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只读一本书 · 用一本值得等上14年的作品,安妮·普鲁用《树民》诠释人的本性

 正午文化 2020-08-28

“人的本性就是重蹈覆辙。”

在探讨人的本性这个话题上,安妮·普鲁总是用狂野而粗暴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特点一直到晚年都没怎么变,读她的任意一个短篇或者长篇你都会发现,在她笔下所流露出的力量与激情,真的很容易引起共鸣。

《树民》是安妮·普鲁80岁高龄时出版的长篇作品。这位以《断背山》和《船讯》被国内读者所熟知的美国作家,用8年时间来构思和创作这部长达690页的小说。毕竟是作者在暂离文坛14年后的作品,多少会让人期待这位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和普利策文学奖得主又将带来怎样一个新鲜的故事。

“《树民》的非比寻常,不仅在于它的超长篇幅,更在于它的跨度和野心。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巨作,很可能会被后人认定为安妮·普鲁最好的作品。”这是《出版人周刊》对该书的评价。

故事发生在17世纪末,两个未受过教育的年轻人赛尔和迪凯,在大变革时代离开法国,来到加拿大的原始森立中,希望能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开拓未来。他们这一路的迁徙更像是一场逃亡,努力征服遮天蔽日的古老森林,同时也被森林所征服。故事一直延续了300年,包括赛尔和凯迪的子孙后代在这片森林里的悲观离合。总的来看,这更像是一本家族的编年史,谱写的也是关于对命运抗争和搏斗的传奇颂歌。说是一部史诗级的作品一点也不为过,它借助两个与森林密切相关的家族兴衰,探讨着人类与自然相处模式的多种可能性。

故事的大多数情节都发生在浩瀚无边的北美原始森林中。大自然就像作者安妮·普鲁的文风一样,狂野而粗暴的招待着每一位来访者。在这种力量下,每个人类个体更像是这场自然风暴中挣扎着的帆船。这种无力感渗透在整本书中,却没有让读者感到不适。

青年学者尹珊珊在为《树民》作序时这样写到:“如果你妄图抄写下每一句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很快就会放弃这个尝试,因为那跟抄了半本书没什么区别。”如此之高的评价,除了是赞赏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外,也是对她提出的“人的本性就是重蹈覆辙”这一观点的认可。

“即使人人都知道为时已晚,我们还是不会有任何改变。这仿佛是人类心智中根深蒂固的某种东西。我们没法停下来,后退一步,去补救。一旦开始做某件事,我们就一直做下去。”就像书里的主人公赛尔和迪凯,他们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尝试掌握自己的命运,选择抗争,在这条前往森林的路上并没有后悔,也没做出退让,甚至其子孙后代依旧在重复他们的旧路。这里的“重蹈覆辙”,说的不仅仅是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而是人类这种高等哺乳动物的本性,这一点或许当我们翻开历史书,就会有更深的体会。

《芝加哥论坛报》说这本书值得我们等上14年。的确,在14年后再次看到安妮·普鲁的作品,是让人欣喜的。虽然《树民》并非作者擅长的短篇小说,但它值得被每个读者“重蹈覆辙”很多遍。

《树民》

作者: 安妮·普鲁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作名: Barkskins
出版年: 2020-7
定价: 96.00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