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下害虫系列(二):我国常见地老虎的识别和防治

 深海之星ccpsl0 2020-08-28
今天我们来讲述下地下害虫中另一个危害比较严重的害虫——地老虎。地老虎是几种虫子的统称,常见的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等。

有的地方把地老虎叫切根虫,因为它们常常咬断作物近地面的根、茎。也有的地方叫土蚕,而有些地方则管蛴螬叫土蚕。还有些地方称其为夜盗虫,因为地老虎3龄以上的幼虫有昼伏夜出的习性……

拦腰切断

因为我们各地对它的称呼不一样,那文章中就统一称它们为地老虎吧,至少这个名字你说出来,别人不会把它当成其他东西。
一、地老虎
地老虎是我国农、林、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下害虫,也是世界性的重大地下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切根夜蛾亚科。地老虎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为害重,还是多食性(可以理解为不挑食)的昆虫,其幼虫俗称截虫、地蚕、切根虫、土蚕、夜盗虫等。幼虫在地下和地表为害,咬断幼根、幼茎,吞食叶片,造成缺苗断垄或毁种。中国农区地老虎有170种,在我国发生量较大、造成危害且有研究记载的种类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警纹地老虎、八字地老虎等20余种。
地老虎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对其进行防治,尤其是采用毒饵进行诱杀时一定要考虑到。
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结合发生期用黑光灯、糖醋液等对其进行诱杀。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学名Agrotis ipsilon(Hüfnagel),属鳞翅夜蛾科,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记载,长城以南、乌鞘岭与横断山系以东的广大地带,虫口密度普遍较高;主要发生区多集中在华北平原,西北、西南和东南的河谷地带(江、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及低洼内涝地区)以及城市郊区的菜田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北方水浇地面积的扩大,其发生区也随之扩大。小地老虎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十分广泛,除水稻等水生植物外,几乎对所有植物的幼苗均能取食为害。在我国主要受害作物有棉花、玉米、高粱、小麦、芝麻、烟草、麻类、薯类、蔬菜、中草药、牧草,以及果树、林木的幼苗。受害后造成缺苗断垄,乃至毁种重播。

小地老虎虽说是地下害虫,也会危害地上部分,小地老虎的虫龄总共6龄(虫龄可以理解为年龄),1~2龄幼虫取食作物的心叶或嫩叶,到了3龄及以上就可以咬断作物的茎或者叶柄了,如果危害严重,这个时候我们在田间看到的就是缺苗断垄甚至得毁种了。

小地老虎的幼虫在3龄前主要以植物幼嫩部位为食,昼夜都能危害,而到了3龄以后就开始昼伏夜出了。

小地老虎4月中下旬是2~3龄幼虫盛发期,5月上中旬是5~6龄幼虫盛发期。

黄地老虎
黄地老虎学名Agrotis segetum(Schiffermüller),据不完全统计,欧、亚、非洲及澳洲至少30多个国家均有此虫分布。在日本、朝鲜和印度发生也很普遍。国内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和中南地区。60年代以前主要为害区在新疆、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干旱少雨地区灌溉耕作区,在新疆常与警纹地老虎混合发生。70年代以后,在我国江淮和华北地区的种群数量上升,与小地老虎混合为害。黄地老虎多造成春秋两代为害春季为害大田作物、牧草及蔬菜幼苗;秋季为害麦苗及蔬菜、豆类作物幼苗,食性亦很复杂多样,为害的经济植物约50余种。

黄地老虎一年中春秋两季危害,其中春季危害重于秋季。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化蛹,蛹期20~30天,然后羽化为成虫,对成虫的诱杀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最佳时期。

黄地老虎幼虫在华北地区5~6月危害最重,黑龙江6月下旬~7月上旬危害最重。

大地老虎
大地老虎成虫体长约25毫米,翅展为50毫米左右,体黑褐色。前翅灰褐色,翅前缘黑色,翅面上有黑色条纹,环纹和肾形斑明显,有黑边。后翅暗褐色,外缘线较暗。卵半圆形,浅黄色。幼虫老熟时体长为56毫米左右,黄褐色。扁圆筒形,体表多皱纹,背线不明显,臀板深褐色。

大地老虎一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潜伏于表土层及杂草丛中越冬。翌年3月份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白天隐蔽在阴处,夜间取食幼苗根茎,造成大量幼苗死亡。5-6月以老熟幼虫开始夏眠,夏眠后即在土室内化蛹,蛹期为30天左右。10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成虫白天潜伏在枯叶或杂草间,夜间活动,对糖、醋、酒液有趋性,而趋光性不强。产卵于土层中或靠近地面的叶片上,卵期约12天。幼虫共7龄。9月上、中旬化蛹,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羽化。卵散产在杂草或土块上,秋季为害不久于11月随着气温变化,幼龄幼虫入土越冬。其幼虫抗寒能力很强。

