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方点评 : 一对年轻人的艰苦求索路

 昵称71321263 2020-08-28

老方不是作家,不会写小说。

所以,本文主人翁的故事不是小说情节,是他们的真实经历。

本文的主人翁是一对80后的年轻人。男主人翁姓王,叫王俊杰,32岁;女主人翁也姓王,30岁。

他们都是纺织二代,他们的父辈经过多年的奋斗,都在纺织行业站稳了脚跟,各自拥有了自己的织布、染整企业,生意都做得风生水起。

按照世人的常规思路,他们将会站在父辈的肩膀上,成年后接过家族企业,成为家族企业的二代掌门人,过上衣食无忧、安逸享受的生活。

但,他们是有志向、有抱负的年轻人。

在父辈的翅膀下安逸享受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状态。

1 放飞自我,纺织二代“逃离”纺织业

大学毕业后,我们的两位主人翁都拒绝在家族企业中工作。他们决定白手起家,自己创建了常州长荣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机械加工制造。

从此,两个年轻人“逃离”了自小耳濡目染的纺织行业,开始了自己的艰苦创业之路。

2 艰苦创业,困境中历练自我

社会发展到了21世纪,市场竞争极其激烈,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都节节攀升,创业远比父辈时期要艰难得多。但困难没有吓倒两个年轻人。

没有场地,就租借厂房。

缺少技术,就自己钻研。

资金匮乏,就东拼西借。

双方父母于心不忍,提出给他们资金支持,但他们拒绝了。

他们立志要凭借自身的努力打下一片天地。

好在,两个年轻人志同道合。

好在,两个年轻人相互勉励。

好在,两个年轻人都不娇气,都能够吃苦耐劳。

创业初期,两个年轻人东奔西走跑市场,南征北战拉业务,没有吃过一顿准时饭,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很多人不理解,放着好好的家族企业不干,他们到底要折腾个啥?也有很多亲朋好友指责他们的父母:你们就忍心看着孩子吃这样的苦、遭这样的罪、犯这样的难?

但这两个年轻人,苦并快乐着。

经过数年的打拼,长荣发展成为一家集自动化设备与精密机械加工的新型科技公司,组建起了一个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团队,成立了机加工与科研两个事业部,配备了国际一流的机械加工设备,建立了数字加工中心,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与几家跨国公司也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3 居安思危,立志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很多人看来,长荣不断发展壮大,两个年轻人也算是事业有成,功成名就了,可以稍微缓口气,享受一下生活了。

可是,两个年轻人却是居安思危,另有打算。他们认为,长荣虽然不断发展壮大,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但毕竟只是从事加工业务,自身的发展始终要受制于别人。企业要想取得发展自主权,就必须研发自己的拳头产品, 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但要研发新产品,就要找准市场潜在的需求热点,避开常规产品的市场竞争,这就需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4 机缘巧合,织二代发现纺企难题

2014年的某一天,我们的主人翁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关于纺纱企业纱库式自动络筒机加装自动投纱系统,从而节省人工的设想方案。虽然他们当时对纺纱企业没有概念,根本不知道纱库式自动络筒机是个什么东西,但从小家族企业的耳濡目染,造就了他们对纺织行业的深厚感情,也深知节省用工对纺织行业的重大意义。他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项目。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跟这个设想方案的工程师取得了联系,他们第二天就见了面,探讨方案的可行性。

为稳妥起见,他们还带领工程师一起拜会了自己的长辈,征求他们对这个项目的看法,两位在纺织行业打拼了几十年的老人也都很看好这个项目。于是我们的两位主人翁决定马上开始纱库式自动络筒机自动投纱系统的项目研发工作。

从看到这个项目,到长荣启动项目研发工作,仅用了三天时间。

这就是长荣效率。

5 历经蜕变,长荣自动投纱系统技术日臻成熟

二次创业的艰难一点都不比第一次创业小。

两个年轻人对纱库式自动络筒机一无所知。

自动投纱系统是创新产品,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技术资料,一切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企业原来的业务是机械产品加工,而现在是要自主研发高度自动化、高度智能化、高度精细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技术力量、资金储备、人员配备上都捉襟见肘。

但,长荣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有近十年的机械加工经验,技术装备精良,加工质量有保证。

两位掌门人都很年轻,有创新精神、能吃苦,关键是还具有深谋远虑的特质。

有第一次创业的经验,对企业发展的驾驭能力较强。

两个年轻人都有一股不服输的性格和勇气。

从零开始,纱库式自动络筒机自动投纱系统就这样在长荣上马了。

5.1 第一代产品,完美主义者的自我否定

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们旰食宵衣地研讨设计方案,焚膏继晷地试验模块功能,长荣第一代纱库式自动络筒机自动投纱系统终于诞生了!

他们和员工们将这个自己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宝贝安装在自己的机加工车间里试运行,看着管纱一管管被机械手投入到插纱座上,就像看着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对着自己露出天真的微笑,心中充满了欢喜和爱恋!

但事事追求完美的王俊杰,一句话就给大家兜头浇了一盆冷水!他说:“这个东西运行还不够稳定,外观也不够精美,这不是我想要的东西!” 

5.2 第二代产品,自掏腰包倒贴查不足

按照王俊杰的要求,工程师和员工们开始从模块配置方案、机电控制方案到外观设计方案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改进,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于研发出了长荣第二代纱库式自动络筒机自动投纱系统。

这个第二代产品在自己的机加工车间里试运行效果良好,工程师和员工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心想这回王老板总该满意了吧?这款产品总可以推向市场了吧?

