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新变法失败的锅,都让翁同龢背了,只怪他当初举荐了康有为

 浩然文史 2020-08-29

影视剧里的翁同龢形象

有一句话说“从政需看翁同龢”,意思是说,翁同龢一生不但在政治上获取了状元功名,历任工部、户部尚书,兼任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更是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可以说是站在国家权力金字塔尖的人物。

就是这样一位官场不倒翁,官途却是“晚节不保”,身为帝师的他不但被视为变法的阻隔者,还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被剥夺一切官位,彻底离开了周旋一生的朝堂。翁同龢的被贬绝不是简单的权力斗争的结果,其背后还掺杂着戊戌变法所带来的朝局震动,很值得去思考。


一、三朝不倒翁


1830年,翁同龢出生于北京的一户官宦人家,其父翁心存为道光二年的进士,后来当上户部尚书,并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在父亲的影响与庇佑下,翁同龢自小便展现出优异的读书本领,1856年,年仅26岁的翁同龢以殿试一甲一名的成绩荣获状元,取得了超越乃父的功名。

翁心存画像

年轻的翁同龢状元功名傍身,获得了教授同治与光绪皇帝的资格,成为人人艳羡的“帝师”!这顶帽子也成为他在官场上顺风顺水的重要保障。

1882年,翁同龢担任军机大臣,正式进入清政府权力的核心阶层,自此开启了他官场最为“凶险”的时刻。1897年,翁同龢担任户部尚书,掌管清政府财政大权,第二年,清政府开启了戊戌维新变法,而他的官场生涯也即将宣告终结。


二、帝师为何惨遭贬谪


1898年6月15日,北京城早已入夏,空气逐渐变得沉重起来,只待一声惊雷将其劈开。就在这一天,一位古稀老人默默离开了紫禁城回到家中,只不过他的身份已由显赫的户部尚书变成一介“白丁”。

这位老人,就是历任三朝的不倒翁——翁同龢。

这时候翁同龢只是被光绪开缺,并没有完全断绝官场之路。但在变法失败后,翁同龢却因“新派”的帽子而被革除一切职务,永不录用,紫禁城彻底对他关上了大门。

光绪

与翁同龢的没落相比,此时的紫禁城内,一场酝酿已久的大变革正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就在4天以前,即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向全国宣告变法开始。

变法正如一场惊雷,在一潭死水的晚清官场炸开,尽管这场变革仅持续百日便被慈禧叫停,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远不止于此,就朝堂来说,这场变革无异于一场权力的大洗牌,翁同龢就是权力的游戏中的一枚“弃子”。

《明定国是诏》标志着戊戌变法开始

要知道,当时还是翁同龢向光绪举荐了康有为,但为什么光绪还要罢免翁同龢呢?要弄清楚这个疑问,就得明白翁同龢到底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支持变法者?他的新派身份是不是后人或时人强加上的?

翁同龢早年间是朝廷“清流派”的重要人物,与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派可谓是积怨已久,他所信奉的是极为传统的儒学,康有为写出《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他就说康有为是“居心叵测”,康对儒学的阐述是“野狐禅”,也就是不入流的学问。

但翁同龢也知道,连小日本都打不过的大清,真的需要一次变法了,而康有为或许就是引起这场变法的导引者,他也只得向皇帝举荐康有为。

康有为

但其实,翁同龢只是把康有为视作一个“工具人”,并没有把他当成同道中人。但无论怎么样,翁同龢举荐了康有为,所以后来被人们戴上了“新派”的帽子!翁同龢虽然引荐了康有为,但在变法中多次反对康有为的思想与措施,也正是因为他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起了光绪的反感,所以他被皇帝“开缺”,就是意料之中的了。


三、维新中的权力纠葛


在维新变法过程中,其实翁同龢和张之洞、陈宝箴等地方大员一样,并不是变法的反对者,相反,他们身处高位,十分清楚大清朝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只不过他们心中的变法始终有一道不可触碰的“红线”,那就是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已经出现的“中体西用”问题。

影视剧中的张之洞

说到底,翁同龢与张之洞、李鸿章等都是儒学的坚定粉丝,也是现有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的变革以温和手段为主,并不提倡激烈,而康有为等中下级官员则不用考虑这一点,他们的变革,上至最高权力体制,下至科举制度,无一不带有鲜明的“革命”色彩。就这一点来说,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如果真的实施下去,大清可能就成了他们的大清,这是翁同龢等人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的。

康有为

但翁同龢的反对,无疑是触了光绪皇帝的霉头,他被“开缺”回家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在变法失败之后,慈禧向维新一派发起了全面反攻倒算,翁再次因“新派”的帽子而成为慈禧收拾的对象,“永不叙用”四个大字,也就成为翁同龢与官场的告别词。

慈禧


文史君说


翁同龢向来没有站在康有为一方,维新背后其实是既得利益者与企望获得利益者之间的斗争,简单来说,也就是前浪与后浪的斗争。其实这也是数千年来历朝历代权力斗争的一条主线,后浪终会对前浪发起冲击,而一代代后浪又终将成为前浪,等着下一代后浪的挑战。

参考文献

马忠文:《从朝野反响看翁同龢开缺前的政治倾向》,《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许纪霖:《戊戌期间文人士大夫与官僚士大夫的世代交替》,《史林》2019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