而,这个“无条件”如何理解、如何把握是个大难题,有时父母付出太多,反而害了孩子。
“第一懒人”杨锁的巨婴人生
被称为“第一懒人”的杨锁,于1986年在河南信阳出生,家境普通,但作为独生子备受父母宠爱。
杨锁从出生开始,就一直被父母捧在手心,长到8岁父亲都不忍心让他走路,总是挑着担子让他坐在里面。
孩童毕竟还是活泼的,也有先天的同理心,杨锁刚开始还会体谅父母,想主动帮忙干活,可父母从不让他插手。
杨锁就像家里的一尊大佛,被父母供养着。
13岁那年父亲患病去世,养家的重担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她也疼爱杨锁,工作再苦再累都不让杨锁分担,后来身体因长期劳累每况愈下,也病倒了。
照常理说,杨锁本应该肩负起养家的任务,可从小在宠爱下长大,他根本没心思工作,也早就辍学不念了。
习惯懒惰的他还妄想母亲继续养他,甚至对无法工作的母亲大打出手。于是,杨锁18岁那年,母亲也走了。
缺乏自理能力的他只能依靠亲戚救济,堂哥给他介绍了几份工作都适应不了,仍然选择待在家里。
没钱他就变卖家里的东西,或上街乞讨,平时连上厕所都不愿意出门,冬天寒冷,他把屋子里能烧的东西都烧了,只剩四堵墙壁,懒惰得超乎人的想象。
2009年春节,正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堂哥带着食物去看杨锁,这才发现他早已饿死,那一年他才23岁。
溺爱是“毒”,很多父母明知道却还在犯
父母去世后,这个河南小伙烧光家具、饿死家中,听起来和“脖子上挂着大饼却饿死了”的故事没什么两样。
听起来不可置信吧?但这是真实的。父母的溺爱,造就了杨锁这个“巨婴”,年纪轻轻却被懒惰夺去了生命。
大家对于杨锁的离世并不难过,只是感叹父母的溺爱,让孩子丧失基本的生存能力,实在太可怕。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一个10岁的男孩,长得已经和母亲一般高,就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对母亲又打又骂,旁边的人拉都拉不住。
而这位母亲,明明是长辈,明明有力量躲开,却承受着儿子的打骂不反抗,为什么?就是因为习惯了纵容孩子。
有句俗语叫“惯子如杀子”,溺爱其实就是把孩子往火坑推,杨锁的悲剧就是典型例子。
作为父母,要掌握好爱孩子的分寸,否则伤人伤己。
溺爱的危害有哪些?
1、 自私
现在一般家庭都是父母准备好饭菜,孩子只要等着吃就行,有时孩子玩手机,不愿意吃饭,父母就在旁边喂,即便孩子有了独立吃饭的能力,这就是溺爱的表现。
孩子没把父母做饭的辛苦当回事,认为这是父母理所应当的,说白了就是自私。父母付出可以不计回报,可孩子太自私,对他将来的成长和社交都没好处。
2、 懒惰
父母平时不让孩子干活,养成习惯了,孩子自然就不想再动手。
所谓用进废退,时间久了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废,懒惰加上生活常识不够,进入社会后生存也会异常艰难。
3、 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是所有人的中心,一家人围着转,这说明教育模式需要改变。
孩子习惯了,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很重要,走到外面的世界时也抱着同样的想法,然后不断碰壁。
孩子的认知过程是从“自我”到“道德”,家长如果不适时引导,他就无法成长。
这种性格的孩子不容易进入集体生活,太过重视自己,不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这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没好处。
写在最后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知道怎样会让孩子变得不幸吗?对他事事迁就”。
父母不可能永远保护孩子,教会孩子生存的能力比帮他做更实在,关爱而不是溺爱,这是底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