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配音版和原声字幕版,谁在鄙视谁?

 造就Talk 2020-08-29

看非母语电影时,你更习惯看字幕还是听母语配音?

每次谈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开始站队,竭力证明为什么其中一个更好,并且拼命试图说服对方。

无论是字幕党还是配音党,背后都有一票支持者在摇旗呐喊,争论之激烈,丝毫不亚于豆腐脑的甜咸之争。

01 字幕vs配音

如今,为了俘获更多观众,挣得更高票房,许多电影在各国发行时,都会加上不同语言的字幕。更财大气粗一点的,直接发行配音版的电影。

字幕和配音孰优孰劣,这个问题经常会引起激烈的争论。

字幕还是配音,这是个问题

许多人喜欢字幕,是因为这样能原汁原味地保留演员对话时的语气、腔调,体会到更完整的表演。此外,即使是母语电影,字幕也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一些特殊观众(包括聋人或听力有困难的人)更清楚地理解对话。

但不喜欢字幕的人抱怨,一边读字幕一边看演员表演,一心二用太影响观影体验了,直接用母语配音不香吗?

另外由于时间限制,字幕要尽可能精简,让观众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屏幕上的字,为此难免要舍弃一些口语对话。1978年,英国电影协会对字幕制作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制作过程中,平均每部电影有整整三分之一的对话会在翻译中消失。所以,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字幕就已经是删减版了。

字幕有各种问题,但配音也并不是完美无缺。很多人觉得配音演员的表演过于夸张,比如央视译制片里经常响起的“哦,我的上帝啊”和“嘿,我的老伙计”,虽然成为了一代人对译制片的回忆,但也受到了许多吐槽。

译制片《茜茜公主》节选

有网友表示,“译制片的翻译腔让我幼小的心灵对欧美人民的交流方式产生了深深的误解,一直以为他们说话就是满口老伙计,不停地打赌,胡乱地比喻。直到有一天,听懂了原声,才恍然大悟,老外说话并不是时刻像尾巴被门夹住一样。”

经典译制片《谜中谜》

字幕党们表示,相比字幕,配音很容易让人出戏,根本没有办法让人全身心地沉浸在演员的表演中。

如果你恰好是一个动漫迷,那么恭喜你,字幕和配音的问题对你来说就更复杂了。许多动漫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被引入(比如《死X笔记》、《东X食尸鬼》)。因此,许多粉丝不得不为爱发电,自己撸起袖子做翻译做字幕,在同好圈中分享,但这种做法是游走在侵犯版权的灰色地带中。

粉丝翻译字幕虽然涉及到版权问题,但可以吸引更多观众观看。然而,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与监督,翻译质量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且常常包含大量的注释,观众不得不暂停阅读,非常影响观看体验。

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美少女战士》和《龙珠Z》等热门动漫都是后期配音,没有字幕。但是许多动漫配音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配音的动漫弹幕上一定会有“声优都是怪物”的夸赞,但也有很多配音一言难尽。

所以,如果你是某部动漫的粉丝,你经常会面临一个可怕的选择:要么选择非官方字幕组的可疑翻译,要么选择有着狂野配音的官方翻译。

如果你是看着电视上的动画片长大的,你可能已经习惯了夸张的配音,如果有人diss配音动漫,你可能还会不满。尤其是当你把字幕等同于粉丝们质量堪忧的翻译时,你可能更喜欢配音,因为工作室制作的配音翻译质量会更高。但即使是官方字幕,但也不能保证翻译的质量,时不时就会翻车。

例如B站2018年被疯狂吐槽的《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雪下的誓言》中的“神翻译”,成为了二次元中广为流传的笑料。

B站字幕组翻译翻车

02 《寄生虫》的字幕之争

字幕vs配音,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除了我们之外,老外们也很纠结。

今年1月份,《寄生虫》成为一匹黑马,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让国外的字幕党和配音党又双叒叕开始了新一轮的掐架。

