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女工人在德国被嘲讽,回国间接让德国损失10亿,名字听着耳熟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0-08-29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在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科技领先了我们一大头,清朝也算是吃尽了苦头,当我们意识到科技兴国的重要性,我们奋起直追。

但近百年的科技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赶上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工程一直都处于一种被人瞧不起的地带,特别是大型重工这一块,虽然是大型重工,但里面的精密仪器丝毫不能马虎。

在20多年前,国内的港口起重机都要从国外高价进口,很多起重机都是国外淘汰下来的二手货,可国内的生产企业偏偏不争气,由于缺乏设计经验,生产水平低下,造出来的产品还不如国外的淘汰货

                 

没有大型起重机,港口作业难以进行,可国外出售的起重机寿命有限,没个两三年就要淘汰,重新购置一批又要花不少的钱,在这样的背景下,徐工集团,派出了从事臂架设计工作的孙丽前往德国深造。

孙丽名字听起来很耳熟,但不是那个演员孙俪,孙丽1993年加入了徐工集团,进厂那一年,集团才刚刚造出50吨履带起重机,当人们欢呼雀跃时,德国的利勃海尔已经生产出了800吨起重机产品,这一记棒喝,让孙丽清醒了过来,差距不是一般大。

为了争一口气,孙丽每天奔波全国各地为收集实践数据,晚上加班修改图纸,2003年,她研发了出了150吨履带起重机徐工QUY150,这款起重机一跃成为了“中国第一吊”,孙丽是半点都高兴不起来,十年的努力她仅仅只进步了100吨,要想赶上德国何其难。

在此后的数年当中,她又研发出了260吨、350吨起重机臂架系统的设计,然而她却无法突破500吨,为了打破外国的垄断,孙丽主动请缨前往德国学习,徐工也是对她给予厚望,在德国学习期间,一向荣誉加身的孙丽,被德国专家批的一文不值

受尽嘲讽的孙丽,不断的用他们的话鞭策自己,她更加生起了要超越他们的心,孙丽本就有功底,她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她摸清了德国技术之后,又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个突破。

终于,在2010年,学成归国的孙丽带领团队,开始研发新的履带起重机,在前半年时间,从图纸设计到实地工作,都要她亲力亲为,短短半年,她从120多斤瘦到了不足100多斤。

经过3年的技术打磨,2013年,我国第一台4000吨履带起重机在山东烟台成功出厂,当时国外起重机普遍都在2000吨左右,就算是德国也没有突破3000吨的起重机,这台起重机的问世,也是宣告着中国大型起重机步入了世界首位。

中国的大型起重机市场同时也开辟了出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中国起重机比起德国的更加便宜,这让德国损失了近90%的市场,这里面每年的贸易额高达10亿,想必德国人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孙丽在制造出“世界第一吊”之后,并没有骄傲,她依旧活跃在一线,并亲自指点设计师更改的图纸,正因为在她的不断鞭策下,徐工引领者中国大型工业,而在中国不断腾飞下,每个中国人也才能在外人面前扬眉吐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