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情

 360摘手卢 2020-08-29

第一幅作品《出浴》

廉抗美老师:

《出浴》雨中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三分法构图,中规中矩。设置不错,主体清晰,背景虚化。题名别致有趣。
1、花枝略显敦实,如果选花茎长一些荷花,将其亭亭玉立的风姿显示出来,效果会更好;
2、后期适当锐化,使雨露更加明显,增强立体感;
3、画面有点满,把上边多留一些空间,看着会舒服点;
4、如果多一些留白用做题词也不错,或添些虚化的荷叶与主体对应。

刘京老师:
1、画面三分法构图使主体表现鲜明,画面舒服漂亮;
2、背景的有效虚化突出了主体的表现;
3、荷花晶莹剔透的水珠表现了《出浴》的主题。
4、荷花打开的一片花瓣增加了荷花的动感。




艾静老师:
清新秀雅的一朵小荷花,含珠带露,很是娇美,背景色彩虚化的感觉也很到位。
这是一幅心思细腻的荷塘小品。读片时,我常会模拟进入到作者拍摄的情境中,借助画面的色彩、氛围、细微之处去试着读作者拍摄心境。
我曾经将此幅作品放置PS中,试着调整下色阶,画面整体明亮了许多,色彩感更加明艳动人,好看吗?
好看!

味道呢?与原作不同,或者我试着感觉应该与作者创作此幅作品时的心境不同了。

通过原作画面那种略有忧郁阴沉的小调子,我好像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阴雨的天气里静静欣赏这朵荷花时那份深沉的宁静的沉稳内敛的心态。
如果通过调整色阶,使原作品意境感不符合作者创作时的心态,那就是属于我的二次创作,调整后的画面只能带着调整者的想法。
而我们在审读作品时,更多还是要按照原作者的创作思路去解读画面。




邹萍老师:
《出浴》题目贴切,披着水珠、一片耷拉着的花瓣的花苞,很形象的比喻。
参数设定合理,315mm长焦虚化背景。侧逆光使被摄主体有层次和透视效果。
如条件允许可以在选花枝上再斟酌。


王国岳 (枫林晚)老师:
《出浴》构图简洁,主体明确,对焦清晰。体现出来了明暗对比、虚实对比、背景干净的画面效果。
摄影师敏锐的抓住了了莲花上晶莹的水珠儿,并以此为题,在拍摄中突出地表达的是淋浴后的荷之娇?还是以荷喻沐浴后的人之美?全凭欣赏者想象。
这幅作品的曝光,我感觉还有增加的空间。于是,试着增加了1/3级的曝光量,觉得花朵显得更加明快靓丽,而背景仍不失洁净。如果,在前期拍摄时完成这样的曝光,在此片子M档的设置下 ,在现场环境下,快门儿不宜再放慢了。可以考虑试着放大1/3级光圈,或者上调一格感光度看看效果。
画面看,我感觉,花朵和莲叶的饱和度似略有偏高。这样荷花颜色呈现的暖色调较明显。而与标题的《出浴》贴切的色调,似乎有调整的余地。我试着做白平衡左移,使主体的颜色稍稍清冷下来一点点儿。因为,不管花卉或人们,浴后的感觉都是会产生凉意的。

以上的调整,只是我个人的感受后的处理,这里,与摄影老师切磋。





韦建恒老师:
一朵待(绽)放的花苞,带看一身水珠,从朦胧的背景中出来,题名《出浴》,给读者留下了遐思空间。
1、可以设想,花苞是刚从沐浴一场陣雨之后向我们‘走′来……《出浴》了。
2、也可以拟人,是一位少女或贵妃,还未擦去身上的水珠,从浴室出来了。……。
在构图方面,虚化的绿叶,襯托着视觉热点上的花苞,达到了突出主体的效果。但感到花苞顶天立地,有压抑感。上方多留点空间,可能舒服些。
聚焦于花苞顶部,花苞下半部不实。可适当地改变物距、调节光圈值,以获得满意的景深。
可能是阴天缘故,花苞立体感较弱。
花苞上大大小小的水珠太多。不管是喷水还是雨后自然掛上的,若能靠近,可用歺巾纸或卫生纸吸掉一部分,留下明显的好看的。

崔伟立老师:
拍好黑背景荷花作品,需要在一大片荷塘里去发现光比(光比:就是光线明暗之间的差距),花卉要处在相对明亮的光线环境下,而它的背景正好又有一片相对阴暗的区域衬托着主体花卉。
这句话有点绕嘴,简单说就是我们要拍的那朵花后面要有干净而阴暗的背景,特别是像画面中的这种天气,明暗反差不是很明显,找这种的背景比找好看的花儿更难,我在课上就经常谈到的“拍花儿,其实拍的是背景”,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是《出浴》的优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此外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作品对“与己不同”的理解和把握,这是摄影进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需要放弃很多过去不懂摄影时养成的习惯,不求全,不求大,从细节上去镜头语言营造出来的摄影乐趣。
站位与角度:观察、发现、确定主体后,根据所携镜头来确定自己的站位和取景角度,这关系着构图是不是能准确地表达自己所想拍的内容。
曝光:在M档上,要结合眼前看到了的光线强度和取景器里看到的取景光线环境对整幅作品的曝光量进行预判,此时要以主体曝光准确为参照,才能拍出黑背景花卉作品。
景深:站位完成确定了物距,取景完成确定了焦距,此时影响景深的最有力的两大元素已经完成了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再去考虑光圈大小影响景深,而不能只单纯想着大光圈的景深就小,小光圈的景深就大,这不科学(很多摄影类图书及网文作者连这一点都没弄明白,误己误人。)
作品《出浴》可以获得阶段性满分的成绩,但在景深这个环节上,作者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F8在《出浴》中已经将力气使尽了,太悬!






第二幅作品《祈盼》

邹萍老师:

《祈盼标题很传神》,是难得的瞬间。1/1250s的速度捕捉到黑天鹅夫妇密切关注小天鹅的破壳而出的瞬间,表现在祈盼的眼神,同时似乎在给雏鹅打气。-2/3减曝。感光度400使鹅脖子阴影部分没有丢失清晰度。
作者后期处理时把照片左边的杂物做删除处理,却留下了较明显的痕迹。
开始对脖子之间的胸脯看着不舒服,用手机修图软件去掉那块肉,反而感觉画面突兀。
和家人讨论认为那块胸肉影响画面,他做了调整。同一张照片,见仁见智。


刘京老师:
《期盼》
作品让人久久凝视、让人联想。
画面中两只黑天鹅对刚刚孵化出的小天鹅宝宝的关注神情给人以强烈的拟人代入感,这温暖的母爱和父爱场景使人联想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在爱的哺育中成长起来的。感受到爱的温馨。感叹作者能拍到如此温暖故事的画面。


韦建恒老师:
天鹅父母腑视着刚刚破壳的‘孩子′,展示了深厚的爱和寄以无限的希望。命题<祈盼>,反映了天鹅父母的心愿。也是作者的祈盼……
无论是主体形态、构图、色彩、用光、意境、都十分出色,是一幅成功的特写作品。


谢彬老师:
《祈盼》,一幅好作品,作者拍摄的很有温度,拟人化的标题,拟人化的画面,给读者带来无比的温暖。




王国岳 (枫林晚)老师:
《祈盼》是摄影师基于对生命、生活和大自然地热爱与感悟而完成的对美的精彩提炼而出的摄影作品。
在表现一个小生命诞生时,一对黑天鹅夫妻的父爱、母爱的温柔慈爱地释放过程中,摄影师对于构图、景深、曝光、抓拍时机的把控能力和机器参数的准确设置等方面的操作,反映了扎实的摄影功力。
1/1250S快门支持了不断运动的主体和400mm的长焦距的对焦画面清晰,而
F6的光圈恰到好处的提供了这个焦段和画面的刻薄的景深要求。我们看到两只被拍摄对象的清晰而明亮的眼神和头、颈、羽毛的及小天鹅的胎毛几可数,而稍前、后的巢穴边沿的茅草即虚化的表现效果拿捏得无懈可击!
假如,在这幅画面里,我们或觉得可以加上1/3级曝光,那么,就会发现这光圈再加大一点点儿,景深就会难以保正主体的全部清晰;而快门儿速度若再放慢下来,同样有可能威胁到主体清晰;而若提高感光度,则可能会要牺牲画质。因此 这幅作品,拍摄参数的设置,或可曰完美。
拍摄角度和构图的实现也创造出了最佳的画画效果。小雏鸟位于黄金分割点上。父、母的俯视的头颈指向孩子并形成了三角构图关系,并且,发生了故事。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天鹅父母闪亮的眼神光,在400mm的长焦镜头里的依然焕发出的神韵,是这幅影作的灵魂所在。
天鹅三口的这一瞬间的定格,摄影师为我们留下来了一个精彩的爱字!这爱里,有动动物的亲情之爱,同时,也有摄影师对大自然之爱。
在这几近完美的作品中,关于《祈盼》这个标题,愿与摄影老师探讨一下。“祈盼”一词,多是人们对未来地祈望、期求,多表达对较远期的向往。若天鹅孵卵时,它可以祈盼,而当鹅卵破壳后,天鹅父母瞬间的情感,一定是心头的喜和心底的爱!或顾不及对孩子未来的祈盼。如果说,是希望小天鹅尽快站起来,那只是分分钟的事儿吧!
总之,这是一幅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这里面凝聚着摄影师的心血和耐力。给赞!


艾静老师:
其他的我不想多说,同样,下面这幅作品虽然我也是调整了色阶,饱和度,但是画面并没有发生意境改变,依然是原作者的构思与想法,只是更加完善。
这样的调整是可行的。

试着去发言,试着去体会,这也是摄影的另一种修行。
现实的社会里,人都长着好几张脸,有虚伪的,真诚的,照片也是一样,有花了小心机的,有沉稳干练的,有新人生涩的,有浮躁敷衍的,厉害的老师都看得出来,然而这些问题和点评老师没有任何关系,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敢于坦然面对自己的问题,修正它,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出色,让摄影变得更加纯粹,从而修炼出更有格调的人生。




崔伟立老师:
第一幅作品谈到了“与己不同”,而这幅作品做到了“与众不同”,这是作者耐心观察,静心揣摩“拍摄创意”后的成果。
遇到不好的天气,有经验的摄影师总会想到去拍人文,而人文不一定总是在人的身上,它也可以在被“拟人化”的动物身上。
画面中没有庞大的气势和华丽的光影,也没有细腻的结构,却很容易让观众“入画”,就是因为作者巧妙地将人类的感情赋以了动物,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是天鹅的动作引发了作者的“舔犊”之情,而通过镜头颉取出的画面正好将这种情感直接地表达了出来。
这就是作品最成功的地方,也为我们老龄摄影开阔了一个庞大的选题——情感流露,这可能是我们多诱人最容易拍摄到的精彩内容。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了情感的人类世界,人与人的交往无时不在流露着最自然最真切的情感,贪图功名的摄影师肯定不会太多在意普通人的生活,更不会在意邻里之间的情感流露,而我们可以。
而且在拍摄这个题材的过程中,不仅能享受到摄影之乐,还能享受到更大更有意思的邻里之乐。
好作品,能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祈盼》就是。
但这幅作品的标题起大了,在“祈盼”的感觉上再往小了收收,会更吸引人。
于是我就在想,嗷嗷待哺,一般情况下是指小崽的心态,但放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将嗷嗷去掉,那个“待哺”不也是做父母的心情嘛?那种急切的想去哺育孩子的心情,不正是两只天鹅现在的状态吗?






第三幅作品《一抹金黄映滩涂》

邹萍老师:用了200mm的长焦裁减,画面下面船只不完整,显得有些杂乱,后期处理做了清除。

刘京老师:黄金分割线上的“一抹金黄”太美了!点亮了整个“滩涂”,美妙至极!


廉抗美老师:
《一抹金黄映滩涂》设置尚可,俯拍了霞浦独具特色的日落,太阳、云霞、渔船、人工养殖架,水面映出的曲折光影是图片的亮点。
1、天气不是很给力,拍日出的最佳时段被黑云所遮挡,当太阳穿出云层时,光线已经十分耀眼了,虽然拍到了红云,但其在图片顶部,视觉效果并不太理想;
2、图片整体显得不透亮,后期可调整色调和对比度,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滩涂映日出的效果。我也想过后期如果把图片调整成黑白片,有水中逆光的养殖架、渔船做前景,效果应该是不错的,但考虑失去了色彩,就违背了作者“金黄映滩涂”的原意了。
3、我觉得可根据题名对图片大胆剪裁,用16:9构图,太阳和黑云均不要,将底边凌乱的船只也适当P掉,留下右边的大船和左边那一叶孤舟即可,这样看起来图面会更加简洁。参见下图:

艾静老师:

风光摄影有四个元素:构图(取材)、色彩、用光、意境。
欣赏一幅风光摄影作品,我们可以延着这四点去分析和理解,读出作者的拍摄意图,并联想自己面对“此情此景”时,应该怎么去操控相机,拍出一样或不一样的意境来?
如何解读这幅作品交给大家吧。
构图:横画幅构图,海面有船、有渔民正在作业,非常生活。
色彩:暖黄色,温暖舒心,如同作者的心情一样热情洋溢。
用光:一抹余晖恰到好处的放置在两片竹竿群之间,好机位,当天我也在现场,只是早早收了相机,没想到出现如此漂亮的画面,再取相机拍时,已无法走到这个角度去拍摄了。给作者点赞!!
意境:落日余晖下的温暖港湾,霞浦渔家的生活。
剪裁,参考廉抗美老师版本就好,完美!
风光摄影还需要我们学会调整白平衡。
如果让画面冷一些,暖的感觉就更加强烈。
画面中含有一些绿的感觉,我们可以通过PS,将黄绿色的色彩值降低,让画面变得更加温暖。
进行去雾,色阶等处理,让画面清爽起来。

然后再是你希望是冷调呢?还是暖调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白平衡不仅可以校正我们的色温,还原一个真实场景的色彩,还可以改变真实场景的色彩,呈现出更加与众不同的画面感。
风光摄影不一定是横画幅,有时竖画幅一样好看。参见下图:

王国岳 (枫林晚)老师:
《一抹黄金映滩涂》。摄影师在视野开阔的环境里,发现了最突出的亮点,并以此为题用镜头去努力的表达。这是很棒的摄影眼哦!
我们看这一抹黄金,在镜头里面自近到远形成了透视关系,金色的光影在水波荡漾下,无数连接的动感的曲线组成的一抹通体粗犷的直线光脉伸向远方。有一种富有韵律的美!
如何最佳的表达这一抹黄金的美?请允许我这里借用摄影老师的这幅作品,用我自己的理解操作一下。

我先用竖构图,把画面左方的部分裁掉一些,同时把右面的部分也裁剪一下。船体是陪衬,不必完整。现在水面上的元素被简化,而留下的滩涂依然存在。只是更简化了。现在,上方的太阳虽然在景深之外,但是它的明度很高,十分抢眼!我们不是要表现这水面的黄金吗?于是,我狠心把远端的山脉以上的部分果断放弃。剩下的如图。一抹黄金映滩涂,三元素一个不少。其实,裁掉的太阳依然存在,它在读者的心里,会更神秘。后期增加对比度,是画面通透一些。

我们摄影老师的原片,我觉得参数上还有调整的空间。
ISO可以调整到200,光圈减一级,同样的曝光量却可得到更大的景深(现在,黄金的远端已经在焦外了),而画质没有什么明显影响。


李京京老师:
过一段时间再去回顾过去的片子,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处理思路,从而得出不同的主题。


崔伟立老师:
上网搜索“如何拍好风光照”,上万条技巧能把人弄晕了,由于每个人对风光摄影的理解不用,那些技巧基本上都没用!
天时是必须的,没有摄影的好天气就不会有精美的风光摄影作品。
然后是地利,好天气要应和好风景才有可能出好片。
没有人和就更不可能了,好天气好风景都有,可我不在现场。
我们管不了天时地利,但在天时和地利都出现时,我们必须要管理好“人和”。
什么叫管好?什么时候开始管?
如果是在现场,天时和地利都非常得意时才想起管人和,那一切都来不及了。
如图:太阳过曝,能纠正吗?
不能,后期PS也不能!在评委严格审评下,这幅作品很可能是废片。
太阳之所以过曝,就是因为没有提前管理好“人和”这个环节。

“人和”可以分析为
一、与天时地利的和(我不分析,那是机缘凑巧的事儿)
二、人和相机的磨合
学业时不按老师要求及时完成作业,结业后不敢参与各种摄影文化交流,出现问题找不到原因,有了小满意后故步自封听不得意见和建议,各种矫情......各种解释......各种我认为自己拍得挺不错的。
如果您有上述中的一项,您的“人和”就没有管理好。
留个问题给大家,算是群里作业吧!
画面中的太阳为什么过曝了?
给大家补充一下参考数据,作品使用相机Canon EOS 7D Mark II,测光模式为评价测光。
这幅作品好在标题上了,《一抹金黄映滩涂》,那个过曝的太阳在标题中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剪裁吧,留下那“一抹金黄”,还不影响“映”,更不影响“滩涂”。




作业分析:
佳能评价测光受对焦点位置的影响,最准确地理解应该是“对焦点重点平均测光”(写到这,我敢放言,能把佳能评价测光模式讲明白的人,不多!再劝大家一句,别再看那些不负责任的图书和网文啦!把您的作品拿出来,大家一起分析得失,您不进步都难,看别人的作品分析,获益的永远是别人。)
拍摄这样的画面,相机很容易在对比度比较大的船体上和海面的竹竿上完成对焦,同时相机也完成了测光。
此时佳能的“评价测光”测出了船体和竹竿的曝光量(对焦点重点,占75%),同时这个模式还会参考对焦点外的周围光线环境进行评价(平均测光,占25%),这种计算,根本就不会照顾太阳所需要的曝光量,直接导致了画面中的太阳严重过曝。
现场纠正:佳能评价测光模式,宜以水面中的阳光为对焦点,配合-2级曝光补偿完成拍摄,后期PS对暗光区进行“局部调亮”。
作者现在可以回想一下这幅作品的拍摄过程了,当时的对焦点选在哪儿了呢?
除作者之外都很难体会上述“作业分析”中的关键点,只能领会不能体会,多别扭呀!




第四幅作品《乐此不疲》(手机片)

邹萍老师:《乐此不彼》是一张成功的作品,构图完美。是逆光照,曝光以天空为准,剪影效果就出来了。作者审美、拍摄技巧有功底。
刘京老师:《乐此不疲》标题和构图非常巧妙!整个画面也非常完美!


廉抗美老师:
《乐此不疲》手机拍摄,画面清晰,构图规矩,拍出这种日落的效果很不错了。题名点出了图中摄影者的追求。
1、感觉由于像素问题,放大后,图像有些不实;
2、可做一些后期调整,增加图片的层次,使画面色彩再丰富一些,效果会更好。

艾静老师:

一幅手机风光大片,天时地利人和,就是好作品。
小问题,也是我们过去经常提到过的,希望这次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1.忌讳1/2水平面构图,一半天一半水,除非是方片或者绝对对称构图。
2.忌讳切头切身,有时海浪真的很难控制,落日余晖就那么一两分钟,等一个合适的海浪可能就错过这个瞬间了。
所以这幅画面中的海浪切身,算是小问题,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可以,还是尽量避免的好。
稍微做了个剪裁,下图示意一下:

王国岳 (枫林晚)老师:
《乐此不疲》。远山近水灿烂的彩霞,焦石上一位执着的摄影人构成了一幅唯美的画面。哪个摄影师不想举机拍摄呢?此刻,用手机记录下这一美好的时刻,是一种乐事儿!
可能是手机的功能所限,曝光以彩霞为准,而山脉、焦石、人显得曝光不足。后期山脉可以提亮,但主体的人(根据作者的标题)却无法显示细节。
作为主体的人,可不可以当作剪影体现呢?我个人觉得,这个应该可以吧?但是,我个人认为剪影拍摄是有条件的 ,首先轮廓要鲜明,线条要优美,其次,背景要光亮干净。而这个画面里,这些条件并不完全具备。
这里,作为主体的人的会受到重视。我们发现,在这样的流光溢彩的云霞映照下,摄影人镜头所对准的不是天边的美丽,而是近处的水浪。如此,话面意境或略有遗憾。
对此,我感觉到,我们是否可以转变思路,变换主题,把彩霞作为主体?而人物作为陪体?通过全新的构图,让乐此不疲的摄影人成为风光画面里的人文元素,使作品更温馨。同时,人物在里面拍摄什么,也就无关紧要了。
从现在作品的像素看,摄影师对画幅做了很大的裁剪。如果,原图的上方再现出来一部分彩霞,减少水面及人的面积,会更好的突出主题、主体。当然,标题也就会改变了。
右下角的焦石,难以回避,有p图高手可以操作得天衣无缝。


韦建恒老师:
是一幅华为手机逆光摄影作品。
构图很好。有较好的纵深感。
晚霞的云和色彩层次丰富自然、柔和。……。
作品中藏着一个快乐摄影人,这个人就是作者。作者把自已情感全部融入作品中,和作品中的主人翁都在<乐此不疲>。
做到了天人合一。十分赞赏。
水面不如天空美,如果视角再低一些,可减少水面面积,同时躲过水中那条拦腰的黑线。下图供参考:

崔伟立老师:
手机的拍摄功能越来越棒,已经完全取代了摄影器材市场上的小数码,但它不可能取代单反相机类,因为它太小,什么都需要模拟,什么都需要计算,换句话说,很多看上去“高大上”的功能,都是它“算”出来的。
但作品《乐此不疲》真的好。
主题准确,构图合理,控光到位,有问题,也是手机自身难以改变的(太阳极小部分的过曝),适当剪裁后,这些问题就都不存在了。
然而,有一个小问题却是作者观察不够造成的,那就是画中人身后的“海浪线”。
大家也可以一起想想,那条“海浪线”处于什么位置最美呢?




第五幅作品《圆明园·雨后的福海》

廉抗美
《圆明园 雨后的福海》黑白片,1/2构图,设置尚可,为了避免高光过曝,适当减了曝光补偿。天空厚厚的云层拍的很有气势,难得水面上有一只游弋的鹈鹕,给画面增添了生气。题名直白。
1、后期可调整色调,将图中景致的层次调整出来,把云层的高光压下来;

2、画面噪点较大,后期可做降噪处理;
3、鹈鹕感觉像后期P上去似的,但水中有了活物对应,就不会显得天上的云层太沉太压抑了。如果没有这只鹈鹕,这张图片就没什么看头啦。


邹萍
《雨后福海》用30mm广角段,整体效果不错的作品。
如果水面不能拍出清晰的倒影,可以天空为主,把云多留些。


艾静
电脑看还没太注意,手机看,突然觉得沿海的深色树林形成的黑色带状横线,如同贯通线一般!不建议画面形成如此的贯通线。
艾静
《雨后福海》
作者应该是钟爱黑白摄影,每每都是奔着大片范儿去的,但是这样的片真的适合转黑白吗?
我们来看下画面中的云朵,因为层次非常丰富,转黑白后反而显得更加繁乱,影响画面那种清风高爽的格调。
湖面上那一只水鸟貌似是P上去的。作者明显知道如果画面中有个活物就最好,可以理解到这一点就可以了。
但千万不要在自己的作品上P上去一个本不存在的东西,除非您的作品整体是奔着集锦、画意的构思去的。那属于创意摄影。
但这幅作品应该不是集锦,也不是画意,更多是纪实吧,所以P是万万不行的。






王国岳 (枫林晚)老师:
《雨后福海》。一部采用黑白影调得的风光片。
这幅作品里面最精彩的是云。同时占较大面积的水面上,左下面的水鸟起到了填补,但尚不够明显。柳林部分略有欠曝。
主体应该是云?
猜想,摄影老师是为了表达雨后的沉静,或者是体现古园境界的沧桑感,而抒发一下怀古的幽情。
这里面的消色是否带来和谐,要看主题及景物的物性。
雨后景象和空气,完全可以是清新通透明快的。而蓝天白云翠柳清泉为主体的画面,要表达怀旧情感是很困难的。反而会出来压抑和画面的脏旧感。
在这幅作品里,我认为还是选择原色吧!色彩不仅可以产生悦感,而且,它本身又会形成线条和层次。
这个场景用彩色,高调一些,可以令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如果是彩色画面,左上角的天空应该是湛蓝色的,而且,可以给画面透透气儿。
试着重新构图一下。左上的蓝天可以透气儿了。参见下图:
云为主体吧!

刘京老师:这幅作品为什么采用黑白的?彩色的会不会更好看?



崔伟立老师:
非常好的一幅黑白风景摄影作品,(此处省略150字,我不煽情了。)但这个情景,我可能会保留彩色,因为那些云,和云里的层次,以及整体的色彩感受。
可作者偏偏觉得作品的兴趣点不够,在水面上“凭空”降落了一只鹈鹕。分析这只鹈鹕的功用,也许是为了平衡空阔的水面,让观众视线有个落点。
我的视线已经被雨后极具变化的云层吸引住了,您却偏偏用鹈鹕使劲往下拽我的视线,那咱那个“雨后”还有什么意义呀?
一幅作品有一个兴趣点,足够。
天上有好看的云,就多拍天,哪怕天空的云占画面的80%都没有问题。因为云层是“看点”,我不怕它层次分明,更不怕它瞬息多变,那正是这幅作品的最大卖点,是让我一边看一边浮想联翩的载体。
剪裁吧,只保留一点点水面就行了。
好片,机缘凑巧,我会建议这幅作品参加海淀区摄影家协会的摄影比赛,并在比赛中投它一票。






第六幅作品《手足情深》

邹萍老师:
《手足情深》的表达聚焦点是那只脚和一双手。所以题目含手、脚。但“情深”有些牵强。我的建议是《琢》。
从构图讲可以镜头再拉近,突出手、脚。
虽然修脚工师傅是侧面,但从肢体动作看出很专心的服务,原图头上空间少了些。
此外,头部的动作是精心服务的一部分。我做了后期剪裁,见下图:

就像李刚老师所言,这是一幅胜在光影的人物照。

廉抗美老师:
《手足情深》非常好的一幅作品,修脚师傅在精心的为顾客修脚,通过修脚过程中手与脚的接触,作者从中看到了这既是修脚,亦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体现。数据设置的合理,拍摄角度取的也好。光线照在手足之处,暗背景衬托出了清晰的主体,主题非常明确。题名点出了作者的意境。

本身构图是不错的,我觉得根据题名还可考虑其它多种构图形式,使主体和主题更加突出。如:对于人物的取舍,一是留下修脚师傅专注的眼部,二是只留下正在修脚的手部特写(参见上图)。


艾静老师:
很生活很温暖很有故事的光影画面,感觉应该是社区服务驿站,为老年人修剪趾甲。
用你一手精修一足,一位年轻的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孤独暮年老人们的心。
满满社会正能量,单幅拍得非常优秀,如果有专题组照更棒。


王国岳 (枫林晚)老师:
《手足情深》是一幅十分感人的作品。如李刚老师所言,光影非常好!来自上方的前略偏侧的光恰到好处的突出了主体。斑驳的光影落到人体上,泛起了温馨。标题十分贴切。
如果,我认为服务者的部分可以裁剪一下,留下局部的脸部就可以了,这样,主体会更明朗突出。参见下图:

韦建恒老师:
从照片上的光影看,医师是在树阴下修脚。
作者抓住了照射在手足上那朿光的瞬间按下了快门,完成了突出主体,再加上医师的精心操作,便完成了主题《手足情深》的任务。
修脚治病是一个普通的、崇高的行业。医师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我们能有幸福的生活,就是有无数普通劳动者的奉献。
他们应得到社会的爱戴和尊敬。
画面的医师正在持刀精心地修治脚大拇趾。如果再等等,让正在修治的大拇指露出來再按下快门就更好了。


崔伟立老师:
上周参加了市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培训班,授课老师均是摄影大咖级人物,十位老师讲解的都是纪实、都是人文、都是摄影人的社会责任,他们的镜头对准的都是我们身边最最最普通的人,而他们所展示出来的社会纪实作品,每一张记录的都是人间最真挚的情感流露,正是这些包含真情的作品谱写了中国摄影史的重要章节。
情感,就在身边,它真实地记录着一个社会的发展历程。
纪实,首先要真,镜头只是记录,而不能是制造。
其次要求的是美,这个美,是镜头语言的美,它涉及到了构图、光影、虚实等等摄影上的专业要求。
修脚,是我们生活中并比难看到的真实存在,我们用相机关注了,本身就完成了摄影人的那份责任,如果在关注的同时,还能很“摄影艺术”地将修脚中的情感流露真实地表现出来,作者完成的,就是一个摄影家的责任了。
师与家的区别不大,但敢称之为家的,一定是自觉肩负起责任的那个人。
为社会发展,记录下它最真实的一面,以期影响更多的人。
如果说《祈盼》为我们开阔了一个空间思路,《手足情深》则是为我们推开了这个空间的大门。
作品可以做很多形式的剪裁来突出主题,如果作品进行上墙进行展览,方片更震撼人。




















微信群每周作品点评活动·征稿启事
参与方法:群友每人每周限定投稿二幅,投稿指定邮箱:2496039072@qq.com
作品要求:近期拍摄的得意作品,内容题材不限,长边像素调整为1600,加白色边框,边框内注明拍摄数据:作品名称、焦距、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 曝光补偿、曝光模式等信息,边框内不得标明作者姓名。
敬请通过邮箱署名投稿。
活动时间:每周六20:00-21:00之间群主主持活动,组织群友对5-6幅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浏览26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