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诗“开山祖师”的一首山水诗,美得令人窒息,令人心醉

 江山携手 2020-08-29

诗词,仿佛浮在书页上的一弯残月,即使你合上书卷,也会在你内心洒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诗词,仿佛一方小轩窗,窗里的人对镜贴花黄,窗外的人早已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诗词,仿佛一株雨后芭蕉,忧愁的雨滴滑落在黄昏,叹息声,隔窗点滴到天明。

提到诗词,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唐诗和宋词,诗歌在唐代达到顶峰,代表了唐代最高文学水平,而往往被忽略的是宋诗相比唐诗也不遑多让。唐诗尚写意,宋诗尚写理,宋诗和唐诗均有着独特的魅力。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宋代山水诗,其作者被称为宋诗“开山祖师”,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他就是梅尧臣,那首诗就是《鲁山山行》,全诗如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绵延不断的鲁山重峦叠嶂,千峰竞秀,高低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恰好与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相得益彰。

奇骏的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我沉醉于独自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徜徉的乐趣,也不知自己走到了什么地方。

霜雪融落,笨拙的熊正在缓慢地向大树爬去,山林空荡寂静,野鹿正在小溪旁饮水。

在这重峦叠嶂之中会有人家居住吗?正在忖度之际,只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里传来了一声鸡鸣。

这首诗是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语言质朴,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诗人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志趣——醉情山水。

从文学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深山秋景图:通过移步换景手法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深山秋景,又通过“鸡”这一意象传递出深山之中竟然有人家,使得整幅图画有动有静,有人有物,以极为简短的语言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内容充实,意境悠远,实乃山水诗中的佳作。

首联对于崎岖的山路地刻画表明诗人远离喧嚣、寄情山水的志趣,通过攀登险阻连绵的高山,给读者以精神的振奋。同时“千山高复低”为倒装句,运用倒装手法,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与“惬”字相互呼应一举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好”字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令诗人情不自禁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欣赏山景。“行”字点题。“径”与“幽”,“行”与“独”,契合诗人首联提到的“野情”,同时与“迷”字相互联系,使得全诗字字珠玑。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是千古名句,对仗工整、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至此,全诗既有静、又有动,动静结合,生机勃勃。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收尾,余味无穷。让读者去思考山中是否有人家,人家究竟离自己有多远?让读者去感受诗人听到鸡叫声时内心的喜悦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