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点美谭丨[2-29]地名 人类进步的路标

 焦留政 2020-08-29

地名 人类进步的路标

按:本文是《古今焦氏地名大辞典》编委会主任焦政简教授和焦占营教授为大辞典作的前言,由焦占营教授执笔写成,文章提纲挈领、站高望远、字字珠玑、妙笔生花,必然会为大辞典增光添彩,本人受权宝藏、发布,以飨读者。(文中图一是焦政简教授,图二是焦占营教授)

4de1d2132d250b1fd11857758a052d3

地名,标示人类出生、行程和回家的路。

著名德国哲学大师马丁.海德格尔的《林中路》书名解释林中多歧路,而殊途同归。地名的价值是人类天下的坐标,行远而不会迷路。

在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五千年雄伟历史画卷中人物众多、地名林立。

地名不仅承载着不同时空下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制度文明程度,军事战略位置,人类进化发展规模,自然环境演进与社会和谐程度,不同种族、民族、宗族的文化与文明状态,同时也标识人类发展进步、文明过程的来时之路、行程之路和回家之路。

地名,是人类赋予的。人类在某个地域生活,为达到控制、利用地盘的目的对相关地域命名,其本质是便利生产生活,便于区域人的沟通并凝聚共识。最初的河流没有名字,先人根据河水颜色称其为黄河、白河,其他群人认可,这个河流的名字成为大众共识。地名非天生、非自带、非固有,河边没人生活的时候,这条河是没有名字的;中岳嵩山,在百万年前也没有名字。

地名一方面反映人类对客观存在的地域、水域、空域、建筑、地下、山川等自然现象的认识、认知、结论。长江镇江段有一岛屿,岛屿上有座山,因焦先在此修炼成仙,便叫做焦山,这是前人认识的总结。

另一方面,地名反映人类意识对想象空间地域的认知,例如地狱、天堂这类地名,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地名的传承和变化有时空范围,其变化反映了地名使用者、使用权人的文化观念变更。中国历史上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名称,夏、商、周、秦、汉、隋、唐。地域名称有魏、蜀、吴,八朝古都开封有汴梁、汴京、东都之称,南京有金陵、建康、天京之别名。泰山,又有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等,名称之多是全国名山之冠。

三千多年前的焦国,作为周朝开国时治城的臂膀延续近三百年,后来变迁为虢国,汉朝时候改称弘农郡,后叫陕州,现在称三门峡陕州区。

地名是公众认可和使用的名称,而非某个人的认可和使用。地名具有天下控制性质,是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统一。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划分边界,不同的地名标识不同主权国家的边界。主权国家下不同的地名又划分出不同的区域,东岳泰山在山东是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和谐统一。地名下的地域控制是权力的边界,也是冲突的根源,地名下地域的纷争即是古代也是现代战争的原动力。

地名的名称命名权彰显国家的权威。国际上某些争议地区,争议各方认同的地名是不一样的,相同地域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不一样的地名是福克兰群岛。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该岛的主权而爆发了一场战争。韩国与日本的独岛与竹岛之争,即是名称也是地域之争。因此,地名不仅是生活在中国的十几亿人认可的地名,而且也是外国人、地球人认可的地名。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文明中,地名被高度重视,有些地名甚至是特权阶层独享的,如中国帝制时期的皇宫大殿,平民百姓无权使用这样的地名。

然而,更多的地名是人类因自然而形成的,是地名所在地百姓创制的,是历代的统治者认可或者记录在案的。焦氏地名是焦氏先人祖辈曾经聚集生存生活、拓展创造、繁衍后人的地方,这里烙下了焦氏祖先奋勇行进的脚印。

焦氏宗亲世世代代生活的地域名称不仅铭刻时代文明的印记而且记载不同区域的自然社会变迁。不同区域的焦氏宗亲族人源于梦想,勤于劳作,在不同的地名区划内创造出属于他们时代的辉煌,汇入中华民族灿烂文明、文化之中。

中国古代优秀的地名研究书籍种类繁多,记载了历史上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地名,为后人保留了重要地名历史资料。《汉书·地理志》《水经注》《释名》《释地》《春秋土地名》《括地志》《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读史方舆纪要》等就是地名典籍中的不朽之作。

1598662616(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地名工作,各级政府都设有专门管理地名的机构,地名规范化已逐步健全。1979-1986年、2014-2018年国务院主导进行两次全国地名普查,并依据地名普查档案管理办法对地名进行档案登记管理,全国采集地名约1322万条,提高地名标准化管理能力,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

地名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在林林总总的众多地名资料面前,年过古稀的资深出版工作者焦相山编审,充分发挥余热,字斟句酌,埋头苦干,日夜辛劳,才使得本典得以及时问世;焦留政、焦钟主编更是全心全意把心思操持在焦氏地名大词典,审时度势,把优美的焦氏地名编写出来,这是焦氏文化研究的一种精神。焦氏地名词典不仅编撰记载与焦氏关联的地点和村落,而且标识出焦氏宗亲群体在不同地区一代接一代为社会发展和文明作出的有益贡献,焦氏地名印证着焦氏家族代代奋斗者的足迹,在这些田地中形成风格不同,但传承有序的焦氏家风、家训、家谱和焦氏文化。

焦氏地名大辞典的编写、研究既丰富古今的地名文化,也让焦氏后人查阅焦氏宗亲衍生发展的轨迹。

人自出生到回归自然,工农商学兵、官民技教神,各类生活在不同时间地域的人虽然都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作为理性目标安排自己的行为,但是,出生地和姓氏血缘是不能编排的。人都活在不同的地名里,虽然有人从一个地名转悠到另一个地名里,尽管如此,地名与人终身相依,不离不弃,无法切割。即使人死后回归自然,埋葬地也有地名。绝大多数人灵魂寄托的地方,那里的地名是天堂。

(位于古焦国文化遗址村落、中华焦氏第一村冯佐村黄河岸边的新地名:焦国故园

国人的身份证上有六项内容:姓名、性别、民族、住址、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其中性别、民族、年龄不看身份信息也可以判断,而人的姓名、住址作为个人最原始的身份证明只能准确告知,因为这些信息是特定的。朋友之间认识、交流、沟通,也从地址、姓名开始,古人早就如此。蜀国大将赵云每次出战总要先来一声:“我乃常山赵子龙也”;就连西游记中的唐僧也多次自报家门:“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可以说地名是古往今来人际交往中与姓名同时使用的身份证。

焦氏文化研究,是当今盛世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焦氏地名文化是焦氏文化研究花朵中的一瓣。我们相信有多域各界焦氏宗亲的共同努力,有焦相山总编审的亲力亲为,焦留政、焦钟主编的不懈努力,《古今焦氏地名大辞典》一定会秀出时代独有的馨香,为焦氏文化宝库添砖添瓦、增光增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