但王俊杰仍然不同意推向市场,他说:“我们机加工车间的运行环境与纺纱厂的实际工作环境是有差距的,在家里试运行,我们的技术人员都在盯着,有些小问题随时都解决了,但在客户那里使用,我们的人能24小时盯在现场吗?因此在我们这里试运行好,不代表可以在客户那里运行良好。我们不能把没有经过实战验证的产品推向市场!”

可是不将产品推向市场,怎么能够得到实战验证的机会呢?有员工提议将这套系统免费安装到客户的自动络筒机上让客户试用,这样客户不用花钱就可以减少用工,肯定会很高兴的。但王俊杰不这样认为,他说:“我们目前还没把握来保证这个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万一在运行中出现较大故障,岂不是会影响人家络筒机的正常使用?我们必须要从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为客户负责。”

于是王俊杰自掏腰包买了一台二手自动络筒机,安装上第二代纱库式自动络筒机自动投纱系统,又通过父母的关系在常州就近找到一家纺纱企业,将设备安装到这家企业进行试用。

我们的主人翁也成了这家企业的“名义员工”,每天盯在生产车间观察自动投纱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现一个问题就马上记录下来,通知工程师进行改进,就这样经过近一年的跟踪观察,他们摸清了投纱系统存在的各种问题,甚至成了“自络专家”,对投纱系统与络筒机的配合与衔接要求已经胸有成竹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经过不断改进的自动投纱系统也顺利定型了,这已经是长荣的第三代纱库式自动络筒机自动投纱系统了(见图1)。

图1 长荣第三代自络自动投纱系统

5.3 第三代产品日趋完美,落户银仕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2万多台纱库式自动络筒机,如果能够对这些络筒机进行自动投纱改造,必然会给纺织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自络自动投纱系统甫一问世,就引起了一些敏锐的企业家的关注。比如淄博银仕来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亮、总工程师李衍田。2017年8月份,虽然在市场上还没有出现过自络自动投纱系统,但一直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新生事物的淄博银仕来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获知长荣研发出了自络自动投纱系统,就在第一时间派人去参观考察,详细了解到这个系统的性能特点,通过可行性研究,决定试用该系统。

2017年10月份,长荣的第三代纱库式自动络筒机自动投纱系统落户淄博银仕来。

经过一年多的使用实践,银仕来认为这套系统性能稳定、操作维修简单,总体使用效果良好(见视频),相比以前人工投纱方式,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造后每个挡车工可以看三台车(与管纱质量和络筒设备及操作有关)。节省下来的人工费用与投入相比,大约2-3年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

长荣投纱系统运行视频

因此,银仕来计划今年再上6台长荣自络自动投纱系统。

6 无惧竞争,产品性能是最好的名片

2018年的上海纺机展长荣没有设立展位,而有三家企业都展出了自己的自络自动投纱系统。对于这个问题,王俊杰坦言没有感觉到竞争压力,反而有些自鸣得意。因为既然有这么多企业都在搞自络自动投纱系统,那就说明这个产品是有市场需求的,他们当年的选择没有错,眼光是准确的!

而且,长荣推出的已经是第三代产品,产品性能已经在纺纱企业得到了实践验证,市场有竞争才会有前进的动力,王俊杰认为:产品性能就是长荣最好的名片。

7 老方视角,长荣自络自动投纱系统的特点

在上海纺机展上,老方认真观察了其它三家企业展出的自络自动投纱系统,可以说各有特点,在设计理念上也有不小的差异。但由于长荣没有参展,所以无缘相见,这让老方一度感到非常遗憾。但机缘巧合,老方得知长荣的自络自动投纱系统在淄博银仕来已经运行了一年多的时间了,而且听说运行状态一直非常稳定,于是决定前去实地参观考察。

2018年11月14号,老方一行四人走进淄博银仕来,银仕来纺织副总经理孙亮、总工程师李衍田热情接待了老方一行。

银仕来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高档纯棉纱线、差别化纱线及高档面料织造、整理为主导产品的高科技纺织企业集团。公司拥有20万枚环锭纺纱锭、1100台喷气织机、50台剑杆织机、300台大提花机,30多台套染色、涂层设备。自动络筒机意大利萨维奧、日本村田、德国赐来福的都有。

在银仕来的后纺车间,老方看到了正在运行中的长荣自络自动投纱系统(见图2),该系统被安装在萨维奥纱库式自动络筒机上,车头找头装置的外形尺寸为1.5×1.9 m,改造后自络筒操作面的宽度比改造前多出180 mm,不会对自络挡车工的换管操作造成影响。

图2 投送系统在银仕来车间运行中

现场的实时生产数据显示,该系统的找头率为94%(见图3,据李衍田总工介绍,找头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生产效率为89.86%(见图4,据李衍田总工介绍,该系统改造后,络筒机的生产效率一直比较稳定,比改造前略有提高)。据了解,该系统也在湖北万通安装使用了,运行效果也很好(见视频)。

图3 找头率实时指标

图4 运转效率实时指标

湖北万通投纱系统运行视频

老方询问了一下现场操作工对这套系统的看法,她说原来一个人看一台车,60%的时间是用在向纱库中放纱上,改造完后不用人工投纱了,只需用10%的时间处理一下没有找到头的管纱就可以了,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如果络筒机都安装上这个系统的话,估计一个人可以看3台车。

老方比较关注这套系统的能耗和气耗情况,李衍田总工介绍说,该系统使用的是380V三相交流,装机功率为2.3kW;气源气压要求0.6MPa,压缩空气流量为0.5m³/min,在意大利萨维奧、日本村田、德国赐来福的纱库式自动络筒机上都可以安装改造。

8 结语

老方认为,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纺织行业,降低用工还任重而道远,自动络筒投纱系统能够大幅降低络筒工序的用工,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一定会是纺织企业机器换人的明智选择!

◆ ◆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