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全国节能会议 创新潮头谱新篇(上)

 昵称71321263 2020-08-28


编者按:

由中国纱线网主办的“2015'全国纺织节能与降低生产成本技术研讨会”于9月12日成功落下帷幕,在本次大会上,由国内几家优秀纺机带来的重大创新技术极为震撼,有些技术甚至是革命性的创新突破,这为我国广大棉纺企业实现优质高产、节能降耗带来新的启发和借鉴,请看中国纱线网主编王果刚对部分企业老总的采访。

1、无锡万宝:基于“陆S精纺工艺”的万宝新一代高效节能紧密纺装置纺纱效果惊人

(纱线网主编王果刚采访无锡万宝董事长张忠宝)

基于“陆S精纺工艺”的万宝最新一代紧密纺装置具有的突出亮点:节能、低耗、省工,纱线CVb指标好、锭差小,对环境温湿度要求低,纺纱适应性好。
王果刚:非常感谢张总、陆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这两天我们的专家给我推荐的根据陆老师的理论开发的万宝最新一代紧密纺装置,我很感兴趣,请张总先介绍一下您这个新式武器。
张忠宝:好的,对于陆老师的系统工艺我们命名为陆S纺纱工艺。现在的纺织厂真的面临很多困难,对于我们设备制造企业来说也应该考虑到他们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要从节能降低成本方面去考虑,所以这么多年做下来,基于陆S工艺的轻加压高效节能紧密纺装置使用效果确实不错,现在通过徐州顺泰、杭州萧元等企业的生产实践证明,在各方面确实都是有利的,可以说有4大亮点,第一是节能,吨纱节电基本上在120元左右,理论上计算相比现在的装置节能在8%,第二是低耗,胶辊的使用周期大幅延长,一个胶辊的使用寿命保守说可以达到5年,该皮辊为直径35mm的大直径皮辊,按照一年磨砺一次,一次磨砺0.3mm计算,5次磨砺量为1.5mm,0.3mm也是保守的,一般情况磨砺0.2mm可以了,常规胶辊目前是一年的寿命,一个皮辊4块钱,五年单皮辊这块就大大降低了耗材。第三是省工,目前紧密纺胶辊2~3个月磨一次,机器、人工、电耗这都是成本,所以我们这个皮辊一年磨一次只有原来的六分之一,这样即节省了器材、也做到了省工省电。
王果刚:嗯,既省工、又省电,对质量的稳定性也有好处,又做到低耗。
张忠宝:还有一点,纺织厂追求CVb稳定一致,减少锭差。通过大量试验对比,这个大握持的紧密纺同普通环锭纺相比稳定性较好。所以这套产品我们在2014年上海纺机展推出后,大家关注度很高,2015年再次推出有意向的单位就多了,包括无锡一棉、江苏悦达、浙江宏宇、湖南东信等优秀企业。
王果刚:湖南东信是以做粗支纱为主的,你们这个装置在粗支、细支纱各种品种上适应性都很强?
张忠宝:是的。刚才说了这个装置的4个优点,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开冷车比较好,就是不管车间温湿度如何,开车比较稳定,适应性较强。
王果刚:棉纺厂对温湿度是比较敏感的。
张忠宝:今年的展览会我们的展位在门口,湿度很大, 当时一点没有影响到我们正常开车,所以该装置对温湿度的要求不高。
王果刚:我这里归纳一下,这款新型的紧密纺装置:一、省电;二、皮辊周期延长;三、省工;四、纱线CVb指标长期保持稳定,质量大幅改善;五、对环境温湿度适应性好,对产品的适应性强。
张忠宝:还有一点,比较适合老机改造,一般的赛络紧密纺摇架压力在200~210N/双锭,这套装置摇架压力是70~80 N/双锭,压力大幅度降低,所以对摇架的要求降低。
王果刚:这也是节电的重要原因,我们请陆老师补充一下。
采用了大皮辊轻加压系统工艺:胶辊使用寿命大幅延长;机件损坏及器材消耗大幅度减少;胶辊绕花现象基本避免,细纱开冷车不再困难;粗纱实现大定量,前纺设备配置大幅减少;品种适应性非常强。
