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打也不听,骂也不理?那是因为你缺失了这2个字!

 曾仕强 2020-10-21

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2733戳上方蓝字关注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对于在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在父母身上都有所体现。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400字,深度阅读需10分钟,受益终生|

很多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苦恼:

不管怎么教育,小孩都不在乎,怎么打骂,孩子照样顽皮。大家都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管教了。

其实,如果父母们总感到跟孩子讲不通道理,原因就在于,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没有了权威性。

究竟什么是权威性?就是指父母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

比如,孩子再怎么忙,只要你一出声,他就很注意听,这就是你的权威,哪天小孩一玩起来你讲什么他根本不听,你叫他,也不理你,这就是父母在孩子心里没有权威性。

但是,父母并没有天赋的权威。

很多父母自认为,我当了爸妈就有权威,孩子就要百分百服从于我或听命于我,这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认知误区。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获得这个权威,教育好孩子呢?

1

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父母们不要过于急切地建立自己所谓的“权威”,应该做的是先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正确地履行自己对孩子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如果你已经尽到了自己做父母的责任,向孩子奉献出了无私的爱,并在各方面都做出了表率,孩子也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你,你作为父母的权威自然而然就会建立起来。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第一责任人,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对于在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在父母身上都有所体现。

当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说一套,私下却又做一套时,如何教育孩子?孩子又怎么会听你的教育?

言行不一致的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会被严重损害,长此以往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

家庭教育的特点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却没做到,父母的权威性自然会大打折扣。

所以,父母要从自身做起,自己平时注意修己,不任意所为,有爱心,有责任感,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才能逐渐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权威。

可以说,权威是父母以身作则获得的,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父母权威的获得,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影响,使孩子认同。

不能靠对孩子进行灌输或打骂镇压,那样不但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还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只有当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内心产生反应,孩子从心里面感觉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对的,是让人尊敬的,他才会对父母的意见非常在意,才会很高兴参考父母的建议,对于父母的批评也能够虚心接受。

简言之,只有言行一致,父母的权威性才能不树自立。

2

要联合战线,立场一致

当今社会,父母教养孩子意见不一致的现象很普遍。

一方面是因为夫妻没有及时沟通,另一方面,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共识,完全凭各自的心情来教育。

这对孩子的影响很坏,他们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听谁的。

而且,教育意见不一致,直接影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

特别是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甚至彼此否定对方的时候,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怀疑,从而降低父母的威信,影响教育的效果。

无论父母哪一方过于严厉或过于放纵,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暴露出分歧或矛盾,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比如,孩子喜欢一个玩具,跟妈妈要得不到,便去找爸爸讨,爸爸就给孩子买了。

一件事情爸爸不允许,但是妈妈却喜欢,孩子就在妈妈面前做,反正爸爸也不会怎么样。

有一位爸爸和自己的妻子在教育孩子方面矛盾重重,甚至经常为此发生争吵。

他举例说:“孩子每天在家没事就玩手机,我一批评他,他就哭着跑去找妈妈。妈妈赶忙拿出手机给孩子,还说看一会儿怎么了?这样一来,我根本没办法管孩子。”

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在很多家庭中都会出现,妈妈这边刚和孩子定了一个规矩,结果到了爸爸那边就完全失效了。

这样,父母还有什么威信呢?

所以,树立权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联合战线,立场一致。

只有采取一致的立场、态度以及方向,才会让孩子明白:爸爸不喜欢的,妈妈一定也不喜欢,去哪里试都没有用,倒不如照要求去做好了。

当然,父母面对孩子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但应避开孩子私下进行沟通,更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

比如关于孩子入学、择校等重大事宜,父母最好事先了解孩子个人的想法,然后仔细权衡利弊,形成一致的结果之后再向孩子宣布。

日常性的事宜,也是如何,要彼此成就。当然,有时某些具体的意见,父母不可能完全如出一辙。

但是最起码在孩子面前,不要让他感觉到分歧,否则会大大抵消教育的功能和父母的权威。

3

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以爱为先

有的父母认为,用权威来管教孩子时,必须要始终贯彻一种严苛的态度,或向孩子下达命令时无须做任何解释。

其实,这种观点是父母对“权威”的片面理解。

仅让孩子感到恐惧是不足以树立权威的,真正的权威应该出自一种敬爱。

用怒吼、瞪眼、体罚等办法只会让孩子感到恐惧,也许他能服从命令完成某件事,但他内心依然是不认同的,不是主动地且自愿去执行的。

尤其当孩子长大后,他的反抗意识会更加强烈。最终,不仅是父母的权威会受到打击,而是凡是带有任何强制性的要求,都可能遭到孩子的反击。

如今有人提倡“虎妈”“狼爸”式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专制、暴力的教育方式,缺乏民主平等意识、不尊重孩子的权利,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相反,父母的权威应该以爱为前提。

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传统的家长制上。

明智的家长不仅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

科学的家庭教育需要权威和民主并存。

父母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权威和威信,另一方面也要给予孩子理解和宽容。

需要提醒的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跟让孩子自由并不矛盾,权威不是专制,民主也不是溺爱。

父母力求做到对孩子爱而不娇、严而不厉、管得有理,这样的父母一定会有很高的威信,这样的教育也一定能让孩子心悦诚服。

 

总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一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以身作则,坚持共同的立场,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才能有相对正确的是非判断,以及相对稳定的标准遵循,并在生活中养成习惯,为以后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


本文内容:曾教授《中国式教养》汇编

粉丝福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