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扯淡的青岛五环地图!离谱的不仅仅是房价,还有高昂的通勤成本

 Martin2016 2020-08-28

这几天,一幅名为“青岛五环地图”的截图,引发了很多青岛小伙伴的关注,这个最早出现在网络上的玩笑之贴,竟然吸引了一些行业大V的品头论足。

先看下这五环的路线走向:

一环为市南、崂山、西海岸新区的前海一线,基本走向为香港路-胶州湾隧道-滨海大道。

二环为辽阳路-杭鞍高架-第二海底隧道-2号疏港高速。

三环为金水路-海湾大桥-青兰高速。

四环为仙山路-环胶州湾高速(青兰高速段)。

五环为青银高速-沈海高速。

这样依托主要交通干线的区分方式,看似有些道理,但实际上很不靠谱的。

因为一座沿海城市,真的需要有五环吗?而且这样一个牵强为之的五环地图,并没有任何的参考性,无论是从房价的角度,还是通勤的角度,这样的一幅地图,更像是一个可笑的“不靠谱地图”。

首先从房价角度来说,这个地图就有很大的问题,在某自媒体制作的房价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房价的走向,要多不靠谱,就有多不靠谱。且不说主城区和西海岸新区房价的巨大差异,同处于三环以里的李沧和辛安,房价可是差了一万多呢。

其实在小编看来,最不靠谱的其实还不是房价,而是隐藏在这幅地图之下的通勤成本。

有人“凌晨三点不回家”,有人“清晨五点已上路”。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当前大城市的通勤差异。

有一种遥远,是家与公司的距离。“熬过人山人海的等车大军,又在上班路上堵到心凉”。在北京,五环外的人是不配有懒觉的,甚至于三环内都被堵得失去理智。

但如果按照所谓的“青岛五环地图”来说,在青岛,不要说五环了,就算是一环内,通勤时间也会大大出乎你的意料。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青岛市白领每日平均通勤时长为2.65小时,在山东全省位列第二。

而通过实际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青岛的城市通勤是多么的恐怖。

胶州湾将青岛分为了三个部分,相对独立的青岛、黄岛、红岛,三个区域相互之间交通非常不便。

黄岛到青岛的胶州湾隧道,高峰时期没一两个小时过不去。黄岛任何时刻去流亭机场,都需要一小时以上。尽管已经建成了胶州湾跨海大桥,但高昂的过路费和多绕一大圈的路程,让很多人不得不放弃。另外,三个区域间的公共交通更加不便。

以当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最大通勤空间半径”来说,(最大通勤空间半径,往往就是一个城市的市区半径,也是一个投资半径。通勤空间半径越大,说明这个城市汇聚的资源越多、轨道交通越发达,有些面积小的城市装不了这么多资源就会外溢,进而形成卫星城市。),在一项统计中,青岛的通勤空间半径是25公里,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一,在整体36个城市中排名也偏后。

这与青岛近些年来的三湾三城大青岛框架有点不符。要知道,从11号线的鳌山卫到13号线的董家口,直线距离都达到了130公里,算算半径也到了65公里。这说明一个问题,大青岛的架子是起来了,但是内在的产业、人口还没有得到有效填充。

这就是当前青岛的通勤现状。即便是大家都住在所谓的一环和二环以内,想要互相之间联系一些,估计要比登天还难。

除了这两个方面,其他的诸如产业分布,地区发展等,各区域间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所以,这样不靠谱的青岛五环地图,也就是看看罢了,认真起来,你就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