陆惠文:这个装置其实从09年就开始使用了,胶辊使用的量可能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从对这套装置使用一年的胶辊的测试结果来看,胶辊变形量不超过0.2mm。使用的胶辊最长的已有3年没有磨砺,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这个系统不是说简单的一个大皮辊,它包含了从前到后一个整体的工艺思路,总结一下不叫两大两小工艺,而是三大一小工艺。从表面上看只是皮辊寿命延长了,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关键在于它的握持力稳定、牵伸性能稳定,所以它就能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和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在30~70%都没有问题。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像沛县顺泰春节放假关车8天,开车从前到后开齐只花了2个小时,基本上没有出现缠绕现象。大家都知道纺织厂开冷车一般都要半天的时间,空调要提前打开,温湿度尽可能恢复到开车时的状态,皮辊要适应一下车间温度等。
王果刚:恩,这也意味着产能的提升,能耗的降低。
陆惠文:另外皮辊的表面损耗减小,同时增加了握持力,提高了牵伸稳定性,皮辊芯不坏了,罗拉不变形了,罗拉头不坏了,罗拉的传动齿轮不坏了,你可以看到罗拉齿轮箱的油不会变。最大的优势在于产品的稳定性比较好,由于皮辊的周期长了,所以产品的稳定周期大大提高;由于皮辊直径加大了,所以他的抗绕性大大提高,所以现在用大皮辊的一大特点是不用使用绒辊。像顺泰纺织那里,第一没有空调,第二没有地吸,第三没有吹吸风,第四没有绒辊,但是各车间没有一点飞花,三角区干干净净,这当然也与前纺的工艺配置有关。
由于采用了大皮辊轻加压工艺,可以让细纱实现高倍牵伸,这样粗纱的定量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来我们通常是一支一倍的牵伸,现在可以做到一支两倍的牵伸,粗纱的产能可大幅度提高。
沛县3万锭的一个配置,九台FA1203梳棉机,产量每小时57公斤,速度开到173米/分,并条只有三套,粗纱4台。按照常规配置,一万锭至少要配两台粗纱,而且赛络纺还要增加30%。由于纱的质量比较好,产品比较稳定,所以络筒的效率都在90%以上,3万锭只配了5台络筒机,这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另外这个工艺把企业管理的要求降低了,断头降低,挡车工劳动强度降低、清洁工作少了,看台增加、产量提高,所以用工少了,工人工资高,管理就上去了。
王果刚:动一个环节,各个环节就都动起来了。
陆惠文:另外在紧密纺上我们不光是推广这一个轻加压装置,我们还设计出一个新的节能型负压管,节能型负压管按理论上计算可以减少风量达到40%,我们推广时给客户承诺减少20~30%。
在轻加压装置上面,据马山试验中心的试验报告,环锭纺单纱上节能8~12%。当然各个厂家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在宣传时张总对皮辊的寿命打了伏笔,因为从09年到现在皮辊没磨过2次,使用情况还是良好的。
王果刚:实际做的比说的还要好。
陆惠文:在品种适应性上,我们做了很多的试验,不换皮辊、不改工艺,适纺于棉、粘胶、各种混纺、甚至麻纤维等,品种适应性非常强。
王果刚:不错,这套工艺对原料的适应性很广泛,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很强。
张忠宝:它是一套系统工程,不是说两个大直径皮辊就可以做到的那么简单。

2、武汉江南电子:实行专业化细纱变频改造,减少细纱断头、提高产量、降低吨纱成本

(纱线网主编王果刚采访武汉江南电子总工郑磊)

