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诗词】No.60454期[纸刊遴选]F版||北极镇.北中旧事 作者:梁雪野

 北上广文学 2020-08-29
北京诗词
欢迎您的阅读

《广州文苑》、《上海文苑》、《北京诗词》、《广州诗刊》、《上海诗刊》属于共同平台!欢迎您的阅读!

北极镇.北中旧事
作者:梁雪野


         小小的北极镇,位于彬州市泾水以北的原上。南北长不过二里地,东西纵向也就半根烟的光景。
         北极原上人都爱吃一种油麻麻的小食物:麻籽。小小的颗粒,圆圆的,产自内蒙,吃着很油,有润喉之功效。我刚上高中时,每逢三、六、九日镇上集会,人们上街先买上几毛钱的麻籽,一边转着一边吃着,时光不大,街道己转了个遍。
        北极镇街道虽小,但在整个北极原上人们心目中,那可是个宝地!买卖牲口,孩子瞅个对象,红白事定个日子,请个乐队,购买农具,抬几百斤煤呀啥的,都在小镇上交集解决。如果遇见个吵架打锤的热闹事,那立马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一会儿烟山土雾的,你都分不清谁是闹事者,谁是看客了。
        北中,我的母校!原上五个乡镇的孩子大部分都在这求过学。地处北极镇的西南角,整体呈四方形,方方有三百余米。里边的教室和老师办公室一色的青砖瓦房,整齐的顺着北向的大门分两边排列着。母校的大门很有点气势,两尊四方形的水泥柱上装了两扇黑漆漆的铸铁格子大门,单扇有三米宽。这在当时的北极镇上比北极医院的木栅大门威武多了!以致我们每次上学走进大门时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自豪感,虽然那时因为经济的原因,男生穿着都一调的灰、黑、蓝,女生花、红、黑、蓝,但精神面貌那可叫一个好。大家不论走在校园,走在放学的路上,走在田野里,抬头望望天,再拍拍胸前红色的"北极中学"校牌,那种自豪,那种莫名的美感,啊!立马就想起了北中那黑漆漆的铸铁大门!
        我当年上的北中高中部90届,87年秋入的学。虽然时代己进入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第七个年头,但能供子女上高中的家长都算原上的开明人士了,因为当时大部分娃娃初中上不完就随着南下深圳广州的大潮打工挣钱去了。我分到了高一(1)班,同学们一共五十三名,来自原上五个乡镇:永乐、西坡、北极、义门、南玉子。除了北极镇本地学生离家近而走读外,其它四个乡镇的学生都住宿,逢周三下午不上学,都回家背馍拿菜。馍真是方圆黑白都有,菜都是泡菜或熟油辣子。学校提供开水,水房设在学校的操场边上。一个铁质的驴巢形的大水凼,上面装了几个笼头。因为是锅炉烧水,去的早了能从笼头上接到滚开的水,去晚了看管水房的老头就把水直接放到了铁凼中,让大家用碗或饭盒去舀。所以每逢放学前的最后一堂课,还有五、六分钟下课时,有同学已开始从挂在课桌头上的餐具包里取"家伙″了,弄得"咯咯哇哇"乱响,这也好象在提醒还在讲课的老师:快放学了,我们要去打开水了!待放学铃刚响,坐的离门口近的同学已飞出了教室!这个水函,周一至周六是同学们打开水用的,但周末就有老师家属在其中透洗衣服了。反正那时没环保卫生部门检查乍的,同学们也没听说谁饮了此函中水而闹肚子啥的,取水洗衣两不误,互不牵扯,到我们毕业离校也就这个样儿……
         虽然上了高中,但男女生互不拉话,有什么非要说不可的事,那也得先绷上脸,一身浩气,三言两语说完就各自走开了,弄的跟地下党员接头似的。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班还出现了一桩美丽的《梁祝》一样的恋爱故事。那是高二的一天早上,一位牧羊大爷跑进校园喊着让大家去校园外东边的枯井救人,说他刚牧羊到那发现了井下有人,问清了,是高二(1)班的学生,一共两人。大家这才注意到,班上漂亮的才女赵丽雅和副班长张运兴没来上课。班主任辛旺旺老师带领大家冲出校园,用校务处提供的绳子把两人从枯井中救了上来。一问,才弄清,两个人先天下晚自习后相约校外小树林漫步踏秋,林中如毯的落叶让两人沉醉迷离……先是赵丽雅掉了下去,副班长义无反顾的也就溜了下去,好在枯井也就五、六米深,赵丽雅伤了脚踝,痛的呜呜哭,副班长嘛就抱着她,两个人坐井观了一夜的星星……,从此大家才知道了这段凄美的恋爱故事,也就知道了校外东边小树林里有一孔枯井,我们后来美其名曰:爱之井……
        总的那时的校园生活是很单调的,着装都一般。但我们班长武健却不一般,一米八的个头,一身当时流行的月白色西服,皮鞋牌子不祥,但整天擦的油光闪亮。头发三、七分,长长的,一走一甩,一甩一飘,有那么一股当时电影上看到的港仔的潮度。他读书最用功,教室前那两行白杨树下,老见他一手背后,一手捧着书本,踱来踱去,墨墨的读着想着,认真到无我无他没世界的程度。最后事实证明,班长念书成功了,社会上很有出息。
        同学中还有一群人,他们也许受当时改革后的北极镇街道繁荣经济潮的影响,小小心理也开始鼓噪不安,上学对他们来说已是混《毕业证》了。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就是戴幅眼镜,人长的精明强壮的张宾了,他平时一身白西服,老师不在时还偷偷抽根烟,每逢镇上集会,他先要帮摆地摊的家人做上几个小时的买卖才来上课,时间常了,老师也不怎么追究。辛旺旺老师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求学的千家万家,成材的一家两家!事实证明,这句话是绝对的真理。
       高三的时候,记得学校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读书管理员。比我们大不了几岁,高挑的个子,白低蓝格格裙子,一件合体的白衬衫装在裙子里,一条黑色的宽宽的皮带不松不紧的把腰一束,这条黑腰带束的那叫一个画龙点晴、巧夺天功了,"束得″这位美丽的读书管理员显得更加的漂亮,说句实话,当时傻傻的我们在教室里和女同学们还是保持着一种严肃的距离,但不由自已似的都爱读文学书籍了,读不读都爱往读书馆跑了,一、两天不到读书馆去梢轻一回,好象都不舒服似的!现在想来,当时整个堪比灰色的校园生活在临近毕业的高三学期里,让这位美丽的读书管理员给打破了!也不知这朵名花最后归了那位名主……
        晃晃悠悠三年高中生活就结束了,当照毕业合影照时,大家好象才觉着校园的可爱了,都这走走,那转转。毕业晚会上,长得瘦黑笔挺的曹磊一段声情并冒的秦腔《血泪仇》唱哭了自己,湿了同学们的眼……
       时光忽忽悠悠过去了快三十个春秋,有那么一天一位同学把我拉入了班长建的同学群,一下子记忆返归,想到了这,忆到了那,蛮美好的,真如久藏的"女儿红″!
          凑个时间,约同学们回一趟北极原,回一趟北中母校!翻翻原上旧事,晒晒美丽的新母校!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必将为文学事业而做出草根的奉献!热爱,志趣,是生命最光彩的部分!感谢有您感恩有您!感谢一路有您……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作者:编委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