二、地老虎防治技术
防治地老虎行之有效的方法较多,但应根据不同作物受害的生育阶段、为害幼虫的龄期、地老虎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种群的田间分布状况和数量以及防治投资的效益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早春清除农田及周围杂草,防止地老虎成虫产卵是关键环节;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剔除残留在地表的作物残梗碎叶;在地老虎发生期可铲埂灭蛹,以减轻为害。结合土壤养育的耕翻与保墒等农事操作,深秋或初冬深耕翻土细耙,不仅能直接杀灭部分越冬蛹和幼虫,还可将蛹和幼虫暴露于地表,使其被冻死、风干,或被食虫鸟啄食,被天敌昆虫捕食或寄生,以有效减少和压低越冬虫口发生基数。在有水利条件的地区,针对地老虎幼虫在土壤中栖息、为害和在地下越冬化蛹的习性,在地老虎盛发期或越冬期可结合农事需要进行大水浇灌,可致使土中部分幼虫和蛹窒息死亡,压低土壤虫口密度。
物理防治
利用小地老虎成虫的趋光性,可采用黑光灯进行诱杀。于地老虎成虫发生期,在作物田地面以上100~150cm处,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隔1~2d收集昆虫袋和清理杀虫电网,每盏灯可控制2 hm2左右的范围。
在春季或地老虎盛发期利用糖醋液诱杀越冬代成虫或其他世代成虫,按糖3份、醋4份、酒1份、水2份,再加1份菊酯类等杀虫剂调匀配成诱液,将诱液放于盆内。傍晚时放到作物田间,位置距离地面1m左右,翌日早晨检查并去除杀死的地老虎和其他害虫。
利用地老虎对一些寄主植物(或场所)有趋性的特点进行诱杀。如用新鲜杨树或柳树的枝叶扎成把,每公顷插150把,或老桐树叶每公顷放900~1200片,浸以药液后于傍晚插放入田间,翌日清晨进行检查;或用泡菜水或发酵变酸的甘薯、胡萝卜、烂水果等加适量农药诱杀成虫。在作物苗定植前,地老虎幼虫仅以田中杂草为食,因此可选择其喜食的灰菜、刺儿菜、苦卖菜、小旋花等杂草堆放诱捕幼虫。
生物防治
重点是注意保护天敌和利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六索线虫(Hexamermis agrotis)在田间对地老虎幼虫的寄生率高达49%~68%,对棉田第一代小地老虎寄生率可达84 %。另外,斯氏线虫(Steisnernema carpocapsae)NC116、Mex、An/6等品系对小地老虎也具有较高的侵染致病活性。应用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制剂制成毒饵,也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用芫菁夜蛾线虫制成毒饵或浇灌对小地老虎幼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蔬菜大棚大量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和广赤眼蜂可以有效控制小地老虎等的为害,对小地老虎卵的寄生率可达到75.91%~80.76%。利用地老虎性诱剂进行诱杀防治也是十分有效的生防措施。生物制剂(生物农药)的田间使用剂量,应根据不同生物农药的具体用量和使用说明严格掌握。另外,注意生物制剂与化学药剂的协调防治。
化学防治
主要采用药剂拌种、撒施毒土、毒饵诱杀、药液浇灌等控制措施和方法。用药剂杀虫防治时间是关键,1~3龄幼虫的耐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喷药防治的适期,3龄后就只能采用撒毒饵的方法了。
1.药剂拌种。采用70%噻虫嗪干粉种衣剂1g处理300g种子;或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g处理200g种子;或5%、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50~1:100和1:100~1:150包衣处理;或16%克·醇·福美双悬浮种衣剂按1:30~1:50的药种比进行种子包衣等进行种子处理,可防治地老虎等多种地下害虫对作物苗的为害。
2.撒施毒土。采用50%辛硫磷0.5kg,加适量水,喷拌细土50 kg,每公顷用毒土或毒沙300~375kg,播种时顺垄撒在种子上,或在地老虎为害期撒在幼苗根附近;或采用0.2%联苯菊酯颗粒剂90~150g/hm²、5%二嗪磷颗粒剂600~900g/hm²随播种进行撒施,防治地老虎对作物苗期的为害。
3.毒饵诱杀。利用地老虎幼虫对香甜物质有强烈趋性的特点,采用撒施毒饵的方法加以防治。先将饵料(麦麸、谷子、豆饼、玉米碎粒等)炒香,每公顷用饵料60~75kg,再拌入90%敌百虫晶体2.25kg,加适量水配成毒饵,于傍晚撒施在农作物的苗间或畦面上,引诱毒杀。
4.药液浇灌。在地老虎严重为害期,用16%阿维毒死蜱微囊悬浮剂、48%毒死蜱乳油用药量为900~1200mL/hm²,防治效果均达95%以上,还可兼治蛴螬等地下害虫。用16%阿维毒死蜱微囊悬浮剂、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等对受害作物进行灌根;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20%菊·马乳油3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氯氰菊酯乳油5.6~7.5 g/hm²进行喷雾防治。
来源:慧植农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