武汉江南电子买断了日本泰川的变频器技术,并针对细纱工序的特殊要求进行了软件和硬件改造,通过16段纺纱曲线优化设计来减少细纱断头,并能在细纱车间多尘绒、高温、高湿的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
王果刚:非常感谢郑总接受我们中国纱线网的采访,江南电子在我们行业里的历史渊源蛮长了,是原来的江南集团,也是我们纺织行业的老牌国企。
郑总:56年建的企业。
王果刚:跟我也有缘,跟原来我所在的企业杭二棉,是同一年建的厂。
郑总:而且图纸是一样的。
王果刚:是一张图纸,早几年走进去的时候,连布局都是一样的,车间里面的设备型号、朝向都是一模一样的。郑总,这次在会上给我们介绍的细纱机变频改造,谈谈你们的这个产品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郑总:我们真正想做细纱变频器是在10年之前,当时我们也做过一些客户,因为当时我们还没有自己生产的变频器,所以这个变频器是从别的变频器厂家买的,买过来以后我们做一些细纱方面特殊需求上的处理,再装上去。这样的话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价格问题,因为我是买回来的,我的价格受到约束;第二个是使用上的问题,我前期的客户反应,变频器的故障率比较高,当然不是说别的变频器不好,只是说它可能不是很适应这个环境。
王果刚:对,棉纺厂的环境是比较恶劣的。
郑总:我们李总一直强调我们的一个行业优势,就是我们是纺织企业出来的,一个做自动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对纺织行业非常了解,这么多年李总也一直强调说我们不能跳出纺织行业,我们就在纺织行业里做服务。相对于其他自动化公司,甚至是其他的变频器厂家,像汇川和英威腾那样的上市企业,它们做的变频器都非常的有名,我们跟它们比有什么优势呢?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对纺织行业的了解,所以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从日本泰川买断了这个技术,它的源代码包括整套的资料都一次性买断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加入细纱的元素来做这个变频器,主要是两块,一个是软件部分,我们针对细纱最主要的一个功能——16段纺纱曲线,这个是细纱改造的根本,只有16段有一个合理的曲线,才能够控制纺纱张力,控制张力才能够控制断头,断头减少了很多问题就都解决了,回纱减少了、用工减少了、产量增加了,那么细纱效率就提高了,吨纱用电量就下来了。
王果刚:这个是我们行业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郑总:还有一个是硬件部分,硬件上要适应我们纺织企业。节约是为了赚钱,对客户来说,再好的变频器安装上,如果连变频器本身的成本都没节约回来就损坏了,也就没有意义了。
王果刚:改造意义就没有了。
郑总:对于客户来说就相当于节能不节钱,这是没有意义的,这也是我们以前在做细纱变频改造时最受制约的地方,现在我们就是从几个方面来解决它,第一个是我们对电路板上的三防器做了特殊的处理,来防止纺织厂高湿的情况。
王果刚:三防是防尘、防水、防绝缘?
郑总:对。第二个是我们把散热片的尺寸尽量做大,然后去掉风扇,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改进措施,因为我们通用变频器的风扇是轴流风扇,99.9%的变频器都是采用风扇来散热的,它的原理是让风扇转起来以后带动周围的气流,来把热量带走。但是在纺织厂就碰到问题了,像短绒、纤维、粉尘被带过来了,带过来以后风扇被缠住,散热片的风道堵塞了,这个时候热量就带不走了,变频器温度就升高,温度升高直接带来两个坏处,第一种情况是它到了极限温度直接报警了。
王果刚:干脆死机了。
郑总:对,第二种情况是它可能没有报警,你说用了一年还不错,但实际上它是长期在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运行,懂电子的人都知道,当电子元器件在一个比较高的温度下运行时,它的寿命是会缩短的,因为它的半衰期都是会改变的。
王果刚:能耗也是增加的。
