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效药清肺排毒汤,背后的中医传承

 碧海蓝天kv6i27 2020-08-29

医者仁心

2020年可谓多灾多难,尤其是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想必一定在大家心里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这时候不得不提到在本次疫情中的大功臣——清肺排毒汤。

试点省份临床观察显示:清肺排毒汤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连西医投入大量资金的药物和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面对新冠病毒都无可奈何,那清肺排毒汤这一剂小小的处方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背后的故事。

生活在距今1800多年的张仲景就已经在用中医理论来大范围治疗瘟疫。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

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其中尤以东汉灵帝(公元168—188年)时的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等几次的疾病流行规模最大。

南阳地区当时也接连发生瘟疫大流行,许多人因此丧生。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南阳地区当时也接连发生瘟疫大流行,许多人因此丧生。

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

建安年间,他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充实和提高了理性认识。

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清肺排毒汤的主要成分:麻黄、炙甘草、杏仁、生石膏(先煎)、桂枝 、泽泻 、猪苓、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姜半夏、生姜、紫菀、冬花、射干、细辛、山药、枳实、陈皮、藿香。不得不说,乍一看,这药材还真是挺多。

其实这清肺排毒汤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葛又文根据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机,结合《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创新化裁而成,其中包括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等。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

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下面咱们来看一下《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处方——麻杏石甘汤,此方由四味药组成分别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我们跟上面清肺排毒汤的处方比对一下,这四味药,不就是清肺排毒汤的前四味药材吗?

麻黄开宣肺气以平喘、开腠解表以散邪石膏,石膏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二药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且都能透邪于外,合用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

四药合用,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其它旧病)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寻找发病的规律,以便确定治疗原则

在中医看来,不论新冠病毒从哪来,还是它有多复杂的结构,只要找出它的致病机理,对症用药,即可发挥作用,于中医而言,人的身体是一个系统,生病是人体出了系统性问题。

或是外邪入侵,或是自身习惯不好,中医的对策是从这个系统本身入手,采取可行的纠偏措施,让这个系统恢复正常,这也是中医能够传承千年从思维模式和方法论层面的高明之处。

《黄帝内经》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可以看出中医的根本理论不是用药,而是养神、治神,不治已病治未病才是中医的奥义所在,这种整体宏观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古代,从思想层面,一直延伸到医学理论,贯穿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从治国理政到农业生产,从治病救人到修身齐家,处处都体现着中华文明的整体思维和系统的观念。

如果要看清事物的发展和运行规律,必须跳出事物本身从外部审视它,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所以中医能够传承至今仍具备现实价值,究其原因,是它从最根本的理论上就具备高度的解释力和实用性。中医理论本身就是完备的理论,作为后人只能去不断探索理解它真正的精髓和奥秘。

除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中医的传承,也依赖于医德的传承。医者,在华夏文明的视域下,除了治病救人的天职,还有对自身极高的道德要求以及超出一己之私的担当和情怀。

他们以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行为,其志气不亚于指点江山的王侯将相和保家卫国的战士。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晋·杨泉《物理论》

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一于此,故以为名也。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宋·林逋《省心录》

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   

——明·龚廷贤《万病回春》

欲济世而习医则是,欲谋利而习医则非。我若有疾,望医之救我者何如?我之父母子孙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观,则利心白淡矣。利心淡,仁心现;仁心现,斯畏心生。

——明·王肯堂《灵兰要览》

不知天地人者,不可以为医。

——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

而今,中医在疫情中的突出贡献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医学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希望中医学能在现今的医疗体系内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将其理论优势发挥到极致,并把几千年来传承的医德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注:本文部分参考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