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古稀之年老教师:从“赤膊”备课到“用一辈子备课”

 公众号_好教师 2020-08-28

好教师教师节征文活动#36位教师的不同人生##我的老师也是好教师#正在火热进行中,我们面向广大粉丝,征集高质量的正能量积极的教师人物成长类、好教师人物事迹类稿件。详情请点击文末超链接了解。




一些前辈名师是真正的“在用一辈子备课”。他们,把工夫下在了课堂以外——文本细读的功夫、板书的功夫、朗读的功夫、背诵的功夫、点拨的功夫。

他们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以成就学生的精彩为己任。

如于永正老师备课,把“工夫”花在“功夫”上——反复练板书、练朗读、练批注;

支玉恒老师备课,读一遍,就把课文反扣过来,捕捉文本的第一印象,根据文本特点设计教学;

贾志敏老师备课,几乎小学课文的所有名篇,都能熟读成诵。再如,我的我们班的老师山明亮先生。


在四十年同学聚会上,同学们都簇拥在山明亮老师身旁,说得最多的是山老师当年打着赤膊在宿舍备课的情景,那玻璃窗里的“赤膊”不知多少次地感动了我们。

当年的师范学校在龙克山里。龙克山在黄陵镇的纵深处,从镇上的街道向东前行,需要数完九个山头才能到达。

一条黄泥巴马路起起伏伏伸进一处三面环山的坳地,学校就建在这里,与周边村落相距三两里,不见人烟,是一处只有云飞鸟叫,没有车喧人扰的读书的好地方。

在连电扇也是稀有的年代,遇高温天气,办公学习除了能用凉水洗把脸擦擦身降降温外,就只能用“精神”来硬抗,常是一身臭汗如水淋一般的。

学校简陋的两层办公楼如一根负重的扁担,一头挑着西面山坡上的教室,一头担着东面山坡上的学生宿舍。

在夜深人静,我们从教室与寝室之间来回,总能看见山老师紧闭门窗,打着“赤膊”在宿舍办公的情景。

那情景如刀刻一样,长在我们的记忆里,历经几十年,每一个细节都未曾磨平。

那是紧临办公楼中间过道的一个只有几平米的单人宿舍,一袭粗布白色蚊帐靠近窗旁一角,但显然已占去房间的大半空间,蚊帐前紧靠墙壁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书本。

一入夜,赤膊的山老师就安坐在桌前,埋头办公,那专注,似雷打不动。那被同学们戏称为“苹果”的脑袋,顶着上方一盏晶亮的灯,我们谁也不知道这灯是在深夜何时熄灭的,但它至今却总是亮在我们心里。
   
 
他每节课都是“空手道”(上课从不看教案),课上得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和谐。

他常是踏着铃声走进教室,也带教材教案,但常是放在讲台一角,从不打开。起立后,还未待班长喊完“坐下”,他已拈着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吱吱嘎嘎地写开了。

他教我们高等数学,那些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等等的一道道例题,其间不乏繁琐的数字与难记的符号,有的甚至要写满半块黑板,他竟然都能一气呵成地默写下来,往往慌忙得我们连眨眼都不敢懈怠,顺着行云流水的粉笔字一个劲地追读。

我们知道,临了,他会习惯地拍拍手上的粉尘,便拿眼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这是他的特写教态,他在捕捉提问的对象,你分神的一个小动作,往往就会被他逮住,那答问的准是你。

山老师说,那时他的底子只不过是一名老三届的高中生,而要教你们这些高考来的师范生,虽然是中师,但学的都是高等数学,他不发奋学习那是连课堂也进不了的。

那时师资匮乏,都是赶着鸭子上架,拿今天教小学都是研究生的学历来说,在那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他还说,那时不光是热,山里的蚊虫也特别多,不关闭门窗时,就要穿上长褂长裤,外加一双深筒套鞋,一般人是受不了的,打赤膊办公虽不雅,但也是无奈之举。
   

但我们都知道,从他自出机杼、灵活自如、充满创造与灵性的教学中,我们分明看到的不是他谦逊所说的一个“老三届”,而是一个真正的学高大师。

他“空手道”的独门秘籍,闪烁着教育的智慧之光,其教学中注重指导我们掌握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解答难题时找准突破口的方式方法,这些都是够我们体悟一辈子的。

归纳起来,其根本点就是一个“活”字。 “活”固然来自于他的智慧与创新,但主要是来源于他“备”“背”的用功。

如胸有成竹、厚积薄发、运斤成风、绕指柔等等成语所表述的意思一样,是“备”与“背”的功夫下得精深,只有先烂熟于心,而后才能生花自如。“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对于我们崇尚的“活”,他曾开玩笑地说过这么一个故事:高速公路上,有两辆车发生了小碰撞。两个驾驶员一言不和,在路边打了起来。

一个是普通人,另一个则是专业空手道冠军。交手很快结束,空手道冠军输了。第二天,这条新闻上了很多报纸头版,有记者在分析空手道冠军输的原因时,这样写道:“空手道比赛有一个规定,就是不准打头部,腰部以下也不能打。

可是,普通人没有学过空手道,直直一拳就打在空手道冠军的鼻梁上,让冠军就此倒地不起。”  

他说,不懂变通,按部就班,拘泥不化是会害死人的。教学也是这样。

这虽是一则笑话,但让我们懂得:人的一生,有很多条条框框束缚着你,让你无法施展潜能。之所以比别人强,是因为你比大家先解开了一条绳子,先抛开了一道束缚。

人生的第一课到最后一课,都是学着解开绳子的过程,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推开生命中一扇又一扇的窗户,欣赏更艳丽的风景。

山老师就如这道风景,他的“赤膊”敬业精神,几十年,如一标竿立在了我们从教路途的每一步,让我们在教书育人的生涯里不敢苟且一分钟。

他所带的我们这个班51名学生,如今有一半以上都成长为校长书记主任,几乎个个都是骨干教师,撑起了这个区教育的半边天。

而山老师更是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师范学校校长、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用“赤膊”精神在未知的路上始终带领我们一路奔跑。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师生又在故地相逢。虽然师范学校早已搬迁到县城里,老校舍已难觅踪迹,焕然一新的是座美丽的生态公园,连“龙克山”这个我们叫习惯了的名字也改成了“龙灵山”。

“赤膊”备课背课的情景也许我们再难以看到,但我们徜徉在这美丽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朵一草一木中,仍最乐于说的还是当年生活学习的趣事,我们让七十有三、精神矍烁的先生走在前面,继续引领我们前行……

(右二为山明亮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