郑总:对,所以我们就改成一种大散热片,在安装的时候,我们把它安装到细纱的负压风机箱里面,这是细纱机给我们提供的一个便利条件,因为细纱机是一定要有负压风机的,它是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所以里面的环境相对较好,而且气流是在不停流动的。
王果刚:这个改造很巧妙!
郑总:气流不停地流动,就把热量带走了。经过我们实测,我们的变频器在纺织企业里面用,温升没有超过15度的,也就是夏天你的车间温度40度,那么模块温度就在55度以下,这个相对于变频器来说就像人的37度一样,是一个非常建康的温度。
王果刚:郑总,我归纳一下,你们对原来传统的变频器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都做了改造,软件的改造主要针对细纱的特殊要求,16段纺纱曲线,进行分段来控制,控制张力,减少断头,硬件方面主要是针对纺织厂的多尘、高湿、高温、散热,环境上的要求来做改进,而且还巧妙地利用了细纱机上原有的负压吸风功能,把散热问题解决掉了,很巧妙。
武汉江南电子注重品质,变频器返修率低于1% 。细纱机进行变频改造后,增产一般在5%以上,改换品种方便,降低劳动强度。
郑总:最后就是品质这一块,李总非常看重,每次开会就要讲品质,所以我们采购这一块是有严格要求的,包括我们的制作,像我们的模块用的就是英菲尼的模块,这是全球最好的模块,然后像18.5变频器,按照变频器的设计原理应该使用75A的模块,但是我们都是用的100A的。
王果刚:郑总,是否可以这么说,这是你们专门为纺织行业量身定做的,同时也是质量很好的,最懂纺织的一个变频器。
郑总:其实跟客户交流过程中,客户也会问到这个问题,他说你的变频器难道能比西门子、ABB这些进口品牌好吗?我给他们的回答是这样的,用在细纱机上的我们是最好的。
王果刚:因为你们最理解纺织,最理解细纱。
郑总:是这样的,一个大的变频企业,一年做十几个亿,它不会为你们纺织去开发这么一款变频器。
王果刚:实际使用效果怎么样?
郑总:实际使用效果应该说是非常好的,从2014年的展会开始,这是我们正式向外井喷的时期,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家客户了,目前我们的返修率控制在我们非常满意的程度,李总当时要求我们年返修率控制在3%,但实际上我们以今年来说是低于1%的,但是还是会偶尔发生装上去出了问题返修的,有的是运输过程出问题,有的是使用不当,包括像有些客户不小心把水泼上去了,这种问题也碰到过,但是返修率还是控制在我们非常满意的一个程度,当然我们也会继续努力。
王果刚:你们是否认为理论上所有纺纱厂的细纱机上,都应该安装像你所推荐的产品?
郑总:理论上肯定是这样的,因为第一它能减少断头,第二能增加产量,第三不用换皮带盘,第四也可以提高功率因数,降低运行电流,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好处。
王果刚:郑总,行业里面现在很多细纱机已经提供变频电机这项技术了,你如何评价现有的这个变频技术?
郑总:从曲线的功能上来说,它们是几乎都能够达到已经有的效果,像经纬纺机、贝斯特,它们是专业的纺机厂做出来的,它们的曲线不是由变频器完成的,而是由细纱机上面的PLC来完成的,但是它们都存在什么问题呢?一个是早一点的设备(我们国家2000年以后就开始有变频的设备了),它的变频器现在损坏比较严重,也有的客户让我随便装个变频器,但是尺寸不一样,挂在那里,第一、很丑;第二、有的连门都关不上;第三,这样一改,反而故障率也高。现在我们针对这一块,做的尺寸跟他们原来的一模一样,性能也一模一样,拿去就换,换了以后外观什么的都是一样的。而我的价格就相对来说比他维修价格贵不了多少。
王果刚:使用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郑总:应该说是这样的,从客户的反馈来看,像有的客户增产10%,基本上在5%以上,这是一个好处。第二个,像有的厂特别是江浙这一带的小型棉纺企业,经营思路很灵活,什么单子都做,像我们有的客户就40几台细纱机,一个车间同时生产20多个品种,每天不停地改纺,这样的话,他每天换皮带盘的工作量就很大,而且每天敲敲打打对电机也不好,改了以后,这一块对他就很方便了,他也很满意。
王果刚:尤其适合于那些品种经常更换的厂家,现在不变换品种不现实,很少有企业一年做1-2个品种,往往这样的企业现在都很困难。

3、济南领驭:筒纱包装机器人,自动化程度高,有效减少纺纱企业用工

(纱线网主编王果刚采访济南领驭销售总经理张志刚)

一条筒纱自动包装流水线,只需1个操作工,10万锭可节约8~10个包装工。

王果刚:张总,介绍介绍你的自动打包系统,怎么想到搞这个东西了?
张志刚:说起来,这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和一个纺织厂的朋友在一起探讨纺织行业的升级换代,当时他提到他们厂里的筒纱包装,包纱工序比较繁琐,用工比较多,当时我们听到以后,就到厂里把整个包装流程看了一遍,然后就和我们厂里的技术人员在一块探讨,探讨完以后认为这个项目应该有市场,所以我们就决定上马。我们研发这个项目已经用了两年的时间,今天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讲,我们这个机器人已经达到了我们的设计要求,目前在国内,性能应该是最先进的,功能也是最全的。
王果刚:请详细介绍一下工作流程。
张志刚:整个筒纱的包装流程,就是一个流水线作业,筒纱在自动络筒下来以后,现在我设计的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由特制小车把筒纱从自动络筒推到一个专门的寄存口,推过去以后就不用管了。先是靠气缸把这个筒纱自动推到流水线上,然后经过配对,监测这一套程序,一直到最后捆扎完成后垒包,整个程序需要一个人,一个人操作就可以了。
王果刚:噢,一个人操作就可以了?代替了原来的多少人?
张志刚:大约5-8个人,十万锭的厂啊,有的厂可能达到12个人以上。
王果刚:差不多10万锭可以省下10个人吗?一个人替代10个人的工作?
张志刚:对,应该是没问题的。目前通过在纺纱厂里3个月的试用,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实际的使用效果完全达到了设计目标,得到了客户很好的评价。
王果刚:我有个问题,比如说筒子的质量原来还有个人工目测检一检,对吧?你带有自动鉴别的功能吗?
张志刚:有。筒纱里有时会出现色差,原来咱们靠人工来检,随意性比较强,我现在完全是自动的,有色差的直接在流水线就剔除了。目前来说,这个功能在国内就我一家有。
王果刚:这个打包也是推送到蛇皮袋里面去?
张志刚:对,这完全是自动的。
王果刚:不需要人的?
张志刚:只需要一个人操作设备。
王果刚:打包也可以,装箱也可以用吗?
张志刚:装箱也可以,装箱就是额外一个流程,但是这个模式完全是可以完成的。
王果刚:如果装箱的话,后面还是少不了人工的吧?比如说我封那个封箱带啊,包扎啊,如果是蛇皮袋的话,我装好以后,都要缝起来,再用那个绑带绑起来。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张志刚:我们是这样,一次我们是把三个筒子自动推进蛇皮袋里。
王果刚:这个袋子需要专门定做吗?
张志刚:不用,纱厂原来的蛇皮袋子就可以。
王果刚:箱子也是不需要定做的?
张志刚:对,完全可以。我这个流水线啊,包括我刚才提到的自动装蛇皮袋,然后到了自动称重,自动缝纫,封包,自动包扎,这一套流程全部包括在内了。
王果刚:堆放呢?
张志刚:我现在有一个叫垒包的程序,这个也是完全自动的,不需要人工。
王果刚:包装好以后就自动摞好了?
张志刚:对,自动摞好了,摞好了就可以直接入库了。
王果刚:摞好以后,用叉车也可以装到车上去吧?
张志刚:对。
王果刚:这个对我们棉纺企业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
张志刚:应该是这样。
领驭的筒纱包装流水线已经在纺纱企业稳定运行3个月,性能成熟稳定,可以大面积推向市场了。
王果刚:长期以来,一直有人想在筒纱包装领域搞机器人,但是一直都没有很好地解决,你这个在棉纺厂已经实际使用过了?
张志刚:已经用了三个月,这个使用性能必须要稳定,才能推向市场。
王果刚:用了3个月效果怎么样?
张志刚:效果很好,应该讲达到了我们的设计要求,也满足了市场的要求。
王果刚:故障率怎么样?
张志刚: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存在小小的不足,经过我们改进在已经完全正常使用3个月了,已经没有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拿到十几台的订单。
王果刚:噢,现在知道的人较少,知道的人增多后订单马上还会增加!
张志刚:我相信我们这个产品很快会在咱们行业里遍地开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