《寄生虫》获奖后,字幕阵营喜提一员大将——《寄生虫》导演奉俊昊。他在金球奖上发表获奖感言时说:“一旦你克服了一英寸高的字幕障碍,你就会接触到更多精彩的电影。


《寄生虫》导演奉俊昊

但2月10日,也就是奥斯卡颁奖典礼后的第二天,配音党不甘示弱地开始了他们的反击。

博主凯文·德拉姆(Kevin Drum)在《配音比字幕好》一文中,声称“没有人喜欢字幕”,吐槽字幕让观众无法专注于演员本身的台词。他还断言,“只有在那些太穷、负担不起配音产业的国家,字幕才会流行”。

后来他修改了文章,将这句话修改为,“只有在电影收入不够高的市场上,制片公司无法收回制作配音版本的成本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德拉姆没有看过《寄生虫》。

德拉姆的言论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一条推特完美总结了许多人对这篇文章的态度。“如果你把圣水浇在这篇文章上,它就会开始冒泡尖叫。”

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有着种族主义的影子,带着一股高高在上的文化优越感和傲慢。还有一些人认为,所有东西,包括母语电影,都应该有字幕。

随后,针对这些争论,德拉姆又发表了一篇文章,解释他为什么不喜欢字幕。他写道:

“我并不是说字幕绝对不好。我说过,字幕会影响观看体验,人们有理由不喜欢它们。很显然,如果可能的话,每个人都更喜欢看用母语制作的电影。”

“首先,我认为‘没有人喜欢字幕’是一种幽默的夸张。我的意思是大多数人不喜欢字幕……实际上这是一个全球性现象。”

退役的的电子竞技选手尼克·克什纳(Nick Kershner)也跳了出来,表达了他对字幕的不满。他在购买《寄生虫》DVD后,在推特上对20万名粉丝说,他不想看有字幕的电影。意料之中的,招来了许多非议。

克什纳坚称,他“只想躺下来,看看电影,放松下来,然后睡着”,但字幕不允许他这么做。

克什纳在推特上表示,不想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直读字幕

一位用户回复道:“你不能指望用一部刚获得最佳影片奖的电影放松。”

《纽约时报》科技专栏作家泰勒·洛伦茨(Taylor Lorenz)也表示,她的“大脑”就是跟不上字幕:

“配音>字幕。如果是字幕,你必须快点读,这太难了。我总是跟不上,错过屏幕上的一切……我希望我能,但我做不到,我读得很慢。”

通常,人们认为阅读障碍是不聪明的表现,因此会有人认为,只有不聪明或懒惰的人才喜欢配音。

03 政治化的配音

此外,在字幕和配音之争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让这个争论愈发激烈:配音是一种民族主义宣传的方式。

就像德拉姆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更喜欢看用母语制作的电影”,这种说法乍看似乎没有什么政治意味。但事实上,就是这种想法,使配音成为了一种政治宣传工具。

配音的兴起,部分原因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法西斯政权宣扬的民族主义。

二战期间,纳粹要求所有被占领国家的电影,都必须使用德语配音。如今,配音仍然是观看非母语电影最常见的形式,德国仍然拥有全球最大的配音市场。

德国播放的《权力的游戏》也是德语配音版,配音团队获得了2019年德国配音奖

无独有偶,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末的西班牙审查委员会,要求从1941年开始,所有外国电影必须配音成西班牙语。虽然这个禁令只持续到1967年,但是对一代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未消散。

2018年,一本介绍翻译研究的书中写道,“奥地利是电影配音最多的国家(超过70%),其次是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

一方面,说自己不喜欢字幕的电影爱好者,他们傲慢态度的背后,是知识分子的势利。但另一方面,民族主义政府对字幕的鄙视,已经在世界各地的电影观众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文化烙印。


字幕还是配音,也许这场争论,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某一天我们都说相同的语言为止。

所以,尽管《寄生虫》为字幕党赢得了暂时的胜利,但下一次,一部非英语电影引起轰动时,字幕与配音这个古老的争论,一定会又双叒叕一次引爆老外的社交网络。

字幕还是配音,这场辩论没有真正的答案。也许,最终的答案应该是选择